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種足球夢叫「父與子」 老國腳張效瑞沒走上世界盃賽場兒子幫他完成
張效瑞資料圖片
張廉夷吾在俄羅斯
蒙牛
選送的小球童,作為一個「球二代」,張廉夷吾帶著兩代人的世界盃夢,第一次踏上了世界盃的舞台。
讓人扼腕的「中國馬拉多納」
1993年,中國足協為培養後備力量衝擊2000年奧運會,精心挑選了29名小球員前往足球王國巴西接受高水平的足球訓練,這是中國足壇首次大規模的「洋務運動」。這支日後被稱為「健力寶一代」的球隊曾承載著中國球迷無限的希望,而張效瑞是其中公認技術最好的球員,被稱為「中國馬拉多納」。
1997年那屆國家隊,至今仍被冠以「最強一代」的稱號,當年國足在戚務生的帶領下衝擊法國世界盃決賽圈,在亞洲區預選賽小組賽階段,中國主場1∶0戰勝土庫曼那場比賽中,張效瑞、李鐵、李金羽、隋東亮同時登場,這也是健力寶「四小天鵝」首次同時出現在場上。然而,在十強賽倒數第二場,國足教練組「保平爭勝」的戰略弄巧成拙,最終,張效瑞和國足一同遺憾地倒在了通往法蘭西的道路上。
在國家隊的舞台上,張效瑞入選過戚務生、霍頓、米盧等幾任主帥的國奧隊、國家隊,但因為傷病困擾,個人技術特點和當時高舉高打的戰術不太吻合,並無出彩表現。對於張效瑞這個技術一流的球員,足壇一致的評價是「可惜」。張效瑞在退役後一直從事教練工作,目前是中超俱樂部天津權健教練組的成員之一。
兒子練足球從來不用督促
有一種足球夢叫「父與子」,張效瑞就是代表人物之一,如今,他的兒子也出現在了足球場上。
張廉夷吾今年8歲,張效瑞告訴記者,孩子最初接觸足球是在兩年前,他並沒有特意安排孩子學足球,而是完全依照孩子的興趣愛好。「一來可能男孩子都喜歡踢足球,二來我從事足球工作,兒子耳濡目染吧,開始就是玩,後來對足球的興趣越來越濃,就正經練了。」張效瑞說。
張效瑞工作之餘在天津成立了一家少兒足球俱樂部,學校沒有訓練的話兒子就到自家的少兒足球俱樂部練。「這個階段孩子對足球比較痴迷的,積極性也高,練球根本不用我們督促。」作為曾經的職業球員,張效瑞深知練足球是個苦差事,不過在他看來孩子吃點苦有益於成長。「我覺得孩子踢球不僅僅是學技術,通過足球可以學習很多品質,比如團隊意識、團隊精神、不服輸、吃苦耐勞的精神都可以在足球中學到。」張效瑞說。
張效瑞只要有時間,都會上場給兒子指導,孩子踢比賽,他也會抽時間去觀戰。「平時我對他講得挺多,訓練時要求也嚴厲,我覺得既然要練就嚴格起來,現在正是打基礎的階段,練的都是基本功,停球、傳球、帶球、射門、決策。如果基礎打不好的話,比賽中就談不上技戰術能力的轉化。」
好材料?踢兩年才知道
未來是否希望兒子繼承自己的足球之路?張效瑞笑著說:「我當然希望他能踢出來,但我的教育理念是開放式的,未來走不走職業道路完全遵循他的意願。」在張效瑞看來,畢竟孩子現在還小。
「等孩子再練兩年,要是真心喜歡足球,還想繼續走這條路,我會好好評估他的天賦和技術。如果真是這塊材料,肯定會好好培養他,給他創造好的上升空間,要是以後孩子不想踢了,我也不會逼他。」不過,對於兒子現階段的足球水平,張效瑞的評價還是很高的。「兒子除了對足球充滿熱情,基本功和智商跟同齡孩子相比都要強一些。」
「我跟他這麼大的時候剛接觸足球,他比我那會兒強多了。」張效瑞說,世界盃期間,他在俱樂部無法抽身,不能陪伴孩子前往俄羅斯。「這個機會很難得,讓他出去感受一下世界盃的氣氛,相信對他的未來會產生很深刻的影響。」
沿著父輩道路走下去
2008年,張效瑞退役走上了職業教練的崗位。張廉夷吾告訴記者,他是通過比賽視頻,才知道爸爸曾經是一位技術出色的中場大師。「學習足球一方面是因為自己的喜好,另一方面是因為爸爸,希望以後能成為像他一樣優秀的足球運動員。」張廉夷吾告訴記者,父親不僅是他的足球導師,更是他崇拜的對象。
張廉夷吾在場上的位置是前鋒和邊路,不過他身體比較瘦小,在場上更多的是需要像爸爸一樣依靠技術取勝。私下裡,張廉夷吾經常會練習一些酷炫的技術,只為了能讓父親看到,讓他為自己感到驕傲。比賽場上,他會時刻尋找父親的身影,獲得成功的喜悅第一時間想跟爸爸分享。張廉夷吾說,自己還有一個小球迷——他的雙胞胎妹妹,每場他去參加比賽,妹妹必定像小尾巴一樣跟著媽媽去看,為他加油打氣。
張廉夷吾說,由於爸爸平時非常忙碌,陪伴他的時間不是很多。張廉夷吾的目標是進入天津權健俱樂部,「這樣我就能進入爸爸的梯隊訓練,因為我更喜歡跟爸爸學習踢球」。
雖然張廉夷吾還是個懵懂的孩子,但他已堅定了自己的足球夢,「我想沿襲著爸爸的道路走下去,之後超越爸爸」。
皓言皓語


※陳潤兒:完善公共文化服務體系 豐富人民群眾文化生活
※鹿邑「好母親」24年不離不棄照顧重殘女兒 詮釋人間大愛
TAG:大河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