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忘掉IT吧!「行業穿透」才是服務商的出路

忘掉IT吧!「行業穿透」才是服務商的出路

榮之聯已經不再把自己視作一家傳統的IT公司了,至少他們已經開始注意「隱藏」這一歷史特徵——甚至開始把「企業IT服務」叫做「企業服務」。

「要把身上IT的烙印『藏好』。」上周,榮之聯歷史上第一次大張旗鼓地召開「IT賦能者峰會」,向業界宣介自己。

榮之聯的創始人兼董事長 王東輝

王東輝在走下演講台後對記者說,「我們正在很多行業努力地忘掉IT,把更多的精力放在了解業務中。」

王東輝是榮之聯的創始人兼董事長,在經歷了數十年的中國IT市場演進後,現在,他用「行業穿透」取代了「聚焦行業」,希望以此來概括榮之聯對用戶業務理解程度的變化,以及它在行業中的與眾不同——後者是榮之聯的「朋輩們」仍樂於提及的熱詞。

「行業穿透,未來會對榮之聯產生決定性的影響。」王東輝說,它意味著榮之聯會「下場」直接進入行業,並仍能做到第一。

一些用戶已經認同了榮之聯的這一特性,他們來自於生物醫療領域——這是榮之聯兩大戰略級業務中的一個,另一個就是「企業服務」。

諾禾致源是市場中領先的基因組學解決方案提供商,也是榮之聯將服務華大基因的經驗沉澱後,反哺行業的早期客戶之一。

這種經驗沉澱在市場中的稀缺性,讓當時的榮之聯深感到意外。所以當諾禾提出2個P的存儲需求時,榮之聯剛成立2個月的業務團隊內心,是戰戰兢兢的。

王東輝自己也大感意外,「如果不在這個行業里,你根本不知道會有這麼大的需求體量。」

諾禾致源之所以願意將如此體量的方案需求交給榮之聯的新團隊,也有其作為行業用戶自身的思路:一方面,榮之聯有服務更大體量用戶華大基因的經驗,另一方面,市場中並沒有懂得該業務的IT服務商。

這就是王東輝所謂「穿透行業」帶來的價值——現在,只談人工智慧、大數據,你永遠無法和行業客戶「連在一起」。

「行業穿透」目標的達成有一個明顯的標準。「你會很容易變成一個垂直行業的SaaS服務。」王東輝說,就像榮之聯在水務、公安等行業里做的那樣,數據來源與業務流程相近,很容易實現方案複製——這意味著產品化,而非項目化。

不過,在在中國行業市場的平台級賽場中,你要想走上穿透行業的領獎台,就必須跑過一條賽道,也就是所謂的「底層」—— 不做底層的內容,就無法在平台級業務上參與競爭。

「我們一開始就想做大平台。」王東輝說,「至少在技術和產業領域,我們在存儲上要做成第一名。」

讓榮之聯投入精力的底層,主要是分散式的存儲系統,特別是文件系統——這是國內市場欠缺的內容。大部分市場參與者都樂於聚焦上層應用,但需要投入資源更多的底層卻沒有人做。

「一個文件系統大約需要約5年的時間才能夠成熟穩定,」王東輝說,它需要積累和投入。現在,這個系統在諾禾已經成熟運行了3年。

榮之聯最初進入基因領域時,看到了數據管理、數據調度系統,以及其上的數據可視化這三部分內容在其他行業中並沒有沉澱,完全需要為行業量身打造。或者,這就是榮之聯最終提出「行業穿透」的誘因。

現在,這些誘因已經變成了帶有明顯行業創新屬性的產品化內容。

一個全新的行業解決方案以集成系統的形式被推到了前台。那些想要從零開始的基因公司,已經可以不用再重新探索,而可以去選擇那些頭部公司歷經多年「先驗」過的系統——榮之聯的基因分析數據系統——BioStack。

這是一個為滿足生物信息分析對速度、規模和智能化而打造的,高度垂直的生物信息分析系統。

這有點像是「基因行業的exadata」:有了它,再加上測序儀和生物信息研發人員,新基因公司就可以基本完成開張準備工作了。

榮之聯同時發布的產品還包括了一系列專業的存儲系統。在通常意義的存儲廠商發布會上,你很難看到這樣的聚焦於應用細分的產品推介——行業穿透的力量在產品端同樣富有表現力:

Alamo-D v2.0生物信息專業一級存儲,是面向NGS高帶寬應用的存儲系統;

Annapurna v1.0 生物信息分析一級存儲系統,是專門為三代測序開發的高性價比混合存儲;

Alamo v2.0生物信息歸檔存儲,是適合生物信息溫數據、冷數據存儲……榮之聯在「穿透」行業業務後,正「越陷越深」。

這裡,尤其值得一提的是BioFlow基因組分散式計算系統v2.0。

「BioFlow是榮之聯深入生物雲時最具創新的產品。」王東輝把BioFlow視若家珍,很大程度上源於其行業定製的屬性,「它本身就是為生物信息分析製作的。」他說。

如果我們把BioFlow可以高效地跨集群調度功能視為IT屬性的話,那麼它的行業屬性就在於行業數據的共享環節:

當數據所有者將數據分享出來供別人使用時,直到數據源頭的數據調度都只會在集群里完成,數據使用者最終可以拿走分析數據,但不會接觸到原始數據——這完全貼合了行業的特殊應用場景需求特點。「這是BioFlow設計上非常精妙的地方。」王東輝說。

他在隨後的溝通中透露,就在榮之聯召開峰會之前,已決定進入另外兩個新的業務領域——數據代理,和藥物開發數據管理。

前者將成為為藥廠和科研機構提供數據加工、數據管理和委託交易服務的基因數據集市;而後者將為藥廠和CRO企業提供雲服務,在藥品安全性、臨床實驗數據採集,和臨床實驗流程管理等業務領域為客戶提供支持。

此前,榮之聯在生物醫療領域擁有著業已成熟的三個業務領域:生物雲平台、精準醫療和雲服務。如果進展順利,以上兩個全新的業務領域將與成熟業務,共同成就榮之聯的「精準醫療大數據服務平台」。

在王東輝當日的演講中,一段描述清晰展現了榮之聯在生物醫療領域的所思所想,這一「入場」的經驗或許也值得同行玩味:

「以生物云為基礎,憑藉榮之聯的基因行業經驗、榮聯康瑞團隊的醫療行業經驗,打通從金主(醫藥公司和保險公司)到數據提供方(醫療機構/測序公司/醫療影像公司/個人)到服務需求方的業務鏈條、資金鏈條和數據鏈條,成為價值鏈中不可或缺的服務提供方和業務參與方。」

- END -

GIF

【IT創事記】創見科技未來,旨在為讀者提供科技企業和科技趨勢的前瞻分析與評論。創始人祁萌,為資深科技自媒體人,曾任《商業夥伴》副總編、《電腦商報》主編、都市媒體記者編輯,從業超過14年。

【IT創事記】同名專欄入駐各主流媒體平台。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IT創事記 的精彩文章:

解放演算法工程師,讓他們專心AI吧
聯想希望徹底甩開對手,以工作站普及化搶佔市場半壁江山

TAG:IT創事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