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Seele:是區塊鏈4.0,還是營銷炒作?

Seele:是區塊鏈4.0,還是營銷炒作?

幣圈鏈習生,用有溫度的文字,共享最新的幣圈資訊和投資心得,期待與您共同成長為幣圈實力派。

在之前的文章《2018公鏈匯總》中我們提到了區塊鏈4.0的代表Seele元一。

最近元一可謂是利好不斷:不僅測試網順利落地,而且團隊的核心成員也出席了在台灣主辦的亞洲區塊鏈峰會,讓更多的人了解到了元一的使命和技術實力

作為國際性的公有鏈,元一的每一步發展都將引起全球支持者的關注。那國外社區和新聞媒體眼中的元一,會是什麼樣的呢?

我們在Coin Announcer找到了一篇獨立分析元一的文章,同時為了方便大家閱讀,還進行了中文翻譯。我們希望藉助於國外媒體的視角,大家對元一能有一個多維度的認知。

以下為全文翻譯。


任何技術的開發都必須以用戶的需求為根本,區塊鏈也不例外。

區塊鏈的發展經歷了以下幾個階段:

區塊鏈的發展始於比特幣,而這個時代被稱為區塊鏈1.0;

智能合約的出現讓太坊開始引領區塊鏈2.0時代;

隨著一系列去中心化操作系統開始出現,例如EOS,DFINITY和COSMOS,區塊鏈3.0也來到了我們身邊。

Seele元一的出現,被認為是現有去中心化技術的下一個階段,而它將引入新一代的區塊鏈協議,代表著區塊鏈4.0。我們接下來將會討論它的一些功能特性,看看Seele這個團隊到底是在開發引領頂層協議的區塊鏈技術,還是僅僅只是營銷炒作而已。

問題和解決方案

現階段的區塊鏈技術面臨諸多挑戰,尤其是在可擴展性和跨鏈交互方面 ,以致於區塊鏈現在還並不適用於大規模任務的應用。由於不同區塊鏈間的信息交互非常困難,一個項目使用多條不同的鏈來達成同一目標的功能則無法實現。

事實證明,不同的區塊鏈解決不同的問題,但他們之間卻沒有共同語言。總而言之,區塊鏈在現實的應用中還有很多困境。

為應對挑戰,Seele團隊創建的公鏈具體有以下特點:

? 相比於區塊鏈3.0,Seele演算法更快支持跨鏈,且擁有更高性能的管理工具。

? 創建了價值互聯網和異構森林網路的基礎協議棧,能夠整合和交換Seele與比特幣、以太坊以及其他鏈之間的信息。此外,Seele團隊提出了神經網路共識演算法,能夠讓網路共識的速度隨著參與者數量的增加而提高。

? 開發了創新型區塊鏈管理工具,支持同時使用不同演算法,不同的令牌系統和令牌交換工具。

? 發展技術生態,包括至下而上的整個協議棧,架構以及用戶級應用程序。

?無需使用硬分叉即可更新協議。

可以看出,Seele項目不僅僅是一個獨立的解決方案,更是囊括了公有鏈,開發工具,智能合約等在內的一個完整的技術生態系統

令牌系統

在整個調研過程中,對於Seele token機制以何種方式實施,我並沒有找到具體內容。一般來說,token不僅會被用於作為節點獎勵,也會用於整個系統的管理。Token的主要職責就是激勵更多的人幫助項目擴展網路。

Token可能會被用於以下領域:

? 貨幣

? 節點激勵(節點數量越多,網路共識的達成速度越快)

? 交易費用支付

Seele未來的發展將會覆蓋諸多現實領域,例如金融科技、公共部門、遊戲產業、物聯網、可穿戴設備、社交網路以及醫療保健。

Seele想要實現市場領域的寬覆蓋是不錯的,但由於缺乏具體細節的闡述,我們並不知道項目團隊要如何實現, 並且對於為什麼公共部門有興趣使用Seele,我們也同樣存在疑問。

計劃

在2018年,Seele團隊將測試共識演算法,創建智能合約以及虛擬機原型。同年,團隊也將開始多種協議的開發,錢包和區塊鏈瀏覽器的創建,以及安全審計和攻防演練。

在2019年,Seele將實現大量加密交換集成,推動網路協議的發展以及為人工智慧應用支持百萬節點。

結論

元一願景宏大,如能實現,則前途無量。

優點:

?高TPS(理論上100萬每秒)且應用領域廣泛。

? 白皮書完善

? GitHub每日更新

? 團隊:15名團隊成員中有5名擁有技術科學類博士學位,且所有團隊成員都具有相關的數學和信息技術經驗。

缺點:

? 沒有切實可行的已落地版本。

? 對在特定現實領域如何使用Seele技術缺乏明確的闡述。

Seele能夠對我們的社會產生巨大影響。它不僅能夠確保各方在商業運營和合作中擁有平等的權利和機會,而且還保證了信息和資金流動的公開透明。

Seele可以說是最受人關注的區塊鏈項目之一。它之所以能夠引領未來,正是因為它為現有區塊鏈技術中存在的問題(例如系統問題和私鑰保護),提供了獨特的解決方案。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幣圈鏈習生 的精彩文章:

TAG:幣圈鏈習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