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海爾、美的、格力……誰甘願淪為互聯網巨頭的代工廠?

海爾、美的、格力……誰甘願淪為互聯網巨頭的代工廠?

當AI賦能家電產業,傳統家電行業面臨轉型升級,或是掌握智能家居場景的主動權,或是專註某些家庭場景,或是尋求技術外援……當競爭日益激烈,傳統家電廠商的底牌還是是產品、用戶和渠道。

文/張含 億歐專欄作者

對智能家居來說,現在可能是最好的時代。

對智能家電來說,現在可能是最壞的時代。

作為智能家居場景中不可或缺的一環,智能家電行業可謂是「內憂外患」:

產品面臨顛覆升級、行業玩家心思各異。除了智能音箱這個爆款,智能家電跟傳統的家電其實差別不大,新技術應用少的可憐。傳統家電廠商在面對新技術帶來的產業升級的時候,態度和做法也大相徑庭。

今年以來,傳統家電廠商不斷加深在智能家居領域的布局,推出多種智能家電產品。億歐家居對布局智能家居的傳統家電廠商進行了整理,並對相關企業在智能家居領域的布局和運營模式進行了簡要分析。

對比國內外的智能家電,一個明顯的區別是:國外產品看起來逼格滿滿,國內產品中幾乎找不著令人驚艷的黑科技。

當然,這與國內外廠商的定位、技術積累以及市場環境直接相關。總的來看,國內廠商更加務實,發展方式趨於保守,對技術的投入相對較少。

考慮到傳統家電廠商布局智能家居領域方式的不同,億歐家居做了一個簡單的分類:平台型、合作型和場景型。

GIF

想拚命守住主場優勢的平台型企業

海爾

向智能化轉型,海爾已經是個老兵了。通過推進智能家電,開發智能晶元,推出APP,海爾在三個層面的布局形成了網路電器+交互+服務+平台的模式,意在打造一個U+智慧生活平台。

不過截止2018年6月的數據顯示,海爾智慧家庭成套方案銷售超過300萬套,註冊用戶超1.3億。對於一個從上個世紀就開始布局智能家居的企業來說,這個數字算得上優秀嗎?做平台拼的是規模,海爾得加把勁了!

美的

作為白電一哥,美的從不甘於人後。早在2014年,美的就發布了M-Smart智能家居戰略,試圖實現從傳統家電廠商到智能家居品牌的轉變,希望打造一個能兼容其他品牌產品的開放平台,其野心可見一斑。

不過4年過去了,當初的3年投入150億和M-Box美的智能家居盒子已經沒了後續,現在的美的在忙著跟安防和地產企業打交道。嘿,美的,還記得大明湖畔的智能家居平台嗎?

海信

酒香也怕巷子深,說的大概就是海信了。實際上,海信早在2012年就已經開啟了「智能化戰略」,但2016年才發布智能家居解決方案,今年才發布三款重量級的產品:AI+信果、「聚好聯」雲平台和Hi-smart有線系統。

連發3款新品,耗費10億元贊助世界盃,看來海信打算產品和品牌「兩手抓」,可落後的時機能用金錢追上嗎?

長虹+格力

都看好手機,卻都栽在了手機上。自2010年走下坡路之後,長虹推出了「CHIQ-Life「解決方案和物聯運營支撐平台(UP平台),沿用低價戰略的CHIQ智能產品賣了超過6000萬台。可格力就沒那麼幸運了,本想通過格力手機作為環保智能家居系統的控制中樞,可是1億部手機賣不出去了,現在又開始造晶元。

當互聯網巨頭以智能音箱為入口的時候,長虹終於放棄了手機,而董小姐還堅決要做手機,這兩家繞了一大圈彎路的家電企業還能跟上節奏嗎?

GIF

技術不夠,外援來湊合作型企業

TCL、創維

不知道是因為本身的技術儲備不夠,還是不願意投入太多,TCL和創維在技術上選擇與第三方互聯網公司合作,把重點放在了產品上:推出超級APP和智能家居設備,試圖以曲線救國的方式加碼智能家居。值得一提的是,TCL為了技術還跟「死對頭」美的達成了和解,打算利用美的的系統服務和平台支持能力來發展自己的家庭產品。

果然商場上只有利益,沒有永遠的朋友也沒有永遠的敵人。那麼問題來了,在沒有核心技術的條件下,傳統家電企業該怎麼保持自己的產品獨立性和競爭力?

