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小暑過,一日熱三分」,如何開運養生?

「小暑過,一日熱三分」,如何開運養生?

小暑是二十四節氣中的第十一個節氣,也是干支歷午月的結束以及未月的起始。

暑,熱也,小暑即為小熱,盛夏已經來臨,天氣開始炎熱,卻還沒到最熱。「斗指辛為小暑,斯時天氣已熱,尚未達於極點,故名也」。俗語云:「小暑過,一日熱三分。」小暑正值初伏前後,空氣濕度逐漸加大,天氣由乾熱轉為悶熱。「桑拿模式」即將開啟,你準備好了嗎?

小暑、大暑。對應《 易經》十二消息卦中的遁卦(天山遁)

遁卦,是山在天下隱藏的象。

古人言:應夏藏,閉門謝客。

在夏至開始純陽下生出的一陰到此卦已經轉變為二陰,所以,小暑節氣,最忌寒涼,空調、冷飲需要適可而止,防止寒涼入侵,雪上加霜,導致秋季肺病,如咳嗽、哮喘多發。

小暑雖不是一年中最炎熱的季節,但隨後進入三伏天,高溫、高熱、高濕的天氣將頻繁出現。

小暑緊接著就是一年中最熱的季節大暑,民間有「小暑大暑,上蒸下煮」之說。

小暑三候

中國古代將小暑的十五天分為三候:一候溫風至,二候蟋蟀居宇,三候鷹始鷙。

小暑時節,暑熱逼人容易煩躁傷心,易傷心血。應該保持心靜。可閉目養神以養心。天氣炎熱對人體的影響非常大,需做好防暑降溫。

小暑是人體陽氣最旺盛的時候,「春夏養陽」。所以人們在工作勞動之時,要注意勞逸結合,保護人體的陽氣。

同時,小暑正是民間繁忙的時候,炎熱的氣候,由於出汗多,消耗大,再加之勞累,人們更不能忽略對身體的養護。

《易經》64卦中有記載,小暑卦象為「遁」。遁是退避、隱居的意思,正如古人言:應夏藏,閉門謝客。

「熱在三伏」,此時正是進入伏天的開始。「伏」即伏藏的意思,所以人們應當少外出以避暑氣。民間度過伏天的辦法,就是吃清涼消暑的食品,使身體多出汗,排出體內的各種毒素。

有多少人是這樣的認知:感覺入伏後太陽毒照,陽氣最盛!「不缺陽氣?應該補陰?」錯了!應該!養陽!一年中養陽氣最好的時刻,切勿耽擱。

此時:「要借「天時」排出體內寒氣!養陽氣!」真正的寒來自於內在,因生活不規律、熬夜、飲食不注意、喝冷飲、吃冰激凌、長期吹空調等,會有損體內陽氣,陽虛則寒,寒則淤,導致機體對各種毒素的代謝減低都堆積在體內,形成肥胖。你覺得你胖了,可能只是單純的因為你體內:陽虛則寒!

1小暑用一個字形容「濕!」

暑濕重,小暑意指天氣開始炎熱,是進入長夏的第一個節氣。長夏在五臟屬脾,小暑前後,我國大部分地區進入雷暴最多的季節,最大的特點是濕氣太重,脾最怕濕邪來犯,受「濕邪」的侵襲容易出現周身乏力、脾胃不和、噁心出汗、手足水腫、大便稀溏等癥狀。所以顯然「濕」是形容小暑節氣頻率最多的詞。

2防寒護陽

小暑時節天氣炎熱、降雨增多,人體陽氣在外,脾胃相對空虛,易出現上熱下寒、外熱內寒的狀況。《靈樞·百病始生》曰:「喜怒不節則傷臟。」道醫養生主張一個「平」字。所以小暑養生宜溫補去寒、陰補降熱。

都說「春夏養陽」,很多人不明白,夏季是一年中陽氣最為旺盛的時節,為何還要養陽呢?

