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殲10C暴雨梨花式打火箭彈,國產首款三代機也改行當攻擊機?

殲10C暴雨梨花式打火箭彈,國產首款三代機也改行當攻擊機?

近日,軍報連續發布殲-10系列戰機最新型號殲-10C打火箭彈的照片。作為國產唯二的3.5代戰機,殲-10C就算打火箭彈也打出新意思。以前殲-7、殲-8、殲-10A、殲-11等二代、三代戰機最多就是雙發齊射,殲-10C卻來了四發齊射!至此,我國首款自行研製三代戰機殲-10已完成了A、B、C、S四個型號全系列打火箭彈的「壯舉」。反觀國產重型三代戰機殲-11,自行組裝的殲-11A、國產化加改進升級的殲-11B/BS,雖然也都有打火箭的畫面出現,卻比殲-10系列戰機少得多。這裡面的意味,並不是殲-10擅長打火箭彈而殲-11不太行那麼簡單。

殲-10C齊射四枚火箭彈。感謝發布者。

無需諱言的是,國產制導空地打擊武器型號確實不多,性能也無法與世界先進水平相比。所以中國空軍在對地打擊方面仍然很倚重無制導火箭彈、航空炸彈,甚至將火箭彈與航炮打地面標靶列為殲擊機部隊的正式考核課目。這是我們總是看到殲-10、殲-11等典型三代制空型戰機經常打火箭彈的首要原因。不過隨著國產四代隱身戰機殲-20,3.5代機殲-10B、殲-10C、殲-16、蘇-35等批量服役,空軍戰機打火箭彈的場景開始發生微妙變化。

簡單點說,就是殲-10系列戰機,尤其是早期的殲-10基本型、殲-10A正由空中優勢戰機轉變為以對地攻擊為主,制空作戰為輔的戰術攻擊機。

殲-10帶著副油箱打火箭彈。

如果往複雜了說,從這種變化中能看出空軍向進攻型、戰略型軍種轉型的思路。在制空作戰方面,殲-20隱身戰機已成空軍「頭牌」,可以對主要對手的四代機形成有效威懾,對三代和3.5代機形成壓倒性優勢。目前要等待的是殲-20裝備數量的提升,以儘快形成規模優勢。

在殲-20之後,殲-16、蘇-35、殲-10C、殲-10B等一眾「相控陣化」的3.5代機,制空能力也能在我們的周邊空域形成相對優勢。這麼扳著指頭算下來你會發現,時至今日空軍的制空型戰機無論型號、數量仍是相當多。如果擬人化來看,就是三代機殲-10、殲-11系列在對空方面開始出現「本領危機」。

三代重型戰機殲-11掛彈出擊。

而且相比較而言,殲-10遇到的「危機」比殲-11更明顯。因為空軍雖然已經在批量裝備四代機和3.5代機,但要麼像殲-20、蘇-35那樣數量還很少;要麼像殲-16那樣還沒開始正式戰備值班。與此同時,空軍遠海、遠洋任務比重卻在逐年攀升,對雙發重型現代化戰機的需求持續旺盛。所以在這一大前提下,殲-11、殲-11A、殲-11B等重型戰機雖然也都屬於典型三代機,但因為作戰半徑、載彈量和載油量都夠大,所以作為空軍制空型戰機的主力地位仍然比較穩固。

殲-10全系列戰機從作戰半徑和留空時間來看,已經難以突破國土防空型戰機的既有大框架。在制空作戰方面可能退居「二線」,但在對地攻擊方面,殲-10系列戰機卻仍有優勢。

殲-10B掛載鷹擊-91反輻射導彈進行對地面防空系統攻擊訓練。

因為殲-10全系列戰機,包括升級到A構型標準的基本型,都具備投擲激光制導炸彈、發射鷹擊-91反輻射導彈的精確對地打擊能力。其中殲-10B、殲-10C還可以投擲激光制導炸彈打擊低速移動目標,並進行過對灘頭陣地目標、海面目標精確打擊的訓練。而且殲-10的航電、飛控系統性能不俗,飛行和操縱品質優秀,這些對戰術攻擊機來說正是比較重要的方面。

結合這些主觀、客觀因素,殲-10系列戰機的轉型改行也就有點勢在必行的樣子了。從空軍近來對殲-10系列戰機訓練、演習內容的修改來看,裝備殲-10戰機的部隊確實在增大對地攻擊訓練比重。

殲-10C戰機進行對地攻擊訓練。

相比飛豹戰鬥轟炸機,殲-10系列戰機雖然作戰半徑和載彈量有所不及,但空戰能力強的不是一星半點。在對地攻擊執行任務時,殲-10系列戰機不但能進行常規和精確對地打擊,而且更能有效保護自己,對對手的制空型戰機的威懾可不是象徵性的。

而且殲-10戰機的數量可比只有70多架的蘇-30MKK戰鬥轟炸機多多了,在對地打擊方面的規模優勢不是蘇-30能比的。

以遠程制空作戰掛載出現的殲-10。

結合空軍近來對殲-10戰機部隊訓練內容的調整,似乎可以做出推測,未來殲-10A/B/C等戰機部隊都會加大對地攻擊任務比重。其中殲-10A應該會以對地為主、制空次之;殲-10B/C等則可能對地和制空任務對半開。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百戰刀 的精彩文章:

中國從俄引進的武器,這款導彈技術最難?20多年還沒替代品
有蘇35還不滿足!東南亞這國要搞隱身戰機,拿十幾億跟韓國合作

TAG:百戰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