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湘西趕屍到底是真實存在還是迷信?

湘西趕屍到底是真實存在還是迷信?

趕屍,苗族蠱術,屬於楚巫文化的一部分,趕屍人利用「秘術」,將客死異鄉的人的屍體帶回家鄉,使其入土為安。趕屍過去是真實存在的,也是門討吃的手藝,從事此行當之人,一般面相不佳,絕戶居多。現在很多人沒調查,沒走訪,以言傳言,受影視誇張情節影響,一味認為是迷信,不科學。其實我們可以反過來想想,在沒有科學之前,難道巫術在當時人心中,它不就是科學嗎?

湘西趕屍到底是真實存在還是迷信?

關於湘西趕屍的起源,可追溯至上古時代。相傳幾千年以前,苗族的祖先阿普蚩尤,曾帶兵在黃河邊與敵人進行殊死搏鬥,直至屍橫遍野,血流成河。打完仗要往後方撤退,士兵們把傷兵都抬走後,阿普蚩尤對身邊的阿普軍師說:「我們不能丟下戰死在這裡的弟兄不管,你能否用法術讓這些戰死的弟兄回歸故里?」阿普軍師說:「好吧。你我改換一下裝扮,你拿『符節』在前面引路,我在後面督催。」然後阿普軍師裝扮成阿普蚩尤的樣子,在戰死士兵之中默念咒語,地上的死屍聽其咒語便全部站了起來,跟隨阿普蚩尤高舉的「符咒」慢慢行走。

湘西趕屍到底是真實存在還是迷信?

蚩尤的傳說也造就了中國趕屍這門手藝。位於湘西阮江流域一帶,地方貧瘠,所以很多窮人就赴川東,或者黔東地區,做些小生意、採藥,但是這些地方都是崇山峻岭,山裡面的瘴氣很重,惡性瘧疾盛行,生活環境慘不忍睹,致使很多人都在那裡死去。然而,在華夏民族傳統上,還鄉埋葬、落葉歸根的觀念根深蒂固,可崎嶇的山路,還有惡劣的環境加上崇山峻岭,即使有錢,也難以將屍體運回故里。於是,有人就創造了這一經濟的方法將屍體運回故里,趕屍作為一個職業,由此進入湘西人們的生活。

從事趕屍這一職業的人,被稱為趕屍匠或者老司。民間流傳,老司有四件趕屍法器:攝魂鈴、招魂幡、引魂鑼、趕屍鞭。在啟程前,老司會在每具屍體的頭部貼上起到鎮魂作用的辰州符,負責施法的老司會走到屍身後面,操起趕屍鞭,朝空中用力一甩,大喝一聲:「畜生,起!」屍身便會應聲而起。而打下手的老司,此時則會立即走到屍身面前敲起引魂鑼,屍身便會尋著鑼聲的方向前進,這不禁讓人產生了疑惑,難道老司的巫術真能讓屍體自行行走嗎?

湘西趕屍到底是真實存在還是迷信?

其實大家是受了香港殭屍片的誤導,趕屍沒有電影里說的那麼玄乎,說白了,趕屍其實是個體力活兒。大家都知道,人死之後,會變得非常非常重。有聰明的運屍人就發明了將屍體垂直固定於竹子上的方法,兩個運屍人就可以輕鬆的運送4-5具屍體。

固定的方法:將竹子穿過腋下,並將屍體的雙手置於竹子的上方,以粗麻繩將雙手到腋下這段放平綁在竹子上。如此一來,就算運屍人以兩個竹竿同時運送4-5具屍體,行走於高低不平的山路上時,屍體也不會掉落。

湘西趕屍到底是真實存在還是迷信?

中國傳統服飾都是寬袍大袖,壽衣也不例外,所以綁在雙手下方的竹竿,會穿入壽衣袖口後,再由後方穿出,完全被壽衣遮蓋。所以在夜裡遠遠看起來,就如一隊屍體平舉雙手,跟在運屍人背後列隊而行。由於竹子是有韌性的材料,在承載重物運送時會因竹竿彎曲受力面上下晃動。於是,直立的屍體就如同跳躍般,跟在前方運屍人背後前進。由於要避免白天太陽直曬的高溫造成屍體腐敗,運屍人都選在黑夜趕路。在夜晚照明不普遍,一般只能靠微弱月光或燭火燈籠的古代。不敢走近看的百姓,遠遠看到的就是運屍人趕著一隊平舉雙手,跳躍前進的屍體趕路了。

湘西趕屍到底是真實存在還是迷信?

到目的地兩三天前,老司事先通知死者家屬,準備好衣衾棺材,等「死人」一到,立刻將壽衣帽壽鞋給死人穿戴齊備,裝進壽木。這種入殮過程,全由「趕屍」者承擔,絕對不允許旁人插手和旁觀,正如出發時將屍體「扶出棺材」不允許窺視一樣。說是在這些關鍵時刻,生人一接近屍體,便會有「驚屍」和「詐屍」的危險,而入殮過程,必須在三更半夜。一切安排就緒,就是說將死者裝殮以後,喪家才去認領。

湘西趕屍到底是真實存在還是迷信?

關於趕屍,民間的書籍中有多處記載。湘西自古盛產硃砂,而硃砂的藥理功能也是不容忽視的。直到如今,硃砂依然應用在死者入殮的過程中,將硃砂置於三魂七魄的進出之所,以圖封住其三魂七魄;在為死者挖掘好墳墓之後,還將硃砂灑在棺材底部,意為鎮「老屋場」。很多專家學者研究表明,苗族是最早發明兵器、刑罰、巫術的民族,趕屍作為巫術中的一部分,更是一項民俗事項。趕屍成為香港殭屍片的靈感來源之一,比如著名演員林正英的殭屍電影裡面的趕屍場面,靈感亦是來源於神秘的湘西趕屍。所以,研究趕屍這一活動,對於了解其中的苗族歷史文化、宗教文化、民族文化和民俗文化,具有多重的學術研究價值。

歡迎關注我的大魚號:殤水無痕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TA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