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軍情 > 100萬陸軍有15個特戰旅,特種部隊「遍地開花」,未來路在何方?

100萬陸軍有15個特戰旅,特種部隊「遍地開花」,未來路在何方?

特種部隊是我軍重點發展的新質作戰力量,其中陸軍特種兵是我軍特戰力量構成中的主體。

根據報道,陸軍特戰旅如今已經成為新集團軍內的「標配」,13個集團軍「人手一個」,同時在新疆和西藏軍區也各配置了1個特戰旅,除了這些特戰旅之外,陸軍可能還有部分更精銳的特戰單位。

100萬陸軍配置15個特戰旅,說多似乎也不多,說少似乎也不少,那麼到底是多是少呢?這得看標準如何了。

如果您心目中特種兵的標準是SAS、三角洲這個級別的話,那麼15個旅自然不少;如果您心目中特種兵的標準就是現代化精銳輕步兵的話,那麼15個旅自然也不多。

不過實際上特種兵到底該是如何的?各個國家、各支軍隊都有自己的定位,有的偏重於精銳化的SAS路線,這種路線必然是少而精;有的是略微大眾化的,那麼自然鋪開的攤子也會大點。

為了穩妥點,更多國家走的是攤子也要,精銳也要的路線。也就是保有一定規模的普通特戰部隊及打造少量的精銳特戰部隊。

從目前來看,我國武警部隊特戰力量應當是走著這個路線。那麼解放軍,尤其是陸軍特戰部隊是不是如此呢?我們一起來探討下。

眾所周知,解放軍陸軍長期以來是軍隊的主體,戰功也大多是陸軍取得的。在陸軍無數的戰例中,有不少作戰可歸屬在特種作戰門類下,當然了打出這些漂亮仗的大多不是專職的特戰部隊,而是偵察兵。

上世紀80年代末,原廣州軍區組建特種大隊,之後各大軍區紛紛效仿,海空軍甚至二炮也不甘人後。因此,在我軍中正是出現了現代化特種部隊的編製——特種大隊。

當時一個大軍區或是一個大軍種才打造一個特種大隊,人員選拔堪稱殘酷,資源支持堪稱慷慨(橫向比較),特種大隊自然是精英雲集,裝備精良(橫向比較)。從定位或者從級別上來說,特種大隊可看作是我軍版本的SAS。

當然了,由於器械和理念的差異,兩者具體構成和使用上還有極大差異。我覺得特大時期的我軍特種兵與《士兵突擊中》展現的A大隊有幾分相像,當然相像而已,不完全一樣,至少全軍官化是不可能的。

特大存在了有約20年的時間,之後經歷了改編為特戰團,特戰團又擴編為特戰旅的經歷。其實大隊本就是團級建制,改特戰團倒沒什麼,關鍵是改旅。

旅,這個編製不算小,主流的步兵旅約有5000人之眾。很多人覺得你這算啥啊,精銳化的特戰你搞這麼大算幾個意思?

其實,特戰的旅跟步兵旅還不一樣,根據官方報道其人數只有普通摩步旅的一半,2000多人!這其中還有不少是支援保障人員,並非特戰隊員,作戰人員的話主要就是4個特戰營——可能比團的時候擴編了一個。

多一個特戰營就改團為旅肯定是不可能的,團變旅的背後是保障跟技術力量的增強,比如無人機大隊、特種技術隊的強化,甚至在我特戰旅中還有火力支援分隊。

對於特種作戰部隊而言,不要光看一線的戰鬥員,其背後支持的體系其實更為重要,旅級支援的強化雖然談不上戰略級,但是至少比沒有強。

不過情況也有所變化,那就是當老牌的幾個特種大隊擴編為旅的時候,軍區獨我一份的「特殊地位」也在消失,因為更多的特戰旅出現了,如原12集團軍特戰旅和原16集團軍特戰旅。

這哥倆前身是正牌的摩托化步兵,一口氣要改成特戰旅壓力很大啊,人員去留不說,裝備缺口就受不了,畢竟你老步跟老特行頭可不止一身獵人迷彩的差距。所以新特戰誕生之初連高精狙都沒見過,得向老牌特戰借用的尷尬事兒。

當然了,困難歸困難。尷尬歸尷尬,軍隊是講時間和效率的。3年,3年後,戰鬥力必須生成。

靠著老步兵的底子和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戰鬥精神,這兩個單位都如期通過了戰鬥力驗收,甚至在部分比武中力壓老牌特戰;甚至在編成內一步到位出現了現實版的「026倉庫」——百人突擊隊。

