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書畫 > 沒有印度神油、家暴、賣葯賺錢,《我不是葯神》還會這麼火嗎?

沒有印度神油、家暴、賣葯賺錢,《我不是葯神》還會這麼火嗎?

今天7日是《我不是葯神》正式上映第二天,一早到網上訂票,上午的場次全搶光了,只搶到下午3:50的這場。

我和老婆去看了,兩個人都掉了好幾次眼淚。

在回來的路上,和老婆說起這部影片,是根據現實中的一個人物拍攝的。

不過,和影片中不同的是,原型本人就是一位白血病患者;在江蘇辦了一家企業,但並不是影片中的賣性保健品商店;他本人也沒有家暴的惡習;幫病友到印度代購抗癌藥也是免費代購,並不是像影片中剛開始以盈利為目的,「命就是錢」。

正因為如此,原型陸勇認為這樣的片子有損他的形象,還曾發了微博維權聲明,和片方搞得不愉快。

後來片方和他進行了溝通,雙方才達成和解。

確實,拍這樣一部現實題材的電影也不容易,而且也不能按照原型的真實情況來拍,畢竟不是紀錄片,要考慮市場。

那麼,如果沒有印度神油、家暴、賣葯賺錢等佐料,《我不是葯神》還會這麼火嗎?

一部電影能不能讓觀眾喜歡,被銘記,除了影片本身內容之外,能否與時代節拍相呼應、與觀眾情感相契合,也是一個很重要的潛在因素。

有網友認為,這樣的電影恰逢其時,也是觀眾已經等了太久太久。

評論則認為《我不是葯神》所採用的戲劇結構、人物曲線和社會現實主題並非具有獨創性,同時在衝突面上也做出了一些迴避。就因為這是實實在在的屬於我們自己的故事、屬於我們本土電影人的作品。才贏得觀眾的掌聲。

由此看來,《我不是葯神》不火已是不行。

而對陸勇來說,他在參加首映當天,與觀眾互動時表示,更希望大家關注這部電影反映出的問題,一方面是讓社會更了解他們這個群體,這是他們真實的生活環境,包括求葯、對生的希望,對葯的渴望,對健康的渴望,都是非常真實的,這是一方面。

第二方面,這部電影也顯示了我們國家醫療改革的進步,「現在找我的病友也少了,說明他們不是很需要我了,我們的醫改已經解決了這些患者服藥的問題,他們能承擔起費用進行支付來服藥,所以這個群體生存質量比以前提高很多。讓大家看到希望,而且感受到陽光,這才是最重要的事情。」

本文系原創,圖片來自網路,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謝絕轉載,違者必究。誠邀關注更多精彩內容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陳洪標寫字說畫 的精彩文章:

老婆出差晚上提前回家,聽到女兒房間大叫,馬上報警!警察懵了
真假球網上開踢:段暄懟高曉松,黃健翔董路加盟,白岩松也說一句

TAG:陳洪標寫字說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