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郎才女貌,原來是標配!」

「郎才女貌,原來是標配!」

「為啥他就恁迷人?!」

我想,這和他天賦異稟的才氣有關。

有句老話,我想你一定聽過,就是形容男女雙方很相配的一個詞,對,就是「郎才女貌」。也就是說,在原來啊,郎有才女有貌,是男女嫁娶選擇的標配。

所以,你說男子有才重不重要?重不重要?重不重要?(聽說重要的事情說三遍,聽者更容易記住,那我調皮地寫三遍試試!)更何況東坡先生所具的才氣,又有點兒大,迷起人來也自然。

燦若繁星

1

東坡之才,可謂大才。

古之君主,稱為王。所謂「王」,三「一」乃指天、地、人,中間一「|」,謂之貫通,所以,有王者風範的人,便多是有通天地人和之大智慧的人。而天、地、人,又關乎「三才」,「三才」者,分別指天才,地才,人才,具體才「質」的不同,在中華經典古籍《周易》里有最早最明確最系統和最深刻的論述,這裡不做贅述。我只想特別划出重點——《周易》提出的「天、地、人」三才之道,深入中華民族之心,貫穿於中華民族的人倫日用。所以,可堪輔佐明君者,自然皆為賢臣也;賢臣者,自然是要備得一身貫通「三才」能力的人。沒有才,自然不堪御用!

心如自然

2

東坡先生,在世人眼中是賢臣,不僅是因為他忠君愛民,為民奔波,更是因為他極具大才,智慧過人。當年科舉,那可是雖是第二,實則一等一的存在!其作品,也是行走的流行元素,據說一出新作品,便很快就有人傳抄、讚賞。

葉嘉瑩先生在論蘇東坡詩詞時,曾毫不惜筆墨地論述東坡先生的「才大」。葉嘉瑩先生說「才大」有兩種情況,「一種是"感受"這方面的才——你的感受比別人敏銳,你的觀察也就比別人敏銳;另一種就是"表現"這方面的才。」她說看一首詩的好壞,先要「看它感發生命的多少、厚薄、大小」,然後「看這感發的生命傳達得如何」。這裡面一個是「能感」的因素,一個是「能寫」的因素。」東坡先生的才大,則在這兩方面都有展現。

一則在「能感」方面。葉嘉瑩先生說「他和人家的韻一點兒也不覺得拘束,而且能用人家的韻字寫出非常深遠的感情來。」以《木蘭花令·次歐公西湖韻》為例:

「霜餘已失長淮闊,空聽潺潺清穎咽。佳人猶唱醉翁詞,四十三年如電抹。

草頭秋露流珠滑,三五盈盈還二八。與余同是識翁人,惟有西湖波底月!」

這裡和韻歐陽公詞中的「滑」和「八」,東坡先生不僅和出兩幀美景,還和出深遠的哲思和深厚的感情:秋草不堪秋露重,水晶珠似的從草尖滑落;十六的月亮圓又明,跟十五的月亮看似沒有差。但是和我一樣認識歐陽公您的呀,估計只有這西湖波底的月亮了!

春華秋實物華休,

看似相似卻不同。

若論識君長且久,

唯有月輪識余翁。

唯我與君長相識,月輪恆常可見證,只因彼此感情深,也就任它物華休同否。東坡先生和詞,不僅和出的詞韻自然,也和出了一種哲思——真正篤定深厚的感情不會因著外界的是非休榮而轉移。

二則在「能寫」方面。葉嘉瑩先生說「他能夠舉重若輕,無論多麼困難的題材、多麼困難的韻字,他用起來都能夠顯得非常自然。」這個,其實在東坡先生的《木蘭花令·次歐公西湖韻》中,我們已經可以略見一斑。下面我們不妨再以東坡先生的另一首因和詞比原詞更出彩而廣為人知的《水龍吟 · 次韻章質夫楊花詞》再作賞析。為方便讀到這兒的你,強化眼見第一手材料的直觀感受,現將詞人章質夫《水龍吟·楊花詞》及東坡先生的賀詞,一併呈上,僅供有心深味者自行品鑒。反正我是被東坡先生的那幾句「 曉來雨過,遺蹤何在,一池萍碎。春色三分,二分塵土,一分流水。細看來,不是楊花,點點是離人淚」 給拿下了!——不只為那一場雨萍楊花,更因那一個蹤碎離人。

章質夫《水龍吟·楊花詞》

「燕忙鶯懶芳殘,正堤上,楊花飄墜。輕飛亂舞,點畫青林,全無才思。閑趁遊絲,靜臨深院,日長門閉。傍珠簾散漫,垂垂欲下,依前被、風扶起。

蘭帳玉人睡覺,怪春衣、雪沾瓊綴。綉床漸滿,香球無數,才圓欲碎。時見蜂兒,仰粘輕粉,魚吞池水。望章台路杳,金鞍遊盪,有盈盈淚。」

蘇東坡《水龍吟 · 次韻章質夫楊花詞》

「似花還似非花,也無人惜從教墜。拋家傍路,思量卻是,無情有思。縈損柔腸,困酣嬌眼,欲開還閉。夢隨風萬里,尋郎去處,又還被鶯呼起。

不恨此花飛盡,恨西園、落紅難綴。曉來雨過,遺蹤何在,一池萍碎。春色三分,二分塵土,一分流水。細看來,不是楊花,點點是離人淚。」

3

從東坡先生的詩詞文,我們能看到許多處可愛的自然之景,細味來,也能十分自然地感受到東坡先生點染於其中的哲理和情思。這得益於他接受人與自然和諧共處,天地人和融於自然的熏陶,而修養出了一顆敬畏自然、融於自然的虔誠之心,所以他的詩詞文,天地之景自然不乏。再加上他心懷天地人又天賦聰敏,能夠自會貫通,故而其心胸自然曠且闊,其神思自然達且明。

如此能感又能寫,您說,東坡先生之才,大不大?東坡先生為人,又迷不迷人呢?

二零一八年六月二十一日

於谷陽

(圖片來源:吾鄉 畫)

今日練筆:

郎才女貌,天作之合。

古之老話,誠有其理。

二〇一八年七月六日

於谷陽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安之吾鄉 的精彩文章:

TAG:安之吾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