GIF

以小搏大的場景型企業

格蘭仕、九陽

說起格蘭仕,第一反應是微波爐;說起九陽,想到的是豆漿機。萬萬沒想到,這兩家也悄悄布局智能家居。它們的相同點是:以小搏大,深挖智能家居重要場景之一的智能廚房。格蘭仕聯合中科院發布了G+智慧家居平台,九陽接入京東微聯,給廚房場景中的各種小家電加持AI技術。

考慮到這兩家的發家史,從單品爆款到涉足全廚房場景的家電,格蘭仕和九陽在智能家居領域複製以小搏大經驗帶來的結果或將超出預期。

GIF

產業升級轉型之殤:

傳統家電企業該如何「攘外安內」?

隨著底層技術的飛速發展,在網路傳輸帶寬提升、雲端應用模塊快速普及、巨量分析能力提升等因素的帶動下,傳統家電行業面臨轉型之殤。縱觀國內傳統家電廠商在智能家居領域的布局,未來不過兩條路可走:平台提供商和產品製造商。

作為在市場上佔有一席之地,但還不能傾盡全力投入智能家電浪潮中的第二梯隊家電廠商,想趕上智能家居的順風車只能在技術上依靠互聯網巨頭,把重心放在智能化家電產品上。長遠來看,無異於與虎謀皮,未來或將淪為互聯網巨頭的代工廠。

佔據市場極大產品份額、具有完整基礎產品體系的第一梯隊的家電廠商則不願意把打下的江山拱手送人,都想掌握智能家居環境的主動權,技術、產品兩手抓。於是,海爾U-home、美的M-Smart等都想打造智能家居平台,掌握智能家居入口,用「家電+交互+服務+平台」的模式搭建智能家居生態,把用戶家庭場景牢牢的控制在自己手中。

然而,雖然現在家電行業在向智能化轉型的過程中看起來困難重重,外憂內患。但事實上,家電行業的門檻並沒有想像中那麼低,內里存在不少大大小小的困難和痛點並不足與外人道,傳統家電廠商有可能在互聯網巨頭的圍剿中突圍。億歐家居認為,傳統家電廠商「攘外安內」逃不過以下幾點。

1、品質價值力

智能家電時代,仍然是產品為王,「智能」不過是給家電行業賦能,歸根究底還是要落在產品品質上。與還在摸索中的互聯網巨頭相比,傳統家電廠商的優勢在於產品品質和用戶數據。深耕家電行業幾十年,傳統家電廠商熟知用戶的痛點、爽點和癢點,讓人工智慧技術真正為用戶所用,真正的提高產品品質,提升用戶體驗,這是傳統家電廠商的一張王牌。

2、品牌背書

深耕行業幾十載,傳統家電品牌已經深入人心,比如格力的空調、海爾的冰箱、格蘭仕的微波爐。從用戶的角度出發,當品牌能為產品質量做背書,家電廠商自主進行技術升級、提高產品質量的做法能贏得用戶天然的認同感,這是新入局者不能比擬的優勢。

3、做好服務實現全渠道增值

零售業的本質是面向消費者提供商品和服務,並給他們以及整個價值鏈創造價值。傳統家電廠商大多都有完整的產品體系,容易形成基礎的產品矩陣,也容易實現家電設備之間的互聯互通。

因此,傳統家電廠商能迅速獲知用戶需求並給予反饋,從而實現產品增值。銷售和渠道是傳統家電廠商最後,也是最堅實的一道壁壘。

家電智能化,不僅是產品的智能化,還包括使用智能化、售後智能化。可以預計的是,短時間內,智能家電行業不會出現太大的變化,市場需求、用戶習慣、產品質量還遠沒有達到可以顛覆整個行業的程度。傳統家電廠商是離用戶最近的那一群人,一步步培養市場規模和用戶習慣是傳統家電廠商的使命,也是傳統家電廠商自我救贖的好機會。

文章內容系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億歐對觀點贊同或支持;轉載請註明作者姓名和來源。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億歐網 的精彩文章:

手握巨量房產經紀人流量,這家公司意欲何為?
日本將出現首個寺廟民宿訂房平台

TAG:億歐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