夏季,人體的毛孔都張開了,容易讓陽氣發散。同時,大量的出汗,如果沒有及時補充水分,很容易傷津耗陽氣。

建議:調節好體溫和室溫間的差別,房間內外溫差不宜過大。室溫保持在27℃最佳。如果長時間在空調房裡,要注意關節的保暖,並且隨時通風,切忌因貪涼而引發各種疾病。

3五味清淡

《遵生八箋》曰:「是月腎臟氣微,脾臟獨旺,宜減肥濃之物,益固筋骨。」質地肥厚、味道濃烈的食物,往往失去食物的真味。

小暑過後不久就會入伏,伏天濕熱,人易感到頭暈腦脹,並且易抑鬱、倦怠、胸悶、胃口不好。小暑時節,多雨、高溫,更使得本來就在夏季屬於高發症的消化道疾病更加多發頻發。

建議:這一時節,一定要注意飲食衛生,而且飲食要節制,不可貪食、過量;以清淡,富有營養為宜,多食用具有消熱利濕作用的食物,比如綠豆粥、荷葉粥、紅豆薏米粥等;可適當飲決明子茶、大麥茶、菊花茶、苦丁茶等;盡量少吃辛辣和油炸食品。

小暑時節,飲食宜五味清淡,可使人神爽氣清、腸胃舒暢。食材也適宜選用當時當地的食物,最得天地中和之氣。

4小暑養生以「心靜」為宜

小暑時節,天氣炎熱,人們容易煩躁不安,愛犯困,少精神。情緒的波動,會造成血壓易上升,心臟負擔重,心絞痛、心肌梗塞等疾病容易發作。中風在夏天的發病率也相當高。此外,情緒波動過大還會導致腸胃功能紊亂,呼吸系統疾病複發,如哮喘、支氣管炎等。

建議:對應這一時節的特點,在養生健康方面,應根據季節與五髒的對應關係,養護好心臟。道醫認為,平心靜氣,可以舒緩緊張的情緒,使心情舒暢、氣血和緩;既有助於心臟機能的旺盛,也符合「春夏養陽」的原則。所以,夏季養生以「心靜」為宜,心靜自然涼。

5小暑養生宜健脾

小暑意指天氣開始炎熱,是進入長夏的第一個節氣。長夏在五臟屬脾,最大的特點是濕氣太重,脾最怕濕邪來犯,受「濕邪」的侵襲容易出現周身乏力、脾胃不和、噁心出汗、手足水腫等癥狀。

上午9點至11點是巳時,這個時候是脾經當令,此時脾最活躍。脾是主運化的,早上吃的食物在這個時候開始運化。此時多喝水,讓脾臟處於最活躍的程度,將食物精華攝取。「脾開竅於口,其華在唇」,脾功能好的人,嘴唇是紅潤的。面色的健康與脾緊密相關,如青春痘多因脾濕熱盛所致,黃褐斑多因肝鬱脾虛所致,面黃無光澤是脾虛氣血不能上行的表現。

6冬不坐石,夏不坐木

小暑節氣氣溫高、濕度大,久置露天的木料,如小區或公園裡的木椅木凳,經過露打雨淋,含水分較多,表面看上去是乾的,可是經太陽一曬,溫度升高,便會向外散發潮氣。

如果人在上面坐久了,可能誘發痔瘡、風濕和關節炎等病,因此小暑節氣時不宜在木質凳椅上久坐。

7起居養生,少動多靜

從道醫理論方面講,小暑時人體陽氣旺盛,陽氣具有護衛體表、抵禦外邪的功能。只有保護好自身的陽氣,人體才得以健康無恙。小暑時氣候炎熱,人體能量消耗較大,此時宜遵循「少動多靜」的養生原則,以免陽氣外泄太過。

每天作息應有規律,除了要保證充足的睡眠外,也要注意勞逸結合,運動時一定要掌握好強度,避免強度過大。

了。

您看到的文章,也許別人正需要它

分享運勢到您的朋友圈,即為法布施,轉發功德無量

風水及命理諮詢,可在文章下方留言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吉祥助運 的精彩文章:

七月美事到來,事事都如願的生肖

TAG:吉祥助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