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當前經濟運行的四大問題和五個政策建議

當前經濟運行的四大問題和五個政策建議

(圖片來源:全景視覺)

祝寶良/文2018年上半年經濟運行平穩,新動能對經濟增長的貢獻增加,工業生產和出口增長超出預期。但資管新規出台和去槓桿帶來短期經濟波動,中美貿易摩擦不確定性加大,穩增長與防風險平衡難度增加。

當前經濟運行四大問題

當前,經濟運行出現四個問題,需要引起足夠重視。

一是關於企業債務風險壓力上升的問題。儘管非金融企業的槓桿率已有所企穩,但企業槓桿率絕對水平仍然很高。按照今年3月5.96%的融資成本計算,利息支出約為GDP的9.5%,略低於2018年一季度名義GDP的10.2%的增長率。也就是說,非金融企業一年內新增的經濟總量僅夠支付利息,基本沒有自我積累和發展能力。企業總體上仍處出於不死但難活的時期,一旦融資成本上升,部分企業就可能會出現違約等問題。今年4月27日,《關於規範金融機構資產管理業務的指導意見》、《關於加強非金融企業投資金融機構監管的指導意見》正式出台後,表外融資受到抑制,金融機構風險偏好有所降低,實體部門的融資成本又有所上升,引發股市波動、債市下跌和企業資金鏈斷裂,一些企業開始出現信用違約,甚至一些上市企業的股權質押被強制平倉。面對這一兩難問題,一方面,企業需要繼續休養生息,國家在加強金融監管的同時,應降低企業生產經營成本。另一方面,需要充分認識到,近期爆出的企業信用風險也是一些企業過去過度擴張和經營不善的結果,這樣的企業早破產重組比晚破產重組好,對加強金融監管可能帶來的信用風險釋放的陣痛要足夠的決心和耐心,更不能半途而廢。

二是關於地方政府隱性債務問題。近年來,在有關立法的約束和監管下,地方政府的顯性債務得到有效控制。但由於中央地方事權財權不匹配,地方政府特別是市、縣兩級政府提供公共服務和基礎設施的事權不斷擴大,而財政能力有限,在「穩增長」和「惠民生」的驅使下,不少地方政府依託地方政府融資平台、政府與社會資本合作(PPP)、產業投資基金等渠道,通過明股實債、購買服務、擔保等手段,大規模融資用於基建投資。在2014年國家出台債務置換約15萬億的基礎上,2015年以來,不包括電力行業的基礎設施投資達到38萬億,而民間和政府投資資金不到15萬億,政府隱性債務數量可觀,隱含的財政和金融風險極大。

目前應在對地方政府隱性債務實施嚴管控的基礎上,適度支持基礎設施項目融資,防止半拉子工程,一些基礎設施項目融資的剛性兌付還不能輕易打破。

三是關於房地產泡沫問題。在土地財政和土地制度的約束下,房地產調控重需求、輕供給,甚至人為限制供給以抬高地價和房價。一些調查證實,2018年一季度首套房的剛性需求只佔新房銷售的30.8%,投機性需求旺盛。房地產快速增長,雖然短期內拉動了經濟增長和財政收入增加,但卻推高了實體經濟的生產經營成本,加劇了收入分配不平等和社會分化,影響了經濟可持續發展。

四是關於中美貿易摩擦。中美貿易問題是2018年中國面臨的主要問題。美國對中國500億美元商品徵收25%的關稅,考慮到乘數效應,對美出口將減少約100億美元,GDP下降0.1%。中美貿易摩擦的背後是知識產權保護、市場准入和產業政策問題。雙邊貿易和投資除了發揮各國的比較優勢,得到貿易投資利益外,還有重要的技術外溢效應,提高動態比較優勢。

改革開放40年,中國全要素生產率年均增長3.0%左右,對經濟增長的貢獻達到33%。其中,貿易和利用投資的技術外溢效應對全要素生產率的貢獻是0.9%左右。一旦貿易摩擦影響雙邊貿易、投資、金融,對中美兩國都會帶來較大的不利影響。

下半年繼續推進結構性改革

今年下半年,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對穩定經濟的效應還將繼續顯現;但金融監管、房地產調控,地方政府債務管控會帶來短期經濟的下滑,國際經濟環境惡化會影響出口,進而打擊企業投資信心。預計2018年下半年,中國經濟增長會低於6.5%,全在經濟增長6.5%左右,物價水平總體平穩。

從投資看,基礎設施投資將高位回落,基礎設施投資的增量主要來自公路、水利、環境、公共設施等領域,這些投資的主體主要是市縣兩級政府,受財政收入和今年以來控制地方政府隱性債務擴張的約束,資金來源會受到制約。考慮到PPP項目治理已經基本告一段落,占基建投資額20%左右的PPP投資會有所恢復。預計2018年基礎設施投資(不包括電力)增長10%左右,低於2017年約9個百分點。房地產銷售額和銷售量在今年一季度見頂後有所回落,並有可能一直持續到2018年下半年,投資資金來源也相應回落。

