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粵菜的特點是本味先行、不時不食,自然的味道最受歡迎

粵菜的特點是本味先行、不時不食,自然的味道最受歡迎

食物本味就是「原味」,也稱「自然之味」,清代著名美食家袁枚的《隨園食單》指出,「一物有一物之味,不可混而同之」,說的就是重視原味的問題。

粵菜強調烹出自然鮮味,鮮中又帶有咸、酸、辣。在烹調過程中,基本只會用到姜、蔥、糖、鹽、生抽、米酒、澱粉和油等調味品。廣東臨海,烹調新鮮的海鮮是粵菜的特長。在廣東人看來,香料是用來掩蓋食材不新鮮的味道的。海鮮本身就已經各有獨特之味,在烹制過程中保持其原味就好,調料只是作為一種佐料,使其本味能夠更好地發揮出來。以蒸魚為例,只需加少量生抽、姜和蔥,帶出海鮮的自然鮮甜味就可以了。

為保證食物的鮮味,廣東菜使用的豬、牛肉通常是來自當日被宰的豬、牛;雞鴨經常是數小時前才宰殺,而魚更會被放在魚缸內,等食用時才烹調……所以在粵菜館中,通常服務生會把生猛的魚蝦拿到客人桌前,以證明食材在烹調前是本味先行,不時不食2活的。所以,吃廣東菜有一個簡單法則:香料的用法與用量和食物的新鮮程度成反比。

粵菜還有個顯著的特點,它可謂是中國菜系中最強調時令概念的,有「不時不食」之說,也就是說,非適時當令的食物不吃。例如,魚以秋鯉、隆冬鱸為佳,蝦有清明蝦,而蛇以「秋風起三蛇肥」為優選標準,蔬菜中有「北風起,菜心甜」、「筍分四時」的說法,客家菜還有「冬羊、夏狗、春雞、秋鴨」等等說法。從口味的要求來看,夏秋力求清淡,冬春偏重濃醇,就已顯現出粵菜的季節時令特色;從用料上來看,更重「時令之選」,從果蔬、禽畜肉到水產、海產,都有著一套「什麼季節最適合吃什麼」的說法,而且以滋補、養生為目標,形成了品種繁多的滋補菜式和葯膳湯飲。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美食與時尚生活 的精彩文章:

炎炎夏日,爽口涼拌菜無疑是最好的選擇

TAG:美食與時尚生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