原16集團軍特戰旅的「百突」綽號「血狼」,原12集團特戰旅的「百突」綽號「飛虎」,當然,老牌特戰旅中也出現了類似的特中之特。

這一狼一虎和更多「虎狼的出現說明了一個問題:我軍特戰部隊認為自己需要更精銳的作戰分隊。這句話我們也可以反過來想一下,那就是現有的特戰旅分隊有些平庸化。

相對於特大時期軍區內「一枝獨秀」,到後來一個軍區內數個特戰旅的變化,從資源投入上來說,此時的特戰旅自然不會像之前的特大時期那麼優先,簡單說,以前一鍋飯一人吃,現在是一鍋飯倆人吃,這情況自然不一樣。

而隨著軍改的深入,特戰旅的家族再次擴大,變成了文章開頭15家特戰旅共存的局面,新特戰的來源是摩托化步兵、偵察兵和原特種警備團的成分,有了之前摩該特的經歷,相信新部隊形成戰鬥力問題不大。

可攤子更大了,精銳化如何保障?光從人員上來說。每年特戰旅大量的新兵就讓不少人頭疼,雖說這些新兵大都人高馬大,可也不一定合適干特戰啊!

莫頭疼,辦法還是有的。

其一:特種訓練營。一般的新兵3個月下連,在陸軍部分特戰旅,新兵必須要在旅設立的特訓營中通過系統化的培訓才會下連,此舉變「各連自訓」為「先訓後補」既能落實訓練標準,又能整合新訓骨幹資源,有效緩解新兵訓練工作對作戰分隊軍事作訓的衝擊。

其二:選調老兵。今年4月,陸軍從數百個榮譽營連集中選調特戰和陸航專業士兵,使得骨幹力量補充到特戰等新型作戰單位,緩解其對高素質兵員的緊張需求。

人員素質問題盡量解決,已知(肯定還有別的)的這兩招可在很大程度上解決特戰旅人的問題;而久為人詬病的裝備方面呢?

一頂鋼盔一把槍,一條繩子一把刀。很多時候,我軍特戰是這樣的面貌,甚至不穿獵人迷彩的時候與老步們看不出啥區別(好多人對我軍特戰的怨念就是行頭土、裝備差)。

不過細心的人總會發現些點滴變化,為啥特戰旅新裝具(倒不一定好)五花八門?為啥特戰旅頭盔樣式變了?為啥特戰旅老槍改動大,新槍附件多?

其實這些變化一直存在,而且公開報道的越來越多,其背後是一個量變的過程,過程可能不明顯,但量變達成了質變就是另一會事兒了,所以,相對理想化形象的特戰會到來的,而且我敢肯定,時間不會讓大家等太久。

如果人的問題和裝備的問題都儘可能解決了,我軍特戰部隊的戰鬥力起碼會上升幾個檔次。另外隨著我軍情報支援體系和陸航等投送力量的不斷壯大,特戰部隊背後的支援體系也會更給力,這對特種部隊戰鬥力的增強也是利好的。

說了這麼多,有一點我沒說到,也是大家很關心的:類似英軍SAS、美軍三角洲、俄軍SSO那樣的特戰我們有沒有?

從目前的信息來看,我們只能說可能有。之所以說可能是因為有少量信息,但不能確定是因為沒有官方確認。

信息一:公開報道稱有單位曾在西部戰區陸軍某特戰旅中選拔作戰隊員,能在特戰旅中選人,這個單位級別可想而知;而選特戰,而且是精銳特戰的單位又是幹啥的?總不能是種菜餵豬的吧!

信息二:陸軍從榮譽營連選調特戰、陸航士兵的報道中曾提到「在特戰專業選調士兵中,主動申請到某大隊服役的高達70%以上」,我現有特戰旅時旅營制,哪來什麼大隊。可既然這個大隊是特戰性質,那它應當在現有特戰旅之外,而且其受歡迎程度相當高,可見其絕非普通單位。

所以中國版的「三角洲」未必就不存在,如果存在,聯繫到我陸軍個特戰旅也打造有突擊隊的現實存在。那麼我們也可以下個結論,那就是我們的陸軍特種部隊也是走了大面鋪開,兼打造精銳分隊的路子。

因此說看問題得看開,別一下就被15個特戰旅搞得暈頭轉向,他們是客觀存在,不會憑我們個人好惡在短期內消失。我們能討論的是其如何建設得更好,當然了這也是軍方的考量和努力。

當然,該有的,我們都會有的。既看需要,也看時機,而今正是新舊變換的時候,城頭變幻大王旗,或許不久的將來,一切都將明了。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熊熊點兵 的精彩文章:

英軍王牌「格洛斯特」營被全殲,志願軍真的「傷亡慘重」嗎?
一隊土耳其精銳士兵被全殲,對手卻僅有兩人,土軍戰力啥這麼渣?

TAG:熊熊點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