另一方面,房地產土地購置面積在連續三年下降後,今年以來持續增長,房地產開發投資增速不會出現大降。預計2018年房地產投資增長8%左右,和2017年持平。製造業產能利用率已經達到78%左右,略低於80-82%左右的合理水平,製造業投資基本處於底部了,但由於投資和出口需求轉弱,製造業投資回升缺乏動力,預計2018年製造業投資增長5%左右。

從消費看,穩中略降。就業形勢良好和居民收入水平提高為穩定消費需求打下了堅實基礎。個人所得稅調整和進口關稅下調也會刺激消費增長。居民消費結構升級步伐仍在加快,養老、醫療、健康、教育、旅遊等服務消費不斷加速,網路購物、共享單車等新型消費模式帶動新興消費發展。預計2018年社會消費品零售額增長10%左右,低於2017年約0.3個百分點。

從出口看,出口增長速度將有所回落。今年,世界經濟仍處於復甦階段,國際貨幣基金組織預計今年世界經濟增長3.9%,高於去年0.3個百分點。隨著世界經濟增長速度加快,對出口需求也會增加。但考慮到中美貿易摩擦,預計2018年出口按照美元計算增長12%左右。

從物價看,工業品價格消費品價格的剪刀差縮小。煤炭、鋼鐵、有色和石化等能源原材料供需關係扭曲得到一定緩解,價格上漲勢頭有所減弱。2016年年初以來大宗初級產品價格的持續上漲,使得國際上鐵礦石供應增加、美國頁岩油氣增產,國際大宗初級產品價格震蕩走穩。考慮到基數因素,工業品價格漲幅將穩中有降。工業消費品和食品價格企穩回升,服務業價格也有上升空間。但工業品市場仍然供過於求,糧食庫存居高不下,居民消費價格不會大漲。預計2018年居民消費價格上漲2%左右,工業品出廠價格上漲3.5%左右,工業品和消費品價格的剪刀差縮小,物價尚不構成對貨幣政策調整的壓力。

政策建議

未來幾年,對中國最大的挑戰是要把GDP穩在6.3%左右,實現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目標;又要防範和化解金融風險,穩定宏觀槓桿率。把握防風險和穩增長的平衡關係,要繼續實行積極的財政政策和穩健的貨幣政策,堅定不移地加強金融監管。對中美貿易摩擦可能產生的影響,要做出預判和預案,盡量管控好分歧。

一是貨幣政策穩健中性,保持貨幣信貸和社會融資規模合理增長。適度降低存款準備金並通過減少MLF等操作的力度加以對沖。向市場釋放降低存款準備金率並不是放鬆貨幣政策的信號,降准主要是降低銀行特別是中小銀行的資金成本,提高銀行抗風險能力。同時,減少MLF等工具對利率形成產生扭曲,疏通市場利率的傳導機制,形成平滑的收益率曲線,引導好投資和消費。適度加大人民幣匯率的波動,同時加強資本管制,保證中國貨幣政策的獨立性。

二是積極的財政政策取向不變。優化財政支出結構,確保對重點領域和項目的支持力度,在規範發展PPP和產業基金的基礎上,適度擴大PPP等基礎設施項目融資。加快減稅和降費的進程,切實降低企業負擔。

三是繼續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要在2016年、2017年這兩年通過行政、法律的辦法去產能取得成效的基礎上,結合加強金融監管,轉向通過市場辦法處置殭屍企業,通過破產清算、重組、兼并。殭屍企業大部分是國有企業,要以混合所有制改革和管資本為切入點,加快國有企業改革,推動國有企業優化布局,縮小戰線,做強實資本。

四是構建房地產長效機制。在通過首付比例、利率手段等嚴控投資投機需求的同時,房價過高的城市要增加住宅用地,改革房地產商壟斷住宅供應的體制,允許小城市和小城鎮的自然人合作建房,允許非房地產企業在取得土地使用權的土地上建設商品房和租賃房,允許農村集體經濟組織在自有建設用地和閑置宅基地上建設商品房和租賃房,允許大城市周邊生態修復企業在修復的生態用地上開發一定比例低密度住宅。加快房地產稅立法。

五是妥善解決中美貿易摩擦。加快進一步擴大對外開放和降低關稅政策的落實,適度擴大進口。妥善處理西方國家在知識產權保護、轉讓技術、市場開放、產業政策等方面的關切。

(作者系國家信息中心經濟預測部主任、首席經濟學家)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經濟觀察報 的精彩文章:

中國國產軟體仍處產業價值鏈中低端 生態環境堪憂
海南遊艇業等風來

TAG:經濟觀察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