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儒學 > 今日小暑:倏忽溫風至 因循小暑來

今日小暑:倏忽溫風至 因循小暑來

小暑是我國傳統二十四節氣的第十一個節氣,民間有句俗語,說的是「小暑過,一日熱三分」。

「暑」的意思就是熱,小暑節氣一到,氣溫一天天地升高,天氣也一天比一天更熱,高溫和高濕的天氣接踵而來,小暑也因此標誌著盛夏的全面來臨。

「倏忽溫風至,因循小暑來」,小暑有三候,其中一候就是「溫風至」。溫風,指的就是熱風。

想必大家都有這樣的感受,小暑時節打開房間里的電風扇,感覺吹出來的風都是熱氣騰騰的。白天出門走在馬路上,撲面而來的都是讓人窒息的熱風,感覺空氣都在燃燒。

小暑的這股熱風究竟有多厲害,看看宋代詩人陸遊的吐槽就明白了。陸遊說:「萬瓦鱗鱗若火龍,日車不動汗珠融」。屋頂的瓦片反射著炙熱的陽光,宛如一條條噴火的長龍。人站在室外就算什麼都不幹還是汗如雨下,然而剛流下的汗水被熱風一吹又立馬蒸發了。

不僅空氣是熱的,小暑時節的太陽還很毒,紫外線照射強烈。大家白天出門時要記得做好防晒準備,以防皮膚晒傷。對於沒有防晒隔離霜的古人來說,躲避陽光直射的最好方法就是白天盡量呆在陰涼的地方,等到太陽下山以後再出門。

比如說被蘇軾戲稱之為「山抹微雲君」的大才子秦觀就是一個資深的納涼愛好者。他很喜歡在夏夜的晚上出門賞月和賞花,並在一首名為《納涼》的詩歌中寫道:「攜杖來追柳外涼,畫橋南畔倚胡床。月明船笛參差起,風定池蓮自在香」。

晚上走夜路沒有路燈,秦觀就隨身帶上一根拐杖出戶遛彎,穿過了一排排翠綠的柳樹,走著走著就來到了畫橋南邊的胡床。

所謂的胡床其實是一個小凳子,類似於現代的「馬扎」。詩人坐在小凳子上看著皎潔的明月東升,聽著悠揚的笛聲響起。

晚風拂面,帶來這池中蓮花散發的陣陣幽香。晚上可以出門賞月納涼,那漫長白天該怎麼度過呢?為了打發暑熱蒸騰的白天,我國的古人們發明了一個十分有趣的散熱取涼的工具,那就是「竹夫人」。

這是一種中間鏤空的圓柱形的竹製品,說白了其實就是一種抱枕。正所謂「小暑不足畏,深居如退藏。青奴初薦枕,黃釭亦升堂」,小暑沒什麼值得害怕的,躲在家裡避暑就好啦。

這裡的「青奴」是「竹夫人」別稱。由於竹子的皮是涼的,貼在人的皮膚上會讓人產生一種冰涼的觸覺,再加上「竹夫人」鏤空的地方可以進行空氣的交換,因此在有風的時候抱著它更能給使用者帶來涼爽的感覺。

《紅樓夢》中的薛寶釵曾經出過一個這樣的謎語:「有眼無珠腹內空,荷花出來喜相逢。梧桐葉落分離別,恩愛夫妻不到冬」,謎底其實也是竹夫人。

如今網路購物十分便捷,曾經一度銷聲匿跡的「竹夫人」抱枕在網上也很容易可以買到,大家如果感興趣的話,可以在電商平台搜索「竹夫人」,在炎熱逼人的小暑時節體驗一把古人的消暑小妙招。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騰訊儒學 的精彩文章:

情緒容易沖昏頭腦?理智來當「防火牆」
炎炎夏日頻高溫 頭腦更需「冷思考」

TAG:騰訊儒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