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佛學 > 我的上師說,跟我求這個法,說明你抓住了佛法的核心

我的上師說,跟我求這個法,說明你抓住了佛法的核心

諸佛正法以及眾中尊,從今直至菩提我皈依,

我以所行施等諸資量,為利眾生祈願成佛果!

面對皈依境,首先觀想我們帶著一切眾生一起皈依。

一切眾生在過去無量劫以來都當過我們的母親,但是我們彼此不相識,甚至還互相打殺,互相傷害,一直在輪迴當中不停地流轉。我們與眾生都很可憐!

現在,包括我自己在內的一切可憐眾生要一起在皈依境面前,以一顆誠懇的心皈依。我們要這樣觀想。

我們所皈依的皈依境是什麼呢?就是佛菩薩的能力及慈悲。

佛菩薩有能力救我們,我們要有信心;而且,佛菩薩慈悲圓滿,非常願意幫忙我們;這兩方面我們要好好思惟,然後在內心生起全心全意的皈依。我們和輪迴中流轉的可憐眾生們一起在佛菩薩面前,一心一意地皈依。

念皈依發心偈的時候,先把前面兩句多念幾遍,心裡誠懇地調伏意樂,好好地皈依,不急著馬上念後面兩句。如《廣論》中所講,我們要勤修皈依二因,首先思惟「我們與眾生在輪迴苦海當中,多麼可憐,多麼痛苦」,生起害怕墮惡趣之心。然後思惟 「三寶能夠救我們」,這方面要生起信心。

調伏意樂的用意是調伏我們的心,用嘴念的時候,我們心裡要思惟,要把心真正地調伏好。

皈依三寶的信心當中,以對法寶──空正見、菩提心──的信心為主。因為,法寶才是真正能救我們的,所以依於法的信心是最重要的。

有了對法寶的信心,也會從而生起對佛寶、僧寶的信心;這樣的信心生起,就是一種踏實的皈依心。踏實的皈依心生起之後,就要一直皈依、一直皈依、一直皈依。

皈依之後進入發心。

如何發心呢?雖然我們對三寶一心一意地呼喊,求三寶救我們,這樣呼喊之後,三寶給我們的開示是什麼呢?三寶開示的是:我們從無始到未來,都一定是與眾生在一起的,沒有辦法離開眾生。不論眾生過去當過我們的親人或是當過我們的仇人,我們都要感恩。

我們必須做到的是:將自己的心改變、行為改變,我們要和眾生好。我們要想: 「三寶這樣開示,所以,我從現在開始心裡就要轉,要轉變成沒有一個眾生不是我感恩的對象。」

我們從父母、親友、平常來往的人開始想,然後慢慢慢慢擴展到一切眾生;我們要感恩一切的眾生。

如果發心的時候,心裡只想那些看不到的無量無邊眾生,而自己周圍的眾生卻不去理會,這樣可以嗎?不是這樣的哦!

發心要從自己身邊的眾生開始,看到他們沒有一個不是可愛的,沒有一個不是對我有很大的恩德,沒有一個不是我應該要感恩的,這樣慢慢擴大到一切眾生,是比較實際的發心方法。

《廣論》裡面講修知母、念恩、報恩,也是從親近的人開始修,然後慢慢地擴展 ,不是一下子就想整個無量無邊的眾生。

發菩提心的時候,也要慢慢擴展到一切的眾生。每個眾生與我成佛都有非常緊密的關係,因此每個眾生對我的恩德都很大。放棄了任何一個眾生,我就不可能成佛;只要還有一個眾生沒有照顧到,我就不會成佛;所以沒有一個眾生是可以放棄的。

總之就是,三寶給我們開示的是什麼呢?就是 「你們要對眾生好!」

總結來說,皈依是對三寶有信心,發心是生起對眾生的圓滿愛心。

愛心要到什麼程度才圓滿呢?要能夠真正把眾生從輪迴苦海中救出來,才能回報眾生的恩德,才算圓滿。如何才能做到圓滿呢?就是 「我要成佛」。因為唯有我成佛,才能夠救得了他們,所以我們心裡要想: 「我一定要成佛」,要發這樣子的一個希求菩提的心。

我們對於無情的物質不會造什麼業,可是我們與有心、有感覺的補特伽羅接觸的時候,就會造種種善業和惡業。

補特伽羅包括上面的佛菩薩與下面的眾生,皈依發心的涵意,是要把對上對下的逆緣都去除,與佛菩薩和眾生都結下善緣,所以皈依發心的涵義滿深的。

我們的上師尊者曾說過,有一次某人來見他,請他傳一個法。可能那人以前沒有接觸過佛法,一見到尊者就想結一個法緣,他請的法就是皈依發心這四句偈。尊者對這件事提過幾次,說那個人蠻會請法的,尊者非常非常高興。

因為,皈依發心是法的核心,一切的法都可以含攝在皈依發心裏面。在那之前沒有人請他傳過這個法。真正來說,請這個法表示已經抓到法的核心。從這件事我們了解,念皈依發心這四句偈是蠻有意義的。

你們要多花一點時間,可能三、五分鐘,真正地用心思惟,心才能夠真正推動起來,要到這樣的程度才好。否則,如果只是嘴裡一直念,我覺得沒有那麼大的作用。

這個階段要花長一點的時間,把我們的心真正推動起來,在心裡承諾好好利益一切眾生;為了利益一切眾生,所以我一定要成佛!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老九讀佛 的精彩文章:

臨終不出現三惡趣徵兆的關鍵
第四世雪歌仁寶齊的今世前生

TAG:老九讀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