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防風險、尋本源 外灘峰會大咖共議金融與科技

防風險、尋本源 外灘峰會大咖共議金融與科技

『7月7日,以「新金融?新科技?新趨勢」 為主題的「第五屆金融科技外灘峰會」在滬召開。與會嘉賓就金融監管、防範金融風險、金融科技的發展趨勢等熱點話題展開深入討論,互金通訊社作為新媒體支持參與本次峰會報道,以下為部分嘉賓觀點集錦。

來源|互金通訊社

當前金融科技存在四點安全隱患

——中國互聯網金融協會會長 李東榮

李東榮指出,金融科技在業務、技術、網路、數據等方面,正面臨著一些風險和安全挑戰。需要業界、學界清醒認識,高度重視。

就金融科技的安全及風險問題,李東榮認為:

首先,在業務安全方面,有的機構安全意識薄弱,為單方面追求極致客戶體驗,以犧牲資金和交易安全為代價,過度簡化必要的業務流程和管控環節,從而隱藏了較大的業務安全隱患。

其次,在技術安全方面,也發現有的機構在未經過嚴密測試和風險評估的情況下,盲目地追求所謂顛覆式技術,拔苗助長,急於求成,導致技術選型錯位、資源浪費,安全事件頻發等問題。特別是對部分尚處於發展初期的新興技術,通過輿論和資本的過度炒作,可能會令它們淪為市場操縱、投機、詐騙的工具。

再次,在網路安全方面,當前,網路安全形勢異常複雜嚴峻,常規攻擊持續演變,分散式拒絕服務,高級持續性威脅等攻擊手段不斷翻新,有組織、有大規模的網路攻擊,時有發生。

最後,在數據安全方面,一些機構也積累了海量的客戶行為數據和交易數據,但因其信息系統管理水平和應對網路攻擊能力未能同步跟上,其數據安全保衛能力存在不足,存在數據被集中泄露的風險。

對於如何解決上述問題,李東榮表示,一是要牢固樹立安全發展理念。二是切實加強安全制度建設;三是紮實做好安全技術防護;四是要緊密結合金融業務需求。

地方已成為防控金融風險攻堅戰的重要戰場

——中國人民銀行金融研究所所長 孫國峰

孫國峰指出,近年來,隨著金融科技在地方非傳統金融業態的發展,我國金融風險高發區域也在一定程度上從傳統金融體系轉移至非傳統金融體系、從中央轉移至地方、從線下轉移至線上,地方已成為防控金融風險攻堅戰的重要戰場。

他表示,如何調動地方的積極性,構建有效防控金融風險、順應金融科技發展內在要求、有利於保護金融消費者的地方金融監管框架,不僅是我國金融監管體制改革的重點領域,也是金融科技風險防範的核心環節。

孫國峰認為,金融科技時代地方金融監管存在金融科技在非傳統金融業態的應用面臨監管缺位;金融科技發展使得地方風險處置責任難以壓實;金融消費者保護不足三大問題。

他指出,在金融科技時代,完善地方金融監管制度應做到以下六點:

一是完善地方金融監管的協調機制,包括央地監管體系的協調、地方金融監管機構之間的協調以及金融科技監管與傳統金融監管之間的協調;

二是明確地方金融監管機構之間的職責分工與定位,特別是在金融科技廣泛應用的非傳統金融業態的分工與定位,防止監管重疊與監管空白;

三是壓實地方金融辦的責任,強化對金融科技應用帶來的金融風險的監管和處置,防止收益本地化,風險外部化的傾向;

四是依據金融科技發展的特徵加強行為監管,切實保護金融消費者和投資者利益;

五是充實基層監管力量,提升地方金融監管能力;

六是加強監管科技在地方金融監管中的應用,利用大數據、雲計算和人工智慧等監管科技識別風險隱患並及時採取措施。

防範系統性金融風險核心在於監管全覆蓋,要持牌經營

——北京大學數字金融研究中心主任 黃益平

黃益平談到,自從2016年年初開始實施互聯網金融整治政策以來,整個行業都在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很多行業似乎到了「山窮水盡」的地步,很多平台和企業能不能活下去,是很大的一個問題。這是形成了一個明顯的對比,就是在國內,數字金融行業一方面做得似乎領先全球,另一方面,大家能不能活下去,現在還不知道。

