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最高級的善良,是賦予孩子這四點自我保護的智慧

最高級的善良,是賦予孩子這四點自我保護的智慧

圖片來源網路

在《論語·陽貨篇》中有這樣一段記載:

陽貨想會見孔子,孔子不想見他。於是,陽貨想了一個辦法,給孔子送去蒸熟的小豬。

根據當時禮尚往來的原則,孔子在收到禮物以後,應該登門拜謝。但孔子不想見這個人,就趁他不在家的時候去拜謝他,結果,孔子在路上遇上了陽貨。

陽貨對孔子說:「來,我有話要跟你說。」陽貨接著說:「有才能卻懷著不用而聽任國家迷亂,這可以叫做仁愛嗎?

孔子說:「不可以。」

「喜歡參與政事而又屢次錯過機會,這可以說是聰明嗎?」

孔子:「不可以。」「時間一天天過去了,歲月是不等人的。」

孔子說:「好吧,我答應你去做官。」

陽貨,是魯國「三桓」之一季氏的家臣。季氏幾世把持魯國政權,而陽貨又是季氏家臣中最有權勢的人,他掌管著季氏的家政。季平子死後,他又專權管理魯國的政事。陽貨曾經囚禁季桓子而專國政,後來他與公山弗擾共謀,殺害季桓子,失敗後逃往晉國。

陽貨自知自己不得人心,便想籠絡孔子,以此來掩蓋自己的醜行。但是,孔子並不想與他為伍。

因而,陽貨想了一個計策——「歸孔子豚。」

「大夫有賜於士,不得受於其家,則往拜其門。」大夫對士有所賞賜,當時士如果不在家,不能親自接受拜謝,便得親自去大夫家答謝。

這是古代的一種禮制。陽貨正是利用此禮制,趁孔子不在家時,便送去一隻蒸豬,以此逼迫孔子去拜見自己。

面對這樣一個有權有勢,但卻不遵守禮制的「亂臣賊子」,孔子沒有屈膝投降,也沒有硬碰硬。孔子也探聽到陽貨不在家,才去答謝。

孔子的做法是明智,這樣既沒有違反禮制,也沒有為違背自己的原則。

不巧的是,他們在半路遇見了。

陽貨頤指氣使地招呼孔子,孔子只能站在那裡,聽這個道貌岸然的人教育他什麼叫仁心,什麼叫智慧。

有人說,夫子也不過如此嘛。面對權貴,也只能垂手而立。甚至連他的弟子子路也說:「未同而言,觀其色赧赧然,非由之所知也。」分明不願意同這個人交談,卻勉強和他說話,臉上有露出慚愧的顏色,這種人,我是不贊成的。

子路的話應該是我們大多數人都想表達的看法。

圖片來源網路

我們若能坐下來靜思一下:明知對方集權勢於一身,我們為何還要以卵擊石,做出不必要的犧牲?

為了一時之志氣,棄性命於不顧,你這不是品德高尚,你這是格局太小。孔子的志向是在全國推行仁政,他希望三代之惠政能重現。而要實現這樣的志向,就必須全其身。

孔子認為能在亂世中保全自己的性命,是一種智慧。而這種智慧,也正是我們現在的孩子所欠缺的。

一則關於19歲的甘肅女孩跳樓,不幸身亡的新聞,在網上流傳。

李奕奕,一位高三女生。因晚自習期間胃疼,到教師宿舍休息。她的班主任吳永厚過來看望。不料,此時停電了。

吳永厚藉此機會,心生歹意,對自己的學生做了無恥的事情。事後,李奕奕向自己學校的心理老師求助。奈何這心理老師也是個沒有職業操守的人,他不顧李奕奕的反對,私自告訴學校領導。而這領導卻打著學校聲譽的旗幟,勸說李奕奕不要聲張此事。吳永厚也請求李奕奕能原諒他,理由就是因為李奕奕是一個善良的人,會放他一條生路。

各種壓力,各種勸說,各種道德綁架,李奕奕妥協了,她重新回到學校上課。但是,此時的她已不再能如當初一樣對未來充滿希冀,也不能若無其事的聽課。因為講台上那個道貌岸然的老師,實在令她作嘔。

