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飲食 > 茶事|心有道,茶為家

茶事|心有道,茶為家

茶乃心道。

初始飲茶的人,因為不韻此道,一般會選擇綠茶,品出的是青澀之苦;喝得久了,不耐苦澀,便會選擇烏龍茶,味較重而少苦澀,不寒不熱,似乎很符合中庸之道;經歷的多了,如同對生活的品味,越來越喜歡厚重,所以又選擇了醇香的紅茶;隨著斗轉星移,一切都看淡了,又開始漸漸的喜歡起綠茶的清香來。

茶事|心有道,茶為家

歸於平淡,道之根本。

自然崇儉,是中國茶道人格上的最高準則。也就是老子所說的「復歸於朴」。茶道如此、人生如此、宇宙間萬事萬物變化的法則亦是如此。

近代凱亞有云:「 我國茶道及其審美文化的一大傳統特色,即乃簡約之美也。簡者,簡易也;約者,儉約也。啜茗之道,歷來皆宜乎簡易,而不宜乎繁難;宜乎儉約,而不宜乎奢糜。

茶事|心有道,茶為家

不論古今中外,斯理皆一也。

清代茶人陸次雲論茶有曰:「龍井真者,甘香如蘭,幽而不冽,啜之淡然,似乎無味。飲過之後,覺有一種太和之氣,彌淪乎齒頰之間,此無味之味,乃至味也。」

陸羽在《茶經》中則提出:「茶之為用,味至寒,為飲,最宜精行儉德之人。」人生如茶,無味之味才是真滋味,平淡之極方顯神奇。道法自然,方可獲得人生的和諧與寧靜;崇尚簡約,方可獲得人生的圓融與朴真。只有如此心淡之人,方可品出茶茗的真味,方可體會人生的真諦。

茶事|心有道,茶為家

俗話說得好:大俗才是大雅。

有人以為喝茶需在幽靜的場所里,有端莊的茶藝師,配以精美茶具,再聽上一曲佛音,方為高雅,似乎超脫。孰不知,用大茶壺、大碗茶來蕩滌塵埃,豈不是更爽乎。由講究到隨意,由繁雜到簡約,可能更要接近禪茶的意境了。

若捧一壺清茗,淡然的飲於喧囂的市井間,那將是一種何等的修為!?

茶事|心有道,茶為家

詩僧皎然說的好:「一飲滌昏寐,情思朗爽滿天地。再飲清我神,忽如飛雨灑輕塵。三飲便得道,何須苦心破煩惱。此物清高世莫知,世人飲酒多自欺。 」在詩人的境界里,我們看到了:

茶隨心而定,心因茶而清。沉浸在這樣如茶的世界裡,一切都是那樣的泰然與祥和,人生若是如此,還有什麼煩惱不可解除,還有什麼事情可以去計較的呢?

茶事|心有道,茶為家

茶本是通靈之神物,集天地日月、山川雨露之精氣修鍊而成。在大自然的輪迴中,只是因為人們的喜愛,便以感恩的心態存留於世。

所以,茶又是聖潔之品,只有相知的人,才可以擁有。在茶與水的結合當中,我們看到了茶的淡定與自我犧牲,並在這犧牲當中展現了自身的價值,我們同時也看到了水的熱情與包容,是這種包容,成就了茶的天然神韻與芳香。

茶事|心有道,茶為家

茶者,葯也。

中醫經典著作《神農本草經》記載:「神農嘗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茶解之」。所以,陸羽《茶經》稱「茶之為飲,發乎神農氏。」即是為葯,不可不慎。要因其人、順其時、應其心而用之,才不會違背在天倡導的「康、樂、甘、香,和、清、敬、美」之八德之美。

凡人用之,雖是附庸了風雅,淺薄了茶的清名,倒也是可以解藥食之毒,更是能解其心毒,況功高之處在於「正其心」也 。

聖人用之,那正如盧仝所述:「一碗喉吻潤,兩碗破孤悶。三碗搜枯腸,唯有文字五千卷。四碗發輕汗,平生不平事,盡向毛孔散。五碗肌骨清,六碗通仙靈。七碗吃不得也,唯覺兩腋習習清風生。」

茶事|心有道,茶為家

茶可道,非常道。

聖人之道,亦仝於茶道也。茶道三昧,茶之道,在於心境的平和;茶道凡塵,茶之道,在於壺小乾坤大;茶道歸一,茶之道,在於從無處來,到無處去;茶道無形,茶之道,在於心裡有茶皆是茶。

此乃茶之心道,亦茶之「正道」耳。

(版權歸原創者所有,如有侵權請及時聯繫)

【此文章為英德姐妹茶莊的懂茶妹整理髮布,轉載請說明,特此聲明!】有任何問題直接留言或加私信我懂茶妹交流哦~

喜歡喝茶和懂茶是兩回事,喜歡並不代表一定懂,你愛喝茶,那麼請你也要懂得如何正確挑選茶買茶,正確泡茶喝茶。喝茶不是一種盲目的喜好,你懂茶,茶也會自然的懂你

( 有任何問題直接留言或加私信我交流哦~)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江南茶語 的精彩文章:

茶|半盞清茶,觀浮沉人生 一顆靜心,看清涼世界!
懂茶妹說茶|北方為什麼不適合存儲普洱茶?

TAG:江南茶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