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今日小暑,養生大學問!

今日小暑,養生大學問!

7月7日小暑,此時太陽黃經為105度,正值初伏前後,天氣已經很熱,但還不到最熱之時。

小暑,重在理解「暑」字,天氣炎熱。小暑期間,全國大部分地區進入盛夏,頭伏正在小暑節氣,從入伏到出伏,時間在公曆七月初到八月下旬。三伏天是一年中熱度最高、濕度最大的日子,故有「熱在三伏」之說。

小暑節氣,河南國醫醫學研究院建議大家在養生方面注意以下幾點:

注意養心

三伏天氣溫高,濕度大,天氣悶熱,氣壓低,患有心肌炎後遺症的人易出現心律變緩、胸悶氣短等癥狀。養生要注意早睡早起,避免熬夜,氣弱脈弱的人要喝點生脈飲,或麥冬5克、西洋參3克、桂圓肉3~5克泡水喝。

防濕健脾胃

要注意對脾胃的保養,脾胃虛的人少喝冷飲、少吃冷盤,注意肚臍不要受涼。小暑節氣是消化道疾病多發的時節,在飲食調節上要改變飲食不節,飲食不潔,飲食偏嗜的不良習慣,冷飲冷食不宜過多,一切都應以適量為宜。

刮痧防暑

三伏天濕氣重,易出現嘔惡頭昏等病症,可採取刮痧辦法。具體是用刮痧板或酒精消毒過的紗布,上下刮背脊兩側,或肋骨兩側或額頭,出現紫暗色即可,也可塗上清涼油刮。或服用藿香正氣丸(水),多喝綠豆湯、荷葉、藿香代茶飲,出汗多要及時補充淡鹽水。

冬病夏治好時機

養生保健中常有「冬病夏治」的說法,對於那些每逢冬季發作的慢性疾病,如慢性支氣管炎、肺氣腫、支氣管哮喘、腹瀉、風濕痹證等陽虛證,是最佳的治療時機。有上述慢性病的朋友,在夏季養生中尤其應該細心調養,重點防治。

在飲食方面,河南國醫醫學研究院推薦三道小暑節氣養生菜:

水煮鱔片

由於夏季很多人喜歡待在空調間里,進入小暑節氣後更是離不開空調,但是這樣一來,容易誘發風濕,而且寒氣過多容易損傷人的脾陽之氣,導致中氣不足,影響工作效率。由於暑天人們出汗較多,中醫認為氣隨汗脫,不少人喜歡在夏季給自己食療補氣,其實不用人蔘這麼貴重的藥材也可以。俗話說,「小暑黃鱔賽人蔘」,以小暑前後一個月產的鱔魚最為滋補味美。

暑天往往是慢性支氣管炎、支氣管哮喘、風濕性關節炎等疾病的緩解期,而黃鱔性溫味甘,具有補中益氣、補肝脾、除風濕、強筋骨等作用,小暑時節最宜吃黃鱔。黃鱔蛋白質含量較高,鐵的含量比鯉魚、黃魚高一倍以上,並含有多種礦物質和維生素。黃鱔還可降低血液中膽固醇的濃度,防治動脈硬化引起的心血管疾病,對食積不消引起的腹瀉也有較好的作用。

水煮薏仁

小暑是進入長夏的第一個節氣。河南國醫醫學研究院認為,長夏對應五髒的脾,長夏最大的特點是濕氣太重,脾最怕濕邪來犯,受「濕邪」的侵襲容易出現周身乏力、脾胃不和、噁心出汗、手足水腫、大便稀溏等癥狀。

薏苡仁是一種很好的中藥材,中藥學經典《神農本草經》將其列為上品,更有「禾本科植物之王」、「生命健康之禾」等美譽。中藥理論認為,薏苡仁味甘、淡,性涼,具有利水滲濕、健脾止瀉等作用,常用於治療水腫、小便不利、脾虛泄瀉等疾病。

長夏的濕邪如果困脾,人就會出現面目肌膚髮黃、肢體浮腫等癥狀。薏苡仁長於健脾燥濕,脾濕一除,面部顏色自會改善,因此薏苡仁具有一定的美白功效。建議大家這個節氣可以煮一些薏苡仁山藥粥。取懷山藥、薏苡仁各100克,加水熬粥,每日服用,可健脾益腎、抗衰老。需要注意的一點是,薏苡仁有一定的滑胎的風險,孕婦最好少吃。

粉蒸蓮藕

小暑節氣之後,暑熱的天氣特點更加突出,人體出汗多,消耗大,很多人體力都有所下降,常常是「無病三分虛」,出現精神疲憊、食欲不振、口苦苔膩、胸腹脹悶、體重減輕等徵象,所以中醫養生強調補充體力,均衡營養,解熱防暑。

民間有小暑吃藕的習慣,藕的營養價值很高,富含鐵、鈣等微量元素,植物蛋白質、維生素以及澱粉含量也很豐富,有助補益氣血,增強免疫力。中醫稱其「主補中養神,益氣力」。此外,藕還具有清熱養血除煩等功效,適合夏天食用。小暑之後,天氣炎熱很多讀者朋友胃口也不好,河南國醫醫學研究院建議大家嘗試一下蓮藕。蓮藕能散發出一種獨特清香,還含有鞣質,有一定健脾止瀉作用,能增進食慾,促進消化,開胃健中,有助於胃納不佳、食欲不振者恢復健康。粉蒸蓮藕不但口感較好,而且蒸法有助於更多地保留藕的營養物質,有安神助眠之功效。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從醫考試 的精彩文章:

未病先防,治病防變——曲澤穴

TAG:從醫考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