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德意武裝干涉西班牙內戰

德意武裝干涉西班牙內戰

在墨索里尼入侵衣索比亞、希特勒撕毀《凡爾賽和約》並秘密擴軍備戰初步得逞以後,法西斯又都把視線移到了比利牛斯半島上的西班牙。西班牙背枕比利牛斯山,北面與法國相鄰,南面與非洲大陸遙遙相對,中間隔著僅寬20公里的直布羅陀海峽,是大西洋通往地中海的咽喉。它歷來是兵家爭奪的戰略要衝,英法在這裡有很大的影響,特別是英國更是直接控制著直布羅陀要塞,保證了大英帝國「生命線」的安全。德意法西斯覺得自己的羽毛漸豐以後,都想染指西班牙,其矛頭無疑首先是針對英法的,但他們打的卻是「反布爾什維克」的旗號。因為當時英法統治集團中有一批人正患著「共產主義恐慌症」。

希特勒

在法西斯勢力開始在歐洲蔓延之際,一些國家的共產黨及時提出了建立反法西斯統一戰線的口號,這種統一戰線當時稱「人民陣線」。1936年2月,西班牙人民陣線在議會中取得勝利,開始執政;接著法國人民陣線也取得勝利。英法統治者恐慌異常,把它視為將危及自身統治的「共產主義瘟疫」。英國統治者公然認為,「如果讓現在正在西班牙和法國流行的共產主義傳染病傳播到其他國家,那麼已經在自己的國土上消滅了此種傳染病的兩個政府———德意政府就會是我們的有益朋友」。英法統治者不惜藉手法西斯來撲滅西班牙革命勢力。其實不用英法鼓勵,德意自己早已行動了。在對待西班牙的問題上,墨索里尼顯得比希特勒更起勁一些,因為他一直希望把地中海變成義大利的「內湖」,而柏林也承認「義大利在西班牙有更多的利益」。早在1934年,墨索里尼就答應向西班牙法西斯提供援助。人民陣線一勝利,墨索里尼就支持叛亂。

1936年7月21日,一架從法國馬賽來的飛機抵達羅馬。從機上下來兩名西班牙記者:一名是《阿貝賽報》主編,另一名是該報駐倫敦記者路易斯·博林。他們是來執行西班牙叛軍頭目佛朗哥的使命的,四天前西班牙剛發生反對人民陣線政府的叛亂。叛亂剛開始時,叛軍頭目聖胡爾霍因飛機失事而喪命,群龍無首,叛軍可能就要亂陣腳。在這緊要關頭,神通廣大的博林租了架英國「飛箭」號飛機,把聖胡爾霍的同夥佛朗哥從半流放地加那裡群島接往摩洛哥的得土安。佛朗哥當時手下有3萬非洲軍,但西班牙人民陣線政府控制著大部分海軍,要把非洲軍跨過直布羅陀海峽調往本土參與叛亂,實非易事。這時,佛朗哥就想起了墨索里尼,便派博林乘這架租來的飛機前往羅馬求援。

佛朗哥的密使抵達羅馬後,墨索里尼一口答應全力支持。9天後,即7月30日,20架義大利飛機就從撒丁島飛往摩洛哥,義大利的空勤人員馬上編入西班牙外籍軍團,往西班牙空運叛軍,直接參加西班牙內戰。義大利飛機飛抵摩洛哥時,連義大利空軍的標誌都來不及塗掉。隨後墨索里尼特意成立一個「赴西班牙作戰委員會」,以「志願兵」的名義把整師整師的法西斯軍隊開進西班牙本土作戰。1937年初,墨索里尼透露有4援4萬人在西班牙作戰,後來實際人數達15萬。此外,還提供1000架飛機、2000門大炮、700輛坦克、1援4萬輛汽車、24萬支步槍。從這些數字中,人們不難發現義大利干涉西班牙內戰的規模之大了。

納粹德國當然也不甘落後。在3年的戰爭中,德國先後有5萬軍隊開赴西班牙作戰,共花費5億馬克。希特勒雖然和墨索里尼攜起手來共同武裝干涉西班牙內戰。但他也有自己的打算。希特勒並不希望佛朗哥馬上勝利。1937年11月,他向納粹黨的頭目透露心意說:「從德國的觀點看,佛朗哥百分之一百的勝利並不好。我們目前關心的是繼續和保持地中海區域的矛盾。」這裡希特勒有兩重目的:一是企圖通過延長西班牙內戰來轉移英法的注意力,以掩飾他暗中的擴軍備戰;二是讓墨索里尼在全力支持佛朗哥的過程中與英法長期處於對立,以有利於把墨索里尼牢牢拴在自己身邊。希特勒對他還是懷有戒心的。

面對法西斯無所顧忌地武裝干涉西班牙,頭腦清醒的西方政界人士也看出德意的矛頭實質是指向英法的,但英法統治集團卻醉心於把西班牙事件看成是「德國領導的反布爾什維克十字軍進軍的第一次戰役」,因此對法西斯的侵略行為採取「不干涉政策」。不僅如此,他們還四齣活動,糾合歐洲27個國家簽訂所謂「不干涉協定」,並成立「不干涉委員會」。「協定」禁止把武器和軍用物資輸往西班牙。美國則打著「中立」的旗號,與英法串通一氣。美英法貌似公正,其實是與德、意一起在共同扼殺西班牙革命。

西班牙人民陣線政府處境雖然十分艱難,但西班牙的反法西斯戰爭卻在人類歷史上寫下了可歌可泣的一頁。各國進步人士組成了一支3援5萬人的「國際縱隊」,其中1萬多名各國戰士犧牲在西班牙戰場上。義大利有3500多名反法西斯戰士參加「國際縱隊」,並直接與義大利法西斯「志願兵」對陣作戰,其中700多名反法西斯戰士獻出了生命。中國支隊有100多人參加,其中不少人也犧牲在西班牙戰場上。

由於德、意法西斯的人力、物力源源送往西班牙叛軍一方,雙方力量越來越懸殊,人民陣線處境日益困難。1938年春開始,德意法西斯武裝配合佛朗哥的叛軍發起總攻。同年12月,他們集中30萬兵力圍攻人民陣線政府控制的加泰羅尼亞。1939年3月,首都馬德里陷落。人民陣線政權被法西斯顛覆。在聯合武裝干涉西班牙內戰中,墨索里尼特別起勁。繼希特勒進兵萊茵非軍事區,西班牙事件使世界輿論對義大利侵略衣索比亞事件進一步「淡化」了。通過這一系列事件,墨索里尼和希特勒這兩個獨裁者發現,他們聯合起來,互相配合,利用英法的弱點,可以雙方獲利。「領袖」衝刺時,「元首」做旁觀;「元首」動作時,「領袖」乘機抓一把。自此,他們逐步靠攏,雙方都準備採取「互利」的「新政策」。在這個過程中,墨索里尼與英法的關係疏遠了,但他不得不向希特勒靠攏。1937年9月墨索里尼訪問柏林時,和希特勒進一步達成諒解:在西班牙,「義大利的利益和潛力將有應有的優先權,非常一般地說來,德國將不在地中海妨礙義大利」;而「另一方面,義大利將不損害德國在奧地利的特殊利益」。通過武裝干涉西班牙事件,兩個法西斯獨裁者走到一起來了。然而兩人的猜疑並沒有完全消除。雖說他們都信奉法西斯主義,但出於利益衝突,他們還是要經常鉤心鬥角的。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解密歷史真相 的精彩文章:

TAG:解密歷史真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