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十年過去,K11的「藝術商場」實驗怎麼樣了

十年過去,K11的「藝術商場」實驗怎麼樣了

82歲的日本藝術家田名網敬一在廣州K11舉辦個展,40多件作品基本囊括了他一生的代表作。開幕後兩周,展覽門票累計售出8000張,單日最高參觀人次為400左右。

田名網敬一的作品充斥大量流行文化元素,米奇老鼠、貝蒂娃娃、美式漫畫、好萊塢明星海報,還有傳統元素如千手觀音、佛頭螺形髮髻(肉髻)、日本畫里的松鶴圖、蓬萊日出。藝術家擅長運用各種各樣彼此毫不相干的素材拼貼在一起——甚至達到快從畫面中溢出來的視覺效果。

這次展覽是廣州K11購物藝術中心在今年3月開業之後的第一個國際藝術大展。今年5月開業的瀋陽K11購物藝術中心在商場四層的藝術空間也舉辦了群展「在集結」。有媒體將展覽描述為「旨在回溯東北地區的當代藝術實驗精神,並首次全面探討東北文化與藝術在當代藝術系統中的價值和地位」。

與武漢、上海和香港各地的K11一樣,所有這些藝術活動,更重要的功能是為商場帶來新賣點,提升人氣和品味。

「第三代」的藝術牌

K11品牌隸屬香港新世界發展有限公司,今年剛好成立十年。

香港K11成立時,互聯網時代的消費習慣發生巨變,百貨商場逐漸被電商、海淘取代。以海港城、太古廣場為代表的各類新型購物中心興起。作為香港四大地產商之一的新世界集團,第三代繼承人鄭志剛開始進入權力中心。

1979年出生的鄭志剛在2008年對新世界百貨顧客的調研報告里發現,購物中心越來越類似,這對於強調體驗、社交與個性的新潮流來說是重大弊端。第二年,他發揮自己對當代藝術的熱情與資源,在香港尖沙咀創辦了K11藝術購物中心。

商場不再是櫃檯挨著櫃檯,有著彎彎折折的動線,隨處可見設計細節,可供休閑的體驗空間得到凸顯,最重要的則是位於不同角落的當代藝術品。奈良美智的大頭狗、徐震的金色騎士雕像與佛像拼貼、高偉剛的金箔狀壁掛物,這些出現在2018年的廣州K11,仍然散發著極其強烈的個性特質。走入美術館、畫廊看展覽,與逛街時輕鬆看作品,體驗截然不同,顯然後者更適合當下的大眾。

2013年,上海K11開業,然後是2017年的武漢K11,2018年的廣州K11與瀋陽K11。公開資料顯示,香港K11開業第一年就實現盈利,到了第六年,集團財務報表顯示其出租率接近100%,每月平均客流量超130萬人次。

上海K11開業第二年,推出了法國印象派畫家克勞德?莫奈的大展。55幅大師真跡成功引爆上海,三個月展期內累計35萬人次參觀。據統計,展覽期間商場營業額增長了20%,並推動商業租金提升了70%。與此同時,展覽官方衍生品以及商場各個品牌的系列限量商品接近800種之多,總共得到近4000萬元收益。

2010年,尖沙咀K11開幕後不久,鄭志剛創建「K11藝術基金會(KAF)」。

基金會獨立於商場體系,在過去八年間與世界知名機構合作,比如菲格拉斯卡拉?達利基金會、倫敦蛇形畫廊、巴黎東京宮、MoMA PS1,他們將中國藝術家介紹到世界藝術舞台,同時也在國內舉辦各種類型的展覽。武漢K11藝術村也是基金會的重要組成部分,2011年正式運營,2017年搬到市區K11購物藝術中心,鼓勵國內外藝術家進行駐地創作和展出。

田名網敬一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說,日本也有大量商業空間與藝術展覽結合的優秀案例,而且 「距離普通人太遠的藝術是沒有未來的」。

藝術為商業地產加持

位於珠江新城CBD核心區域的廣州K11總建築面積達7萬平方米,田名網敬一的展覽位於四層Chi K11藝術空間,三層還有一個「藝術廊橋」,以及廣州店獨創的「Artist Klub藝術聯盟體驗店」。當然還有分布在商場各個角落的藝術作品。

5月開業的瀋陽K11,商業面積達到26萬平方米。不過,K11屬於更大的「瀋陽新世界中心」區塊,區塊內還有博覽館、酒店、寫字樓、公寓等多種業態建築,是超大型城市綜合體。

在綜合體內,瀋陽K11 Chi藝術空間再次運用過去十年在國內藝術領域所積累的資源,請來數百位藝術家做了大型群展「在集結」。名單裡面有多位一線藝術家,王興偉、劉小東、王兵、張恩利,其中一些是東北人。策展人進而把展覽線索推至整個東亞,試圖探討東北在地緣政治上的意義。

鄭志剛自2014年起連續四年被老牌藝術雜誌《Art Review》選入全球藝術行業「最具影響力100人」,同時在2015年被財富諮詢公司Wealth-X評為「亞洲年輕富豪」第二名,經他一手打造起來的K11藝術商場功不可沒。

近幾年,新世界發展整體表現不盡如人意,接連開幕的藝術商場K11,能否成為其中一抹亮色,有待持續觀察。(本文供圖:藝術家及Chi K11藝術空間)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第一財經 的精彩文章:

美商務部長說美方基本策略是讓中方感受到更多痛苦
全面貿易戰序曲:特朗普真的要把戰火燒到汽車領域?

TAG:第一財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