心靈深處的決堤,不是衝垮別人,就是淹沒自己。不幸的是,李奕奕淹沒了自己。

她離開了校園,走進了社會。但是,那可怕的陰影卻一直尾隨著她。她也許是實在支撐不下去了。終於選擇用自己最後的掙扎去擺脫內心的煎熬,她選擇了以死抗爭。

我們千萬不要小瞧了這個社會的冷漠。

生前的李奕奕本已備受傷害,而臨死的她卻還要被那群冷漠的看客各種嘲諷。言語的暴力甚過拳頭百倍,後者尚可恢復,而前者卻貽害無窮。

我們譴責班主任的無恥行為,批判心理輔導老師的無德,指責校領導的敷衍行徑,怨憤那群無情冷漠的看客。當然,這些人的所作所為確實給女孩造成了直接的傷害,甚至可以說是他們把女孩推向了深淵。

但是,卻沒有人去告訴這個女孩,當被人侵犯你時,你要知道反擊,你要有保護自己的能力。

圖片來源網路

一、不要做唯唯諾諾的乖乖女

你要告訴自己的孩子,當有人侵犯你時,在安全範圍以內,你要敢大聲的喊出來。

李奕奕當時是在教書宿舍休息,離班級應該很近。設若當她發現班主任的異常行為能大聲喊出來,也許就不會有這樣的悲劇。

也許有人會說這樣的方式可能會毀了自己的名聲,同時也毀了班主任的名聲。

首先,自己的名聲會不會毀,不一定。但是,如果擔心這位老師的名聲會毀了,那就有些擔心的多餘了。

對惡人的善良,就是對自己的狠毒。

我們的孩子的確需要有一顆善良的心,但是,你要告訴她,你的善良要有底線。永遠不要因為善良,而做一個唯唯諾諾的乖乖女。

圖片來源網路

二、不要硬攻,要會軟反抗

如果對方很強悍,很危險;如果你所處的環境不允許你大聲喊出來。那麼,你要懂得用自己的智慧去軟反抗,而不是以卵擊石的硬攻。

面對霸道無禮的陽貨,孔子沒有指著鼻子罵他是亂臣賊子,雖然他心裡一直是這麼想的。他「脅肩諂笑」,「洗耳恭聽」。

有人會笑道:「孔夫子不過如此,也是個膽小怕死之徒。」

殊不知,僅此一件事就可以看出,聖人一言一動,均顯其行事處世中的智慧和高明。他不僅能堅持自己原則,而且睿智地處理了這件事。這樣的精彩形象放在今天,依然很有教育意義,令人佩服。

所以說,真正的仁者,一定是有大智慧的人。而這大智慧更多的時候就體現在怎麼保全自己,如何曲中求直。

三、要選准求助對象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說:「德高為師,身正為范。」

但是,在這個「師流成河」「橫師遍野」的社會,德才兼備的「師」還有幾人呢?

李奕奕在事後的第二天找到學校的心理輔導老師求助,這本來沒有錯,學校的心理輔導老師當然是為學校的孩子解決困難的。但是,她高估了這位老師的職業道德,她低估了這位老師的利益慾望。

學校的利益,領導的壓力,同事之間那所謂的交情,最重要的是自己的職稱考核,種種理由都會主導這位老師出賣自己的患者,枉視自己的職業素養,做出他最不該做的事。

所以,我們一定要告訴自己的孩子,有困難時,選准求助對象是一件至關重要的事。

圖片來源網路

四、及時跟父母溝通

這是最重要的一點了。

現在我們的孩子都有自己的小秘密,身為父母的我們當然也應該尊重孩子的隱私。但是,我們要引導孩子去辨別什麼是小秘密,或者小隱私,什麼是亟需解決的問題。

如果李奕奕能及時的將這件事告訴自己的家長,而不是獨自面對,獨自承擔。而她的家長也能及時的到學校去反應這件事,或者說去律師事務所求助,也許就不會有這樣的結局,至少不會有這麼嚴重的結局。

當下,我們的周遭瀰漫著各種各樣的戾氣,我們不能讓外在的戾氣傷害自己。如果我們想保護好自己,保護好自己的親人,首先就要賦予他們保護自己的智慧。

作者:明眸,京博國學外聘作者。

※ 本文系京博國學原創,轉載請註明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京博國學 的精彩文章:

莊子:兩則寓言,道盡人間生存之道
董卿:真正的高貴,是優於過去的自己

TAG:京博國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