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閱人間百態,看四季變遷——與更多好書不期而遇

閱人間百態,看四季變遷——與更多好書不期而遇

「身體和靈魂,總有一個要在路上。」

6月,去了鍾書閣(上海松江泰晤士小鎮店),和誠品一樣,是很現代、很時尚的書店;又有所不同,會更讓我喜歡。如今,很多人已把讀書遺忘。讀書,確實是一件投入後很難有回報的事情。讀的書越多,越感到自己的無知與渺小。在此,分享上半年讀過的書,推薦理由僅代表自己的看法,每個人喜好不同,感悟不同,「一千個讀者心中有一千個哈姆雷特」,也以短短的兩三行字彌補當初不作筆記的遺憾。歡迎看過的人一起交流,一起學習,一起進步。

《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輕》

米蘭·昆德拉

推 薦 理 由

2018年的第一本書,看起來雖然費勁,但又不願停止,文章思辨性很強,故事、觀點都很新穎,令人震撼。文中開頭尼採的「永恆輪迴說」雖然只佔據兩頁之席,卻讓我思考很久,也在文字周圍寫滿了不成熟的筆記。傳統的思維模式讓我們本能地拒絕生命之重,也固然以為重才有價值、重才貼近生活。但太多事看似輕如鴻毛,卻讓人難以承受。就如作者自己所說:「唯一能確定的便是重與輕的對立是所有對立中最神秘、最模糊的。」這種神秘感、模糊感讓我們始終無法對重與輕下清晰的定義、做正確的判斷。另外,作者借男主人公托馬斯之口闡述了對愛情、嫉妒、偶然等方面的理解,也會與我們個人的理解碰撞出強烈的火花。

《少年台灣》

蔣勛

推 薦 理 由

讀一本書之前,我不會先去了解它的主要內容以及他人的評價,這些都是別人的東西,主觀性太強,我喜歡帶著「無知」去閱讀,大概是「無知者無畏」吧。對這本書有點抱歉,斷斷續續才讀完的。如果不是真正生活在台灣的人,怕是很難讀懂,儘管每一篇都有人物、故事,但讀完後卻依舊茫然。已記不起細節的東西,能感受到的只有一位本土人對故鄉的熱愛以及他特有的情懷。

《綠山牆的安妮》

蒙哥馬利

推 薦 理 由

「兒童文學」範疇的小說,但兒童文學不是只給兒童看的。生活中如安妮一般積極樂觀、懷著赤子之心的人少之又少。生命只有一次,認真生活。

《1980年代的愛情》

野夫

推 薦 理 由

初次接觸野夫,是他的《鄉關何處》,個人認為比《1980年代的愛情》好太多,後者在我看來過於「俗氣」。很感激在圖書館與野夫的「邂逅」,讓我知道還有這麼一位作家。對野夫這一代的作家已有太多的標籤、評價,對他們來說,歷史的傷痕難以抹平,生活的巨大衝擊使之重新思考故鄉、生命的意義,傷感、矛盾、無奈、掙扎也就無可避免地在文字里流露。

《人間種種清香,好想嘗嘗》

汪曾祺

推 薦 理 由

汪老師出沈從文,文風獨樹一幟,異常清麗、乾淨,找不出此類文風第三人(說得有點大了,應該是還沒讀到此類文風的第三人)。汪老的文字貼近生活,出於尋常,具有濃厚的煙火味兒但不油膩,沒有一串串的大道理,但能讓你不自覺地熱愛生活,走進廚房。

《生死場》

蕭紅

《馬伯樂》

推 薦 理 由

如果看過《黃金時代》,那對蕭紅不會陌生。蕭紅是民國四大才女中最悲情的一個,卻是我最鍾情的一個。一為才情,二為叛逆。《馬伯樂》揭示了國人的人性,危難之中更見人性;對於《生死場》和《呼蘭河傳》,蕭紅描述得很冷靜、很客觀,她生活過的「黑土地」,看到過的人,經歷過的事,感悟過的命運,看似平靜卻令人難以釋懷。個人認為這兩部作品給人的感覺和林海音的《城南舊事》很像,不知道是否有過這樣的感覺:現在去回想童年,總有一種神秘感、陌生感。很難解釋清楚當時一些人、一些事的軌跡,也很難解釋當時的自己。

