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張衡博物館,一位科學巨星的耀眼光芒

張衡博物館,一位科學巨星的耀眼光芒

從南陽醫聖祠出來,我們再去不太遠的南陽市石橋鎮參觀張衡博物館,這裡是我國歷史上曠世奇才和科學大師張衡的幼年生活地及長眠之地,於1988年1月被列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張衡博物館

張衡(公元78-139年)是我國東漢時期偉大的天文學家、數學家、發明家、地理學家和文學家,在官府歷任郎中、太史令、侍中、河間相、尚書等職。《後漢書》中有范曄所作的《張衡傳》一文,文章以時間為線索,描述了張衡在科學、政治、文學等領域的諸多才能。人們今天對張衡的認識,以及對張衡科學發明器物的復原,在很大程度上源於這篇《張衡傳》。張衡共著有科學、哲學和文學著作三十二篇,明人張溥編有《張河間集》,收於《漢魏六朝百三家集》。

張衡身處一千八百多年前的東漢時代,以他罕見的淵博知識、豐富的想像力、勤於嘗試的探索精神,還有他那精思奇巧的機械製作能力,在世界科學文化史上樹起了一座座無與倫比的巍峨豐碑。由於他的貢獻突出,聯合國的天文組織即國際天文學聯合會,將月球背面的一個環形山命名為「張衡環形山」,將太陽系中的1802號小行星命名為「張衡星」。

在天文學方面,他著有《靈憲》《靈憲圖》《渾儀圖注》等著作。他發明的「渾天儀」,以刻漏運行為基礎,用一個機械系統實現了與自然界天球的同步旋轉,這是世界上第一台觀察星象的天文儀器,據此他畫出了完整的星象圖。他是東漢中期渾天說的主要代表,提出了「月光生於日之所照」的論斷。他還正確解釋了月食的成因,並且認識到宇宙的無限性和行星運動的快慢與距離地球遠近的關係。張衡在曆法方面也有研究,他正確解釋了冬季夜長、夏季夜短和春分、秋分晝夜等時的起因。

渾天儀

在地震學方面,他發明了「候風地動儀」,這是世界上第一架測定地震及方位的儀器,比歐洲早了1700多年。張衡於公元132年發明的這架地震儀有八個方位,每個方位上有一條口含銅珠的龍,在每條龍的下方都有一隻蟾蜍對應。如有地震發生,該方向龍口所含銅珠即落人蟾蜍口中,由此便可測出發生地震的方向。這台儀器性能良好,曾成功測到過一次隴西的地震,所謂「驗之以事,合契若神」。張衡發明的地動儀早已毀於戰火,人們現在所見到的地動儀系後人復原所制。

地動儀

而在數學方面,張衡著有《算罔論》,計算出圓周率的值在3.1466和3.1622之間。在氣象學方面,他則製造出「侯風儀」,這種預測風力、風向的儀器比西方的風信雞早了1000多年。張衡的朋友崔瑗贊他道:「數術窮天地,製作侔造化。」前一句是道他數學天文學知識之淵博,後一句則是贊他製造的各種器物之神奇。

計里鼓車

至於在文學方面,他著有《東京賦》《西京賦》《思玄賦》《歸田賦》《南都賦》等30餘篇,張衡與司馬相如、揚雄、班固並稱為漢賦四大家。張衡是漢賦發展史上承前啟後具有劃時代貢獻的重要作家,他的《二京賦》曾花了10年的時間來創作。在藝術方面,他又位居東漢知名畫家之列,曾被唐代人看作是東漢時代的大畫家。張衡當過太史令,因而對史學也有研究。他曾對《史記》《漢書》提出過評論,並上書朝廷請求修訂。

博物館內的「平子讀書台」,相傳是張衡幼年發奮讀書鑽研學問的地方。如此看來,張衡博物館所在地「南陽西鄂」(今河南南陽市石橋鎮)不僅是張衡的墓祠地和紀念地,也是張衡的出生地及成長地,至少應該是張衡幼年生活過的地方。由此我想起我家鄉的游聖徐霞客,他的出生地、成長地、墓祠地和紀念地,也都是在同一處地方,都在江陰馬鎮(今徐霞客鎮)的南暘岐村。這對於歷史名人來說,不啻為一種根基的穩定和榮耀,而對於後人及遊客來說,也能夠在同一個地方更加全面系統地瞻仰、了解歷史名人。

享堂

紀念館內建有展廳,其內陳列著張衡發明創造的科學儀器,還有介紹張衡一生貢獻的文圖展板。觀看這些展品,我們對張衡的多方面偉大貢獻有了清晰的了解,對這位曠世奇才更增添了崇敬之情。博物館內有張衡的墓塋,郭沫若為張衡墓碑的題銘為:「如此全面發展之人物,在世界史中亦所罕見。萬祀千齡,令人景仰。」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澄江海鋒 的精彩文章:

TAG:澄江海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