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花生瓜子速食麵,沒錯,我在說太空站

花生瓜子速食麵,沒錯,我在說太空站

原標題:花生瓜子速食麵,沒錯,我在說太空站



(⊙_⊙)


每天一篇全球人文與地理


微信公眾號:地球知識局

NO.581-太空瓜子花生速食麵


作者:貓斯圖


製圖:孫綠 / 編輯:棉花


不知道站在地球上仰望星空的時候,有多少人會產生一種令自己都感到戰慄的敬畏感。無窮的群星在宇宙間按照自己的軌跡運轉,人類與之相比則如此渺小。想要改寫這種渺小感的訴求,大概就是人類開啟航天事業的最基礎動力吧。



去野外觀星是個不錯的選擇


真能被送上太空的人類並不多,他們也無疑是最幸運的人類。由於太空本身特殊的物理性質,切實發生在宇航員們身上的事情地面上的人可是想都想不到。



生活變得亂七八糟


宇航員在身體、心理、智力各方面都是優中選優的,而且在上天之前還要經過嚴格的訓練和考核。比如平衡訓練、三天剝奪睡眠訓練和極地求生訓練,都是他們的常規項目。在上天之前,他們還需要在特殊設備里訓練失重環境下的生存和生活,對自己一點也不客氣。

但即使這樣,適應太空生活還是一件需要一些運氣的事。


由於失重,大多數航天員進入太空之後的前幾天,都會因為失重產生一系列頭痛、噁心和嘔吐的癥狀,這也就是傳說中的太空適應綜合症。對運氣不好的宇航員——比如美國參議員傑克·加恩,就在上天之後出現了嚴重的太空病,回歸地球以後好一陣都無法下地。


看著就腦部供血不足



即使沒有出現嚴重的不適,宇航員們也會發現,失重帶來的生活不便是全方位的。在太空里,想打個嗝都可難了。


在失重條件下,原本老老實實沉在胃底的食物會在胃裡自由漂浮,有的就跑到了連接食道和胃的賁門口。當宇航員想要打嗝的時候,食物就會跟著氣流一起衝出來,然後演變成一場災難性的嘔吐……最可怕的是,嘔吐物不會乖乖流到嘔吐袋裡,而是會從縫隙里飛出來,糊到他們的臉上。


加拿大宇航員克里斯-哈德菲爾德演示零重力嘔吐



你就可想而知,當美國宇航員吉姆·紐曼想到可以利用將身體推離牆面的短暫時機製造一個假重力,進而從容打嗝的時候,其他的宇航員有多開心了吧!


別說噁心的嘔吐物了,連平時人畜無害的汗水也來添亂。

由於失重環境下人類的骨骼密度和肌肉質量很容易流失,常駐空間站的宇航員必須每天堅持鍛煉才能保持身體健康。這時候就難免出汗,問題也就隨之產生了。由於汗水處在失重狀態下,空間站里的濕度又比較高,就會在身上形成一層水珠。晃晃悠悠的水珠互相撞擊,又會變成一個大水球,畫面不堪想像……


這個只是一個水和泡騰片的實驗



很顯然航天員需要一條吸水性很好的毛巾。


不過最顯著的影響還是在呼吸道。平時服服帖帖的粘液在失重環境下會變成小液泡在鼻腔里上下浮動,這種感覺就像是罹患了嚴重的感冒,鼻塞而且怎麼清理也沒有用。


如果是真的感冒了,不斷產生的鼻涕更不會乖乖地停留在鼻腔里,在整個上呼吸道自由地飄散,而且怎麼也清理不完,把鼻子和耳朵都堵上。「阿波羅7號」上天時,三名宇航員幾乎被感冒弄瘋了,甚至拒絕服從地面中心的指令。


我不想吃飯啦


粘液到處亂跑對人呼吸道的舒適度影響還只是一方面,它甚至會影響人的食慾。


人類對食物口味的感知其實分為兩部分:舌頭上的味覺感知和鼻子里的嗅覺感知。嘴巴在咀嚼食物的時候,會讓食物中帶有的氣味分子飄散在口腔里,當肺部向外呼氣的時候就會把這些氣味分子帶到鼻腔里,觸發嗅覺的背側通路,讓食物的味道變得豐滿起來。


感冒鼻塞的病人一般食慾都不太好,就是因為他們一半的味覺感知被封閉了,吃什麼都覺得索然無味。


正如前文所說,在太空里由於粘液在鼻腔里四處飛舞,即使沒有感冒,鼻子也還是常年堵塞的,和重感冒沒有什麼區別。所以讓宇航員在太空里吃在地球上非常喜歡的美味食物,他們也未必喜歡。反倒是重口味的食物到了太空反而變成了受人歡迎的東西。這就是為什麼美國為宇航員準備的航天食品清單里會出現大量的墨西哥辣醬、芥末醬和辣根。


