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為什麼景區都有一個講野史的導遊?

為什麼景區都有一個講野史的導遊?

幾天前,人民日報那篇《莫讓景區成為「野史集散地」》在網路上被熱轉。導遊對景區歷史的「野性講解」,可謂是許多中國遊客的群體性經典記憶了。隨便了解了幾個案例,就承包了一整天的目瞪口呆。

案例一:和珅的美貌與愛情

「去恭王府,旁邊的團導面對吃瓜群眾有關『乾隆為什麼那麼喜歡和珅『』的發問時,如是說——

乾隆還是小乾隆的時候,有天看到皇阿瑪的年貴妃生得清秀動人,一時意亂從後面捂住了貴妃的眼睛與她調笑。沒想到被他老子看到,遂龍顏大怒,當即下令處死年貴妃。乾隆傷心欲絕地在貴妃後背點了一記硃砂印,承諾來生再見一定不負。

結果此去經年,他相識了一位俊朗少年,面相與年貴妃非常相像,最巧的是,後背也有一粒飽滿的從娘胎帶來的硃砂印!

此時群眾瞪大眼睛,期待又半信半疑地等待著導遊說出那位美妃轉世後的名字。在世界彷彿安靜了三秒鐘後,導遊緩緩凝視著東北角天空,像吐煙圈一樣吐出五個字:『他就是和珅。』 」

案例二:慈禧的 jio 真的6

「有關珍妃井的野史傳說就不用提了...倒想起來上次我媽參加了個故宮老年團,導遊在珍妃井那裡順帶講了個慈禧的故事。

說原來她就是個富貴人家的丫鬟,因為腳心長了六顆痣,震驚全家!長者都覺得這是吉兆啊,以後必然帶來鮮花著錦的好事。然後趕緊認了做女兒重點培養...」

真的人生贏家,果然用jio就能打敗你。

隨便翻翻網上有關野史的評論,大家也都是有故事的人。

「跟著導遊聽得也是野史韻事多,想當年跟團去曲阜孔宅,導遊講第幾十幾代大房二房和幾個姨太的風流故事...」

——@糊火柴盒兒的小女孩

「導遊都是那個火藍刀鋒里的江小魚。」

——@用戶5497668

「有一年去嘉峪關,途徑一段古城牆,導遊介紹:『大家看右邊這段城牆,當年康熙做了一個夢,夢見在這個地方修了一座城,於是夢醒之後便讓李世民來到這裡修了這座城...』分分鐘感覺李世民的棺材板在蠢蠢欲動。」

——@鶴鶴愛咖啡

「飽讀詩書的導遊,活生生的野史播放機。」

————@SempreRoma-

「十個導遊能把故宮講出十個版本,湊出一本八卦野史合集。」

——@小OO羊

所以說到底為什麼,每個景區都有一個講野史的導遊?

先說結論,很多情況下,野史是跟導遊拿到手的毛爺爺直接掛鉤的。

從導遊的誕生說起

雖說早在百年前的近代中國,隨著1928年國民政府第元號旅遊業執照的頒發,導遊作為一種新型職業已開始逐漸出現在以上海為代表的部分城市,承接中外遊客組織服務工作。但今天導遊行業模式的形成,還是與新中國成立後旅遊業發展軌跡有著更為密切的關係。

新中國最初的旅行社均為國家經營,其屬性職能更偏向為外賓接待單位。進入20世紀60年代後,隨著我國在國際舞台上受到越來越多關注,導遊實質上相當於「外事導遊」的簡稱,必須是「思想過硬、業務過硬、外語過硬」的複合型外事服務人才。

也就是在這個時期,導遊與「導購」之間產生了最初的關聯。

不過剛開始並沒有「旅遊購物點」這一說,因為早期階段外國遊客來華購物沒得選,只有僅接受外匯券交易的友誼商店一處。

友誼商店便是由當時的外事導遊帶領前往,而導遊將收穫香煙、日用品底價折扣等作為「獎勵」。

近世紀之交,外事導遊與逐漸開辦起來的民間購物點之間捆綁的回扣機制逐漸成熟起來,這相當於將了友誼商店一軍。遊客每完成一次消費,導遊可從中拿到最高達三成的回扣,甚至就算零消費也給一定數目的「車馬費」。這讓導遊一度成了讓人艷羨的高收入職業。

今晚喝粥還是吃肉,就看提成了

進入21世紀,境內外旅遊事業蓬勃。截止2018年底,全國註冊導遊證的人數達80萬,導遊從業者成了一個龐大群體。然而他們的收入卻沒有與行業發展同步,成了時高時低的「過山車」模式。

談收入之前,需要先了解一下自2016年起導遊執業方式的改革嘗試。核心轉變在於:導遊不再必須隸屬於一個旅行社單位,可成為「個體戶」,自由執業。也就是說,根據市場需求以個人身份成為兼職導遊是被許可的,是否接團帶隊全憑自己決定。

結合這個政策變化,再來看下圖中導遊收入的三部分組成。

其中基本工資和出團補貼是「你弱它就強」的關係。

也就是說,基本工資通常有保障的的導遊一般為旅行社或景區的正式員工,但他們的另一項收入——出團補貼卻低於無基本工資收入的兼職導遊。後者的出團補貼每天最高可達約五百元。而且,所謂穩定的基本工資甚至最低也只為千元上下,完全稱不上是旱澇保收。

