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中國上古八大姓氏,至今已經分出幾千家

中國上古八大姓氏,至今已經分出幾千家

現在的子女大都隨父姓,但是姓這個字卻是由女人而來。在母系社會裡人們只知其母,不知其父。所以族群和血緣是來源於女性的,姓自然也是跟隨母姓。著名的上古八大姓姬、姒、姜、嬴、妘、媯、姚、妊,全部是女字旁,是從母系氏族流傳下來的。一個部落源於同一個女性始祖,這個部落便共有一個姓。

「姓」「氏」本不同

在先秦時代,姓和氏是兩個不同的概念。隨著部落的發展和人口的繁衍,同姓的人們又分成了幾個部落,這些部落的命名便稱為氏。奴隸社會的貴族有土地、官職、特長或謚號,所以就用封地官職特長或謚號為氏。比如黃帝姓公孫(一說姓姬),在軒轅之丘長大,所以叫軒轅氏。炎帝姓姜,善事農桑所以號神農氏。

周武王滅商朝,大肆分封諸侯王,其中姬姓便有四十國,其他異性的31國。這些諸侯王也一次分封土地給他們的同姓或異姓子民,導致氏越來越多,比如秦始皇嬴政,祖先姓贏,原本被分封到趙地,所以嬴政為趙氏,與當時的趙國本是同宗,後趙國有一人因功被賜予秦地,才有了秦國。但是依舊沿用嬴姓趙氏。

自漢代以後,姓氏已經合二為一,姓便是氏,氏便是姓。現在的很多姓氏追本溯源都可以追到先秦時期的上古的姓。 比如,趙、李都出自嬴姓,錢姓出自周朝一個管錢的官職,鄭、王都出自姬姓分封而來。

命途多舛的姓氏

當然因為逃命、避諱、賜姓也產生了很多的姓氏。李姓本是嬴姓理氏。商紂時,皋陶後裔理徵,在朝為官,因直諫得罪了商紂王,而被處死,其妻契和氏帶著兒子利貞逃難到伏牛山區的伊河流域,靠吃木子充饑,才得以活命,為感謝「木子」保命之功,又因理、李同音之故,遂改姓李氏。唐玄宗李隆基即位,因「姬」和「基」讀音相同,於是姬姓被強制改為周姓。喬本是出自姬姓,原為橋,東漢太尉橋玄的後代橋勤投奔宇文泰建立的西魏,一天,宇文泰心血來潮,叫橋勤去掉橋的木字邊,變成喬,取「喬」的高遠之意。橋勤不敢不從,從此改橋為喬,世代相傳下去。其實追本溯源還蠻有意思的,不同姓的人的祖先可能是仇人,也可能是朋友,更有可能是同宗同祖。

我國是個多民族的國家,很多少數民族也因為歷史原因改為漢姓。孝文帝時,以拓跋姓為北魏皇族宗室之長門,故改姓為長孫氏。孝文帝遷都洛陽,下令遷到洛陽的鮮卑人一律把籍貫改為河南洛陽,姓氏改為漢姓,可頻氏改為王氏。清朝皇族愛新覺羅氏失去了尊貴地位,他們紛紛改姓趙、劉、金三姓。所以,翻一下家譜沒準能發現自己是皇族後裔。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見史知微 的精彩文章:

TAG:見史知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