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大屠殺紀念館

大屠殺紀念館

如果去南京只看一座建築,那就是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1937年~1938年間最慘痛的六周歷史濃縮在幾個小時的行程當中,建築與歷史帶來雙重震撼,絕不虛此行。

去前查過大屠殺紀念館的資料,也看了大屠殺的紀錄片,和真正去看了還是有太多不同,場館免費,裡面恆溫很舒適,建議大家一定要去看一看,這篇文章帶著膜拜的心情,把其中一些內容劇透一下。

簡介

紀念館於1985年建成並開放,場館的所在地是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江東門集體屠殺遺址和遇難者叢葬地,故又稱江東門紀念館。

(衛星圖紅點位置就是上圖圖片所在位置,下文不再重複)紀念館一期由東南大學建築學院齊康設計,以"生與死"、"痛與恨"為主題,建成史料陳列廳、電影放映廳、遺骨陳列室及藏品庫等,被評為"中國80年代十大優秀建築設計"之一。

2006年6月閉館進行二期工程二期工程的建設,於2007年12月建成並開放,紀念館展館的建築設計由華南理工大學何鏡堂院士主持,前半部分寓意為"白骨為證、廢墟為碑",後半部分體現了"人類家園、走向和平"。整個建築設計構思可以用"死亡、和平"四個字來概括。

2015年12月,三期新館正式對外開放。三期工程由中國工程院院士何鏡堂及中國建築設計大師倪陽共同領銜的華南理工大學建築設計研究院團隊設計,設計風格上與已建成的紀念館部分協調、呼應,又凸顯自己的特色。除了有哀悼之意外,還凸顯圓滿、勝利、浴火重生的主題。

與一期工程展館相比,二期工程的展館的佔地面積增長了3倍,達7.4萬平方米,展示的文物從100多件擴大為3000多件。現在二期的工程展廳為主要展廳,一期工程的展廳主題為「重生、繁衍」,是主展廳的拓展。三期工程展廳主題為「三個必勝」——正義必勝,和平必勝,人民必勝,可以獨立存在。

入口廣場

GIF

(藍色虛線為室外流線,紅色虛線為室內流線)

過了安檢是一個長廣場,左邊是城市的車水馬龍,右邊是一排雕塑,是大屠殺的受害者們,悲憤的、絕望的、麻木的、想抓住什麼卻無所依靠的......

「1937年12月13日,

滅絕人性的大屠殺開始了!

手無寸鐵的平民啊,

逃難,

是求生的唯一。」

「慘啊,我可憐的妻!

惡魔奸了你,捅了你......

我們死也要在一起!

——一個無奈的知識分子臨終前的掙扎」

「聖潔的靈魂豈容禽獸的凌辱?!

只有死!

只有死!

只有死可洗去這污濁!!!」

「啊,

閉上雙眼

安息吧!

靈魂!

可憐的少年啊!

——一個僧人逃難的路遇」

「寒冷、驚恐將這哭僵的孩子凝凍!

可憐的寶寶怎知母親已被捅死

血水、乳水、淚水

已結成永不融化的冰」

「縱火、搶劫、強姦、活埋......

三個月的小孫兒也被那惡魔殺了。」

接下來的兩塊尖銳的巨石,上面刻著萬人坑景象的浮雕,背後映著藍天白雲和鮮紅的國旗。立在這些雕塑的盡頭,是前面雕塑的總結也無形中隔斷了下一個廣場的空間。

有一個細節,遇難者300000下緊接著的是日語的翻譯。警醒侵華日軍犯下的罪行。

展廳

GIF

進了門廳,順著一個長長的樓梯向下走,正對面的幕布上,黑色的背景下流星划過,一個個受害者的名字出現又消失,牆上是一直通到頂的書架,滿滿的書,每一本都是一個受害者的名字。

樓梯把人帶到一片夜色之中,上空的燈光像夜空里的星星,讓人生出也許真的一顆星星就是一個靈魂的感覺;

中間懸下的是染了受害者鮮血的磚,圍成一圈,白色的燈光打下來,像是一個光環,地磚反射出的倒影讓人感覺漂在空中,置身天國;

兩邊牆壁上又是通到頂的受害者的照片,照片下的壁龕里是鐵板書,每一頁的觸感都粗糙且沉重。

展廳從抗日戰爭到日軍的暴行,從人道主義救援到日軍對事實的掩蓋,從大屠殺後的南京到戰後的調查與審判,展示了倖存的受害者的口述和他們留下的傷疤,陳列了當時的報紙明信片、日軍留下來的物品和刑具,還有關於大屠殺的偉大的創作,歷史的畫卷鋪展開來。

意外的是我最受觸動的竟然是在人道主義救援部分。南京是當時的首都,有點錢的國人都逃走了,剩下的是沒有辦法逃跑的南京人民和一小部分外國人。

記載下來的有幾十個外國人留在南京,他們有牧師有醫生,憑藉特殊身份建立安全區收容逃不走的民眾,在難民的眼裡他們是救世主一般的存在。

在這裡,我忽然感覺到了自己曾經的狹隘渺小。

展廳內精心布置了日軍縱火后街道被燒成了一片廢墟的景象。

李自健先生《屠·生·佛》油畫。

展廳的基調是黑色,減少了周圍遊客的影響,把每個人保護在自己的世界裡,更專心地去思考、體會。這種黑色也會侵入到心中,更加多了一份沉重。黑色也正是在那一段歷史的背景色。

一層展廳最後的主題是對和平的追求與展望,可以感受到光線越來越充足,直到走到最後一個廳中,陽光從天窗中灑下來,照亮了被壓抑了許久的心。

祭壇、冥思廳、和平公園

GIF

過了萬人坑,有一個祭壇,像墓碑一樣黑色的片牆圍合起來一個廣場,正中間一條路直通向祭壇,除了黑白灰就只有整整齊齊的深綠色灌木和祭壇前黃色的菊花。

祭壇旁邊的冥思廳和祭壇形式有點相似,都是只有中間一條路用於行走,路的盡頭是刻了受害者名字的碑,兩側的蠟燭經過鏡面的反射顯得空間沒有盡頭。隔十二秒會響起一個名字,是因為在那六個星期里,平均每十二秒就有一個人被日軍殺害。

最後的和平公園也是一個長條形的空間,真的,很長,大概是寓意走向和平的道路還有很長吧......

如果來南京只去一個地方,那就去大屠殺紀念館看看。

-END-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我們的大學 的精彩文章:

TAG:我們的大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