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西班牙、葡萄牙,「牙」從哪來?

西班牙、葡萄牙,「牙」從哪來?

這兩天正在進行中的俄羅斯世界盃令不少球迷和熱心觀眾體驗了人生的過山車,大起大落。前腳德國隊剛走,昨晚阿根廷就跟著走了,沒成想緊接著葡萄牙也加入了他倆。

且慢!我們今天不談足球。大家人生當中有沒有哪個時刻好奇過,葡萄牙、西班牙都怎麼得名的?

先說說

葡萄牙的英語Portugal,讀[?p?rt??g?l] (詳詢在線詞典)。16世紀末(明萬曆年間),義大利傳教士利瑪竇在他繪製的《坤輿萬國全圖》中將Portugal譯作「波爾杜葛爾」。這時候還是根據北方官話進行音譯。

而到了19世紀中期,時任清朝福建巡撫的徐繼畲(shē)在編寫《瀛環志略》時,將Portugal譯作「葡萄牙」。在閩南語中,「牙」,大致讀 ge (二聲)。徐繼畲著書時,參考了傳教士雅裨理的翻譯,但是雅裨理久居廈門,只會說閩南語,於是受其影響的徐繼畲做出了「葡萄牙」這個有吃水果畫面感的翻譯。

再說說西班牙

西班牙的西語名為Espa?a,差不多讀作「艾斯班尼亞」。清朝叫「日斯巴尼亞」,據稱是因為受粵語影響,粵語的「日」發音為「亞」。後來慢慢發展、簡化為更接近西語讀音的「西班牙。」

那麼今年世界盃東道主

為什麼明明是Russia

卻要被翻譯為「俄羅斯」

名字是了解一個國家最先接觸的信息。

從英文名來看,Russia和「俄羅斯」的這發音一點也不像。但是「俄羅斯」這個譯名並非來源於其英語「Russia」。

現在的俄羅斯,作為一個國家,全名俄羅斯聯邦,俄語為:Российская Федерация。而「俄羅斯」這一說法,源於俄語名「Россия」。這個詞的正確讀音為[rahs-SEE-yah],硬用中文描述,大概是「拉~細呀」。發那個「拉」的時候,舌頭要抖動起來,就像含了一口水在漱口,帶動舌尖也震動,這樣發出來的音就是俄語的大舌音了。

手機前在練習大舌音的朋友,如果發不出來也不用沮喪,大舌音能否發出,一方面需要長期練習,一方面需要緣分。畢竟很多俄國人自己也發不出大舌音。

說起來,日語中將俄羅斯譯為「露西亞」,倒是更貼「Россия」的讀音。同樣,英語中對許多語言中的大、小舌音,都用「r」體現,所以「Russia」這個單詞也很貼近「Россия」。

那為什麼中國這麼與眾不同?

其實元、明時期,中國對俄羅斯剛有所了解,稱其為「羅斯」、「羅剎」也是取自「Россия」。

但最早與俄羅斯人接觸的蒙古人因為語言中沒有大舌音,所以在單詞開頭加了個「o」輔助,據說發音差不多是[oros],多了個「哦」的發音,就成為「俄羅斯」這一譯名的起源。

清朝時,因為受到蒙語的影響,將「Россия」轉譯成漢語就成了「斡羅斯」和「鄂羅斯」,最後逐漸影響了「Россия」的翻譯,最終定位「俄羅斯」。

GIF

不僅俄羅斯的譯名源於其本國稱謂,事實上,按照其本國讀音來音譯在我國反而是主流做法。

比如,德國中的「德」字跟其英語「Germany」就不搭邊,這一譯名的來源是其德語讀法「Deutschland」。

這是翻譯中的名從主人原則,也是我國在制定官方譯名的參考標準之一。

常有人好奇「希臘」這個莫名其妙的名字是如何譯出來的,它跟「Greece」的發音沒有一毛錢關係。但按照名從主人原則就不難理解了,因為希臘人一直用源於希臘語的Hellas來自稱,「希臘」這一譯名正出於此。而「Greece」則是日耳曼人在對其展開侵略時留下的稱謂。

那我國的譯名制定到底誰說了算?

這裡不得不介紹一下這個深藏功與名的「神秘」的機構——新華社譯名室

新華社譯名室從上世紀50年代開始開始管理中國大陸對全世界的譯名。作為國家認定的唯一綜合性譯名單位,江湖人稱「國外譯名信息進入中國的海關」。

慎重統一國家譯名也是為了避免發生混亂。

早在明清時期,缺少譯名統一的意識,各國名字都被翻著花來譯,就算把同一個國家的譯名放在一起,也很難想像它們之間有什麼關聯,沒準還以為混入了什麼亂碼呢!

不信你們看!

巴西

巴悉、拔拉西、伯爾西、巴拉西、伯拉西利、巴拉西利、布拉熱爾

委內瑞拉

委內瑞辣、非宜蘇意拉、維尼西拉、阿亨底拉、甕度拉

哥倫比亞

科侖布亞、新加拉那大、金加西臘、新格拉納、可侖巴 、可侖比亞

波多黎各

波多黎各爾、波德黎、貴港口

這些超越人類想像力的譯名,給部分史料的考證工作也帶來了極大的麻煩。

因此對於譯名的統一是極有必要的。且對於約定俗成的名字進行更改,也容易造成部分人的指代混亂。

正如當年韓國將「漢城」更名為「首爾」,就讓大多數人非常懵圈。因此,更改譯名並不是一件零成本的事。

儘管如此,更改譯名的情況難免發生。

西非的象牙海岸共和國,曾經在各國語言中都意譯為「象牙海岸」,該詞在各國語中的首字母均不同,而國際機構一般又是首字母順序排列,致使象牙海岸在許多情況下國名排列的位子變動不定。且象牙海岸這一名字是來次掠奪象牙和奴隸的殖民者命名的,代表了一段慘痛的歷史。

在徵得聯合國同意後,從1986年1月1日起,該國在各國譯名一律改為音譯「象牙海岸」。

此外,很多國家也改過其譯名,甚至國名。

剛果(金)更是曾5次更名。

不過,這種更名行為非但不是對於名字的戲謔隨意的態度,反而表示了對名字的極度重視。

名字對於任何國家都十分重要。

改國家譯名,有時也是是出於歷史原因,如緬甸堅持將英美殖民時期帶來的譯名Burma更名為Myanmar。

名字相當於國家的名片,它不僅是幾個字母的排列組合,更承載了該國的歷史重量,文化背景,社會性質,乃至民族認同。

每周一期,歡迎一起來歡樂!

作者:楊怡(實習) 潘宜萱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世界觀 的精彩文章:

TAG:世界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