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金坪,同志們開荒
原標題:黃金坪,同志們開荒
70年代末習水酒廠
黃金坪地處赤水河二郎灘渡口,是川鹽入黔和黔酒入川的集散地。四川本來在貴州的北面,但是赤水河在這裡拐了個大彎,相對於黃金坪而言,屬於四川的古藺縣反而在河南岸。
沿著赤水河一直往下遊走,可以北出重慶東下瀘州,直接連通長江航道,順江東下,就可以走通全國乃至全世界了。在一個交通不發達的時代,「水路」是最經濟最高效的交通組織方式,地處川貴要津的黃金坪因此本來是個熱鬧的小鎮。
當年仁懷縣以擴大生產為目的,組織人員尋找考察新的生產基地,最終選中黃金坪,跟這裡水路運輸方便有直接的因果關係。
此外,跟赤水河谷大部分的地方一樣,黃金坪地區有回溯超過千年的釀酒歷史傳統,使人才儲備、技術儲備、微生物環境的培養都具有了釀造好酒的條件。
所以,當1952年,習酒的先輩們尋找釀酒基地的時候,邏輯性的選定這裡,像是一種天意,是歷史與現實的再度相逢。
四渡赤水舊戰場
習酒所在地黃金坪原名「黃荊坪」,山坡上長滿了黃荊花(一種草藥),所以得名為黃荊坪,在貴州話中,「荊」和「金」本來是一個讀音,不知從什麼時間起成了現在的「黃金坪」。
這個名字當然比「黃荊坪」要討好得多,聽上去就那麼富貴,人們也就樂得睜一隻眼閉一隻眼了。無關宏旨的模糊處理,很多時候是一種智慧,這很像後來在黃金坪發展壯大起來的習酒公司所推崇的「君品文化」,不在小事情上斤斤計較,而要用宏大的包容心來看待問題——胸懷有多大,事業就有多大。
實際上這個傳說的可信度非常低,因為就在黃金坪旁邊,另有一片風光優美、綿延數百里、山花爛漫物產豐富的原始森林,也叫做「黃荊」,可見這應該是一種命名習慣,與那個凶野的傳說無關。
確信無疑的是,黃金坪沒有「黃金」,「好個二郎灘、四面都是山;天天背鹽巴、頓頓菜湯淡!」在舊社會,當地人們這樣形容自己的生活,對苦難的生活開個玩笑,當然也有益於身心健康,這差不多是現代版的「遍身羅綺者、不是養蠶人」。
1935年2月許,紅軍長徵到達赤水河西岸,四川省古藺、敘永地區,國民黨方面認為紅軍將北渡長江,集結重兵加固長江防線,不料紅軍突出奇兵,調頭東進,於1935年2月20日前後,從西岸、南岸(四川境)黃金坪二郎灘渡口、太平渡度過赤水,迅速南下,再次打破婁山關、桐梓縣、遵義城,俘虜敵人3000多人,這是「二渡赤水」。
這一行動完全出乎國民黨軍事指揮部門的意外,急令黔軍桂軍死守烏江防線,同時令集結在川南的中央軍和川軍南下追擊,企圖聚殲紅軍於遵義城下。紅軍判斷形勢,與國民黨追擊的大兵團「反向行進」,再次北出四川,又一次把敵人甩在南線貴州境內——這就是我軍一直以來奉行的「你打你的,我打我的」靈活戰術思想的一次應用,這是「三渡赤水」。
紅軍突然出現在川南,蔣軍高級指揮集團以最初的既定判斷,認為紅軍的最終目的還是北渡長江,南下只是佯動,再次調集重兵銜尾追擊,並將主要兵力用於長江防線。1935年3月21日夜裡,在將蔣軍大部分兵力都調動到川南以後,紅軍再次由二郎灘、太平渡東渡赤水,南下遵義,打破烏江,直逼貴陽城下,這時候的國民黨軍隊,按照彭德懷元帥的說法是「肥的拖瘦,瘦的拖死」,失去了機動能力,再也沒有力氣追擊紅軍了。
當時正在貴陽城裡的蔣介石嚇得一跳,又不好意思逃跑,急令滇軍龍雲部東進「護駕」,紅軍佯攻貴陽,吸引國名黨重兵勤王,蟻副貴陽城下,紅軍則在龍里附近虛晃一槍,直轉空虛的雲南,北渡金沙江,爬雪山過草地到達陝北。
這是紅軍長征以來的第一個大勝仗,史稱「四渡赤水」,作為經典戰例被編進了軍事教科書。
建國以後,我黨我軍的高級幹部屢屢回憶「四渡赤水」那千鈞一髮的時刻,深深感嘆革命不易,創業不易。黃金坪所在的二郎灘渡口,因此成為了革命聖地,直到今天仍然是紅色教育的重要基地,在新中國的功勞簿上記下了濃重的一筆。
80年代初的習水酒廠
黃金坪來了開荒人
無論從哪個角度評價,自然條件邊荒的黃金坪,都是塊「福地」,實際上這也不稀奇,作為赤水河二郎灘渡口,一個交通要道,歷史政治經濟事件集中在這裡發生,事實上是種必然。
1952年,為了擴大釀酒工業,仁懷市(當時叫仁懷縣)工業局派出考察組沿著赤水河下游尋找適合釀酒的地方。到達黃金坪以後,認為這裡氣候、水文、溫度、自然環境都與茅台很相似,尤其難得的是,當地也有悠久的釀酒傳統,適合釀酒的微生物環境和人才儲備都已經成熟——這一點對於釀造醬香型白酒至關重要。
那麼,就在黃荊坪紮下來吧,披「荊」斬棘開天闢地,這次算是文實相符了。當時的黃金坪還不通公路,不通電,不通自來水,「就連煤油燈也捨不得長期點」,那還是一個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純真年代。