因而,無論正式還是兼職導遊,提高收入的希望都落在了購物點提成上。畢竟,我們國家是沒有小費這項很多國外導遊的「大頭收入」的。

再者退一萬步,就算是導遊自己對掙多掙少的敏感度沒那麼高,很可能還要承受保住一份工作的壓力——畢竟能換錢的購物點回執單拿了多少張,你不在乎,自掏腰包補貼低價團的旅行社還是很在乎的。

說出來的10萬+軟文

因此,導遊行業半主動半被迫地走上了一條「導購」之路。而講述野史正是成功促成遊客消費的法寶。

跟現在流行的公眾號內容電商一樣,人們對簡單粗暴的硬廣越來越不買賬,反之對巧妙「埋伏」在軟文字裡行間中的廣告不僅接收度頗高,還不會有被冒犯之感。這也讓軟文贏得了如今「帶貨王」的地位。

其原因在於軟文很懂得抓住讀者「興奮點」販賣內容。普通人情感隱私也好、明星愛情八卦也罷,包含類似暗示或明示的標題,便能獲得更高點擊率。

因為當今社會最流行的大眾趣味走向,正是有種混雜了曖昧窺私慾的獵奇心。

▽單條軟文報價高至70萬的公號「咪蒙」標題一覽

而野史,就是導遊的軟文。

一個光怪陸離的歷史故事講到最後,總會那麼「自然而然地」落到購物主題上。

某皇賞給美人的同款玉石現在只需99?某王流落民間的親筆墨寶正在七折促銷?聽完一段野史,就好像逛了一次雙十一期間的商場那麼快樂。

▽跟加某寶車一樣流暢的交易體驗

「...從兵馬俑出來如果有擺渡車帶你去一個叫驪山園的地方,然後自稱是工作人員的導遊給你講了一堆胡說八道的野史,再領你去沒有一件真貨的垃圾玉器店,賣給你一堆成色低劣或人工染色的鐲子吊墜。 只要你一搜「驪山園」,百度跳出來的第一個結果就會告訴你,這一切都是假的。」

——@緋枷

正史什麼都好,只有一條:遊客不愛聽。

如果正在閱讀本篇文章的你來自一線大城市,又恰好比較年輕,或恰好衣食無憂,你可能對該結論並不認同。因為自身和周圍,對歷史有深度了解興趣、渴望探索真實歷史奧秘、且不畏其「枯燥」的人不少。

然而事實是,很多低價團、老年團或者是來自相對不那麼富裕地區的遊客更多,而他們才是導遊的大客戶。

根據旅遊行業公開數據,2017年我國國內旅遊單次人均花費為914元。對於預算充足的遊客來說,這只是旅遊城市1-2晚的住宿錢。

然而同時也可能是一次所謂「經濟團」的全部團費。

也就是說,對於相當一部分的遊客群體,旅遊並非一次學習過程,而是娛樂過程。比起板著臉講王朝更替,不如聽陵墓奇聞謎案、後宮軼事傳說,講得越生動,聽得越投入,笑得越開懷。

否則?

說者再怎麼有意,拗不過聽者並不留心。滿足消費者喜好,才是導遊的服務準則。

腹有野史萬千,就是硬實力

如前文所提,允許自由執業之後,兼職導遊成了能者多勞的工種。能接到的團越多,掙得就越多,上不封頂。

當一個人成了一支隊伍,工作效率、行業口碑、用戶滿意度等都成了衝鋒陷陣前必須要磨亮的劍。它們也成為造成野史扎堆另一層面的原因。

用戶滿意度這個剛才已說過,而工作效率也是個避不開的因素。

當導遊在不同景區間流動過程里,每快一天掌握景區講解內容就意味著多一天收入。這就註定了很難踏實沉下下心來對當地嚴肅史實深刻研究理解。

特別很多景區遊覽時間長達1-2小時,而景區方會提供的提綱資料往往是不夠用的,此時臨時從同行那裡聽來的野史故事無疑是填補空白時間的好選擇。

如果還不夠?那就只能靠編了。

至於行業口碑,和所有的僱主一樣,旅行社看重的是結果而非途徑。

也就是說,只要遊客聽得滿意,來自購物點的提成業績夠高,對導遊的要求就是把提綱上的方面都涉獵到。至於具體講什麼、多講什麼,並無限制。

未來野史會少一些嗎?

其實,景區野史泛濫的現象在亟待改善的同時,也並非一無是處。離奇情節和繪聲繪色的講述一定程度上提高了遊客聆聽講解時的注意力,進而其中史實得到科普的概率也有了可預見的提升。

只不過,這點還可以做得更好。

一方面,既然人們喜愛野史自帶的娛樂性,景區可以與自帶影響力的網路文化紅人、或明星合作錄製優質解說內容產品,如景區導覽音頻,作為導遊講解之外,遊客收聽景區史實的另一選項。

目前,國內文化脫口秀節目熱度高企,如馬未都的《博物館奇妙夜》、「第一網紅講解員」河森堡錄製的《腦洞大開博物館》等等均已上線並收穫網路熱評。

這類節目均是用更容易理解的語言和輕鬆的方式,把正史講得引人入勝。

他山之石,亦可為我所用;

另一方面,深度體驗型全域旅遊將是未來文化旅遊行業的風向。服務價格更高的專屬定製游、深度團、奢華游等旅遊產品中,高端遊客群體對景區深度解讀的需求也會升高,這將會倒逼導遊行業提升專業知識素養及職業意識,導遊講解也終將慢慢走出「野史」怪圈。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星東方文旅 的精彩文章:

TAG:星東方文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