導致這個問題其中一個原因在於,中國的監管環境相對比較容忍、寬鬆,甚至很多情況下,往往是監管缺位、沒有監管。P2P行業是一個非常好的例子:2007年第一家P2P平台上線,直到2016年年中才有第一部《暫行管理辦法》出台,在2007年-2016年期間基本就是野蠻生長。

針對系統性金融風險的防範,各個領域金融政策監管都在加強,核心最後就是落實在一條,監管全覆蓋,要持牌經營。沒有持牌經營,不能做金融交易。

對於中國即將到來的數字金融2.0版,黃益平認為,2.0時代下,過去行業魚龍混雜、野蠻生長、完全不管牌照和規則、風控的時代,已經過去了。以後要全覆蓋、持牌經營。最後核心,就是要接受監管、持牌經營。

數字金融行業可能會出現很大的分化,最後分化的結果,應該就是技術和金融兩個不同領域的新的分工、新的合作。一句話說,就是擅長做技術的,讓他做技術,擅長做金融的,讓他做金融。當然,中間肯定會有相當部分的機構和個人既懂技術,又做金融,可以兩個方面都做,沒有問題,但仍然要當作一個金融機構監管。這也是未來的方向。

緊抓中國經濟下一步發展「三個走」

——中國投資有限責任公司總經理 屠光紹

談及新金融與金融科技的關係,屠光紹指出,新金融最基礎的支撐力量就是金融科技,金融科技的發展必然催生新金融的不斷演變。兩者密不可分,緊密相連,相互支撐。

屠光紹認為,以新金融和金融科技為引領,中國經濟下一步的發展有「三個走」要緊緊抓住:

一、如何更好向下走,更多的發展普惠金融。金融科技,具有比傳統金融服務更有利、更便捷的優勢,要更好發揮優勢向下走。服務好小微企業、服務好草根經濟、創業經濟。

二、如何更好服務向上走,向科技企業、向戰略新興產業做好服務。適應科技產業、科技行業、科技企業發展對金融服務的需要,這也正是需要我們通過金融科技,通過金融創新來滿足的。

三、如何更好服務向外走。全球化的歷程、全球化的潮流,這是誰也擋不了的。金融服務是目前在「一帶一路」建設當中的短板。探索新金融包括金融科技,如何更好的和「一帶一路」建設起來,通過金融科技的發展對於「一帶一路」的金融服務提供更多的工具、手段、服務和支持。

一個有競爭力的金融機構一定具有其個性和特色

——中國-中東歐基金董事長 姜建清

圍繞「追尋金融科技之本」這一主題,姜建清提出自己的三點看法:

第一,要把握金融的本源。源頭是金融科技背後的商業邏輯和金融本質,金融功能作為核心,主要表現為提供支付、資產轉化、風險管理、信息處理和監督借款人等方面。近年來金融科技創新促進金融功能的進化,金融功能邊界開始模糊,進入了功能融合的新階段。但金融企業履行金融功能、服務社會的本源不可改變。

第二,錘鍊科技特色。金融業最新的創新成果與金融科技緊密連接在一起,金融技術創新與商業模式創新緊密連接在一起,金融業未來與金融科技進步緊密地連接在一起。不同的金融企業,可根據資源稟賦的差異,選擇有利於發揮其競爭比較優勢的道路。一個有競爭力的金融機構一定具有其個性和特色,包括科技特色。

第三,堅守服務初心。牢記金融科技發展的根本目的是通過效率提升、成本下降,提供更包容、更有質量的金融服務,滿足人類追求美好生活。而野蠻擴張、亂象叢生、以高息收入掩蓋無實質風險防控的所謂「金融科技」,則違背了金融服務初心和金融本質。面對當前金融供給力度不足,巨大的服務真空為金融科技帶來機會。可以通過金融科技技術運用等方式改變金融服務方式及社會公眾的生活方式,解決傳統金融的痛點。

聲明:文章不構成投資建議,轉載請註明出處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防風 的精彩文章:

本以為李菲兒的防風衣造型已經夠美了,直到看到娜扎,我愣住了
如何預防風濕骨病的發生?

TAG:防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