《趣品人生》

于丹

推 薦 理 由

對我們這個年齡段的人,最早接觸于丹老師的作品應該是她的《論語》吧,當時真的很火,以至於學校給每個人發了一本。前不久看了她講莊子《道德經》的一段視頻,于丹老師文學底蘊濃厚,語言邏輯性強,將哲理與現實生活聯繫得十分到位。《趣品人生》是于丹老師的個人感悟,涉及大部分典故都曾了解,在我看來,是一部純粹的雞湯。不過適當喝點雞湯,也無壞處。

《繪畫中的日常》

李夢

推 薦 理 由

不知名的作家不知名的小說,講述了繪畫中的一些常識以及一些畫家的小故事,比較有趣。

《說阮籍詠懷詩》

葉嘉瑩

推 薦 理 由

阮籍是竹林七賢之一,和嵇康兩人最能代表魏晉風度,但我個人更喜歡嵇康。之前了解的都是阮籍的典故,這一次是真正接觸他的作品,他的詩還是用葉先生的評價最為合適:意旨遙深、寄興幽遠。個人最喜歡《夜中不能寐》這一首:夜中不能寐,起坐彈鳴琴。薄帷鑒明月,清風吹我襟。孤鴻號外野,朔鳥鳴北林。徘徊將何見?憂思獨傷心。

《波西米亞香港》

廖偉棠

推 薦 理 由

看了這本書的衝動:去香港的話一定要逛逛「二樓書店」。被這一段文字吸引而去讀的這部作品,書里還有廖偉棠對香港音樂、文化等方面的思考,因為個人不是很了解香港各類文化,所以不作評價。對於廖偉棠本人,網上褒貶不一。文中他對香港文化的熱愛及擔憂是真實的。

《局外人》

加繆

推 薦 理 由

上半年書單個人最喜歡的一部作品,加繆不愧為荒誕文學大師。作品篇幅不長,但內容絕對好,強推~

《孤獨六講》

蔣勛

推 薦 理 由

《孤獨六講》講述了情慾、語言、革命、暴力、思維、倫理六種孤獨,「孤」「獨」不是一般人容易喜歡的字,這部書會讓你對孤獨產生重新的思考,書里金句很多,「每個人都急著講話,每個人都沒把話講完」,「孤獨沒有什麼不好,使孤獨變得不好,是因為你害怕孤獨」,「死亡是生命本質的孤獨,無法克服的宿命」……當然也不止於孤獨,還有對生命、意義、儒家、道德、青春、刑法等方面的思考,同樣值得深思。蔣勛老師提到的這六種孤獨,我們的教育里似乎都是拒絕的、逃避的(不只是學校教育,還有家庭教育、社會教育),從來沒有誰教給我們與之對話,更別談反省了,可不對話就代表不存在嗎?另外,孤獨真的不好嗎?我們真的不喜歡孤獨嗎?阮籍、嵇康、王小波、崔永元,他們是孤獨者、是叛逆者,但我們卻很喜歡、很需要他們……

鍾書閣(上海松江泰晤士小鎮店)

梁文道先生曾說,「對於如何讀書,我們有選擇的標準,有品位的判斷。讀書到了最後,是為了讓我們更寬容地去理解這個世界有多複雜。世界有多複雜,書就有多複雜,人有多少種,書就有多少種」。 願每個人都能與好書不期而遇,閱人間百態,看四季變遷。 請期待下半年的書單~

一個人的氣質里

藏著他讀過的書

以及走過的路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八九月的答案 的精彩文章:

TAG:八九月的答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