經過5年開荒,建設遲至1957年,各方面的條件才告草成。實際上,據1968年參加習酒廠(當時還不叫習酒廠,本文除非敘事需要,均統稱為「習酒廠、習酒公司」),後來長期擔任習酒廠總工程師、副廠長的呂相芬回憶中不乏揶揄:「只有幾間爛瓦房。」
1957年9月,仁懷縣工業局委派茅台酒廠副廠長鄒定謙來主事,以茅台酒廠的一個高級幹部來領導這家「小酒廠」的生產,這意思很明顯。
鄒定謙
鄒定謙到位後,迅速購買黃金坪村羅清雲家白酒作坊及羅純德、羅發奎兩家民房,招募工人、興建酒廠,因當地有個「二郎廟——沒錯,就是西遊記裡面那個二郎神的民間辦事處,」酒廠被命名為「仁懷縣郎廟酒廠」。當時有工人30多人,採用茅台酒生產工藝——顯然,這是醬香型的,產品名「貴州回沙郎酒」(散裝),年產量約100噸,在當地及周邊市場暢銷。
30多個工人都是從當地招募來的,幹部只有鄒定謙一人。我們前面說過,黃金坪地區有世代釀酒的傳統,不難想像工人們是熟練的;既然是茅台副廠長,鄒定謙當然也是個內行。內行領導內行,那事情做起來一定是非常舒服的。建廠伊始,在1957-1958年這一個生產年度,鄒定謙就組織釀造了100噸散裝好酒,並嘗試灌裝了「郎」標瓶裝成品酒。
我們沒有查詢到鄒定謙的太多信息,僅有的一張照片上,他穿著軍大衣,目光堅毅表情嚴峻,臉上頗有風霜之色,非常符合一個創業者的形象刻畫。
可惜鄒定謙生不逢時,1958年,「大躍進」運動開始在全國開展,哪裡還有心思,哪裡還有糧食來釀酒,廊廟酒廠無形解散,鄒定謙從此消失在我們視野中,文獻檔案中也沒有記載。
但是,作為習酒公司開天闢地的第一人,後世習酒人、後世讀史者除了唏噓感嘆鄒定謙的命運不濟之外,還是對他心懷感激,認可他是習酒事業開天闢地的第一人。
主要參考文獻:
《習酒故事》 習酒公司內部資料,2017年編
《振興之路》 習酒公司內部資料,2008年編
《貴州習水酒廠一九七三年-一九九四年工作總結》習酒公司檔案(1973-1994)
《貴州習水酒廠整頓以來的工作報告》習酒公司檔案(1983年)
《中共習水縣委組織部文件(干任第084號)》習酒公司檔案(1984年)
《貴州省商業廳文件,黔商(85)工字第37號》習酒公司檔案(1985年)
《習水縣人民政府辦公室,習府辦(1985)第080號》習酒公司檔案(1985年)
《樹立新目標,再上新台階》陳星國 習酒公司檔案(1992年)
《改革大潮中的習酒公司》陳星國 習酒公司檔案(1993年)
……
哪位有習酒老酒?
習酒公司
即日起開展老習酒鑒定與收藏活動
7月7日,貴州習酒公司主辦的「習酒?老酒鑒賞與收藏」活動將在貴陽凱賓斯基酒店舉行,這是該系列活動的第一場,在接下來的四個月時間內,該活動還將轉戰廣州、杭州、鄭州、濟南、北京、西安、遵義等城市,把「習酒老酒鑒賞收藏」的知識和熱潮,散步到全中國。另據了解,習酒公司延請國內最大的收藏機構「北京歌德盈香股份有限公司」參與本次活動,到現場的老酒不止可以鑒賞評估,條件合適的話,亦可與歌德盈香進行交易。
習酒建廠於1952年,迄今已經66年,66年以來大量散布在民間的各種老習酒,已經被收藏界和白酒愛好者追捧到了很高的價位。本次習酒公司組織這次「習酒?老酒鑒賞與收藏活動」,有兩個核心目的,一是分辨習酒的收藏價值和品質氣韻,二是幫助消費者評估藏品的市場價格。
另據了解,習酒公司本次「習酒老酒鑒賞與收藏活動」自即日開始,將於10月中旬結束,時間跨度4個多月,地域遍布大半個中國。活動分為「線上」和「線下」兩個部分,其中線上部分,消費者可以通過網路、電話等通訊方式,向習酒公司公布的官方聯絡平台報備,習酒公司組織專家團隊對藏友的產品進行免費評估。其中代表性的產品,將有機會參加習酒公司組織的地面活動,地面活動以價格競猜、中途抽獎、習酒品鑒等方式構成,目的是與消費者進行全方位多角度零距離的友好溝通。
另據此間業內專家分析,習酒之所以得到收藏界的追捧,得益於它一以貫之的高品質和日益張揚的品牌感染力,一瓶1965年以前生產的郎牌習酒,價值超過一百萬元,而一瓶1965年左右生產的紅衛大麴,價值也超過20萬元,1983年生產的老習酒,價格也達到了3萬元左右,有興趣參加的消費者和藏友,可以掃描本版二維碼或撥打電話:0851-84856659諮詢詳情。
在左下方「最新活動」一欄,
點擊「老酒收藏鑒賞」進入報名頁面,
點擊「報名通道」即可報名。
撰文:肖科 攝影:趙彎彎 杜青衣 張煒
圖片:習酒公司資料圖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貴陽晚報 的精彩文章:
※2.62公里!遵義最大城市立交橋全線通車!直通機場高速
※六盤水八旬老嫗住在山洞中長達半個世紀
TAG:貴陽晚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