這些醬料可以提升太空食物的口感


所以備受宇航員的歡迎



據說,對很多美國宇航員來說,脫水蝦仁配上芥末醬是非常令人滿意的美味,有的宇航員甚至還連續幾天只吃這個東西。不是這幫宇航員沒有想像力,實在是各國航天系統對食物缺乏想像力啊。


這種用凍干食品和膏狀體組成的航天食譜,是由蘇聯率先提出,並在上世紀60年代的太空競賽中被美蘇雙方共同接受的食品體系。這種無聊的伙食可以防止普通食物的碎渣和湯水飄到設備縫隙里,引發機械故障。


據NASA稱,宇航員們普遍都很討厭這些食物



但是這麼乏味的食物體系已經成為歷史了。

當以食為天的中國人掌握載人航天技術時,這種簡陋的太空食品就立刻被掃進了垃圾堆。在神舟十一號上,宇航員景海鵬、陳冬能吃到的特色食物包括五香鵪鶉蛋、醬香芥菜、什錦炒飯、肉絲炒麵、土豆牛肉、紫菜蛋花湯、牛肉米粉、蝦仁雞蛋、麻辣豬肉、蟹黃蠶豆、香辣豆乾……


豐富的太空食品




好吧把自己寫饞了。


當然這些食物也不是從地球上的飯館裡直接送上去的,必須經過一定的改造。比如炒飯也做了凍干處理,需要在特製的平台上作復水,才能一口一口地食用;紫菜蛋花湯則是裝在飲料包里吸著喝的。不知道兩位航天英雄在得知美國同行居然在空間站里用小曲奇餅乾作為珍稀貨幣使用的時候,心裡會不會竊喜那麼一下下?


宇航員正使用國際空間站中有限的水對食物進行復水處理



一個激動人心的消息


無論如何,通過中國航天人的艱苦努力,我們不僅把宇航員送上了太空,還讓他們過上了舒適的太空生活。

但航天事業並不僅僅是國家層面的活動,社會力量的參與當然也是必不可少的,尤其是那些有著豐富科研和生產經驗,並且對品質要求如航天一般高的企業。


大名鼎鼎的康師傅就在去年和中國航天事業結成了合作夥伴,共同助推中國航天事業的發展。


看他多可愛



康師傅給人留下最深刻印象的產品,大概就是口味多樣的速食麵(不要問我最喜歡哪個口味,我只服經典大紅桶!)在每一個加班寫稿的夜晚,四下無人,也只有康師傅能用一碗熱湯麵安撫我寂寞的心靈了。


花式泡麵



雙方能夠合作,最主要是因為價值觀方面的契合。正如航天事業需要秉持一絲不苟的精神,死磕每一個細節一樣,康師傅在食品安全方面也力求一絲不苟,保障消費者的安全。



目前,康師傅共投資5億元在上海打造了聯合創新研發中心,團隊人員超過3000人,實現了每年350萬次、1500多項指標的檢驗檢測,該中心還獲得了中國CNAS實驗室能力資格。

在承擔企業責任方面,康師傅也不含糊。截至目前,康師傅已經打造了三個食品安全科普教育陣地,包括杭州夢想探索樂園、天津飲品品牌體驗館以及去年升級的天津夢想探索樂園。其中,天津夢想探索樂園將科普教育的範疇從食安領域延展到航天領域。而如今,康師傅也啟動了名為「航天精神中華行」的全國航天科普展。



6月26日,活動正式啟動,中國首飛航天員、中國載人航天工程辦公室主任楊利偉,原西昌衛星發射中心黨委書記孫保衛,原中國酒泉衛星發射心副司令張玉江等航天領域的大咖們,悉數到場。


他們到場的原因,正如楊利偉主任所說,是為了鼓勵中國青少年學習航天精神,這對於普及航天知識,培育科學精神,激發全社會特別是青少年不斷探索、不畏挑戰的熱情,點亮青少年的「航天夢」「中國夢」,具有重要意義。


希望青少年們學好科學知識,未來更好地為國家和社會服務,也希望社會各界更多關注孩子們對科技的熱愛,有更多的同學們參與進來,把航天精神代代傳承下去,共同開創中國航天事業從跟跑、並跑到領跑的新局面。



活動當天,康師傅入選新華社民族品牌工程項目也正式啟動。這可不是一個簡單的稱號,對企業服務國家戰略、弘揚中國社會主流文化,並具有社會責任感等方面都要進行綜合評價。而康師傅熱心社會公益,處於行業領先地位,致力於傳播中國優秀傳統文化,符合新華社民族品牌工程的入選標準。


一個熱心公益事業、研發領先科技、苛求產品品質的康師傅,會把更多更好的中國味帶向世界、帶向宇宙么?這很值得我們期待。


END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地球知識局 的精彩文章:

越南曾經想擁有整個半島的控制權,卻毀於一旦
上有天堂下有蘇杭,這句話最早是從哪裡來的?

TAG:地球知識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