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中科院科學家在納米酶標準化研究中獲進展

中科院科學家在納米酶標準化研究中獲進展

7月2日,中國科學院科學家團隊——中科院院士、生物物理研究所閻錫蘊課題組在Nature Protocols報道了納米酶活性標準化,首次定義了納米酶的催化活性單位(Nanozyme unit, U),即:在最適反應條件下,每分鐘內催化1 μmol 底物轉化為產物所需的納米酶量為1 U,納米酶的比活性(specific activity,U/mg),即定義為每單位質量的納米酶單位數,並嚴格規定了納米酶的比活檢測條件及計算公式(ananozyme= V/(ε×l)×(△A/△t )/ Fe[m])。

納米酶是一類蘊含酶學特性的納米材料,在納米尺度表現出只有天然酶才具有的酶學催化特性。自從2007年閻錫蘊團隊首次報道納米酶以來(Nature Nanotechnology,2007),迄今全球已有26個國家的220多個實驗室從事納米酶的研究,超過50種不同納米酶相繼被發現,其應用研究也拓展到了生物、醫學、農業、環境治理、國防安全等多個領域。

納米酶標準化是隨著納米酶催化機制和應用研究的不斷深入,及產業化的廣泛推廣所面臨的重大問題。首先,納米酶標準化是基礎研究的需要,由於納米酶的催化活性依賴於納米材料的種類、尺寸、表面、晶體結構等多種因素,因此導致納米酶的活性測量和評價變得複雜,目前各種文獻報道的納米顆粒類酶活性數據難於比較,即使相同的種類,但是不同的尺寸、表面以及不同的測試條件都導致數據不具可比性。因此,建立一種納米顆粒類酶活性濃度測量和評價的標準方法對納米酶的基礎研究至關重要。其次,納米酶的標準化也是納米酶應用研究及產業化推廣的需求,其催化活性的標準化,使得納米酶產品在疾病診療方面變得可量化,有利於對納米酶相關產品的評價以及開發,同時提高了納米酶分析方法的重複性及準確性,極大推廣了納米酶相關產品的開發。

(來源:中國科學院)

關注中國高科技(微信公眾號cas-hitech),參與新浪微博話題#中國高科技#,獲取更多科技前沿信息和高新科技項目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中國高科技 的精彩文章:

中科院科學家在植物miRNA合成調控研究領域取得進展
中科院科學家研究鉑單原子催化劑取得進展

TAG:中國高科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