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道學 > 「無為」還是「無不為」?老子究竟要告訴人們怎樣的大道理

「無為」還是「無不為」?老子究竟要告訴人們怎樣的大道理

道教之音網站現誠聘編輯,歡迎垂詢,一同傳播道教正能量。

老子《道德經》一大主旨是「無為」,但與此同時,老子在37章偏偏又提出「道常無為,而無不為」,而在第三章更有「為無為」的解讀。在無為與有為之間,老子所提倡的究竟是那一種處事之道呢?

——編者按

無為,不是不作為,而是不私為,不妄為,不違背自然法則、自然規律的順其自然、順應時勢的合道、合理的作為。「無不為」,是對「無為」的全面闡發。「無為」與「無不為」,二者是辯證的完美統一,並不矛盾。

首先,我們必須從《老子》的文本出發,來看老子的「無為」與「無不為」的真正意蘊是什麼。

1、關於無為

《老子》第二章後半篇說:「聖人處無為之事,行不言之教。萬物作焉而不辭,為而不恃,功成不居。夫唯不居,是以不去。」

「聖人處無為之事,行不言之教」,是緊承此章開頭兩句而來。因為「天下皆以美之為美」屬於人的有意作為,這樣就會違背自然法則辦壞事,造成惡的結果,所以聖人要以無為的思想處理事情,「行不言之教」。

「無為」,不是不作為,而是不違背自然法則,不任意作為。

「不言」,並不是啥都不講,而是強調「行」,以實際行動作出榜樣。「聖人」,有的注家認為是指「有道之人」,此說成理。但老子這裡所說的「聖人」是指遠古的伏羲、神農、黃帝、堯、舜一類以天下為己任而不為己有的君王,也包括像老子這樣有道的先賢。

此段中間三句,是說萬物有所作為而不言、不誇耀,也不憑著有功勞自以為是,反而功成不居。這是一種值得效仿的行為。老子重「行」而不重「言」。這裡「萬物」是主語,老子以萬物作比喻。聖人效法萬物,和萬物一樣,默默奉獻而功成不言、不居。於是,「功成不居」就作為成語成為千秋萬代賢能者的行為準則。最後兩句,「夫唯不居,是以弗去」,是說萬物,也是說聖人,正是由於功成不居,因此他們(它們)的功德永遠不會逝去。

老子此章所說的「無為」,其真正含義:

一是「不違背自然法則,不任意作為」;

二是不懷個人目的,不為私,而是「為而不恃,功成不居」。

第三十八章曰:「上德無為而無以為」,「無以為」就是上德之所為沒有為己、為私的原因,而是出於治世為眾人的目的。

「無為」,絕不是什麼都不做。第三章最後兩句說「為無為,則無不治」,就是說「無為」也是要「為」的。過去許多論者,將無為理解為「什麼都不做」,於是認定老子是虛無主義者,這是對老子思想的極大誤解!

「無為」,不是無所作為,或完全不為,而是「輔萬物之自然」的有為,而不是違背自然的妄為。老子所說的「無為」,有其特定的含義。不能單從字面上想當然的去詮解,必須聯繫全章,以及書中使用過「無為」的篇章,作全面地研究,才能真正把握住「無為」的精義,以避免斷章取義的片面理解。

2、關於「無不為」

《老子》第三十七章說:「道常無為而無不為,侯王若能守之,萬物將自化。」

「道常無為而無不為」,將「道」的性能和作用表達得十分全面、圓滿。此前各章所涉之「道」,皆以「無為而治」為旨歸,給人的感覺好像是什麼都不做才合乎「道」,其實老子所說的「道」不是一個純概念、純符號性的死東西,而是永遠處於運動狀態的活勃勃、有生氣的存在;它生了萬物,又無時無刻不在「愛養萬物,化育萬物」;只是它「生而不辭」、「為而不恃,長而不宰」罷了。無為,就是處事順其自然,合乎天道人道,不違背客觀規律,不強扭人民意志,「功成事遂,百姓皆謂我自然」。

「無不為」,「為而不恃」,就說明「道」是有作為的。如果不作為,怎能生萬物?只不過它不是有意而為,屬於自然而然罷了。所以,「無不為」和「無為」並不矛盾。

有的注家認為「萬物將自化」,指的是侯王與民眾形成尖銳的對立,守道以後,矛盾自然化解。此見看似創新,卻不符合老子的本義。因為侯王若能守道,就可以與民眾不發生矛盾衝突,根本不存在化解的問題。「自化」,是說自然而然的變化、發展。

老子所說的「道法自然」的核心思想,就是「無為而無不為」。只是人們日用而不知罷了。數千年人類社會的發展變化,就是循著自然而然的規律在演進。你說它(道)「做了什麼」,它似乎什麼都沒做;你說它沒做,它什麼都做了。老子所說的「道」,就是這樣,「無為而無不為」。

作者 | 王西平

原文標題 | 《也論老子的「無為而無不為」》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道教之音 的精彩文章:

如何從《周易》中採得煉丹的秘密
生活總不如意?是因為你沒有做到道教的這兩點要求

TAG:道教之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