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蘭亭序》的那些秘密

《蘭亭序》的那些秘密

王羲之書法名作《蘭亭序》,最著名的三件摹本全部收藏在北京故宮,其中有兩件計劃在今年與觀眾見面。有人要問了:既然是摹本,就表示不是王羲之的真跡咯?那有什麼珍貴的?原因有兩點:

一、王羲之沒有真跡存世。

「書聖」王羲之生活在東晉,距今1700年了,一個字沒留下來是可以原諒的。現在能夠見到的王羲之墨跡全是後人臨摹的,但唐宋時期的古摹本也只有一二十件而已,極其珍貴。2010年,草書《平安帖》拍出3.08億元天價,用「一字千金」形容都不夠貼切—全帖只有4行41字,一個字價值750萬元,按本周金價可以購買30公斤黃金!

圖/王羲之手札《喪亂三帖》

二、存世尺牘手札摹本基本都是信函,大多約一尺見方。

篇幅不超過一百字,內容多為家長里短,文意支離破碎,什麼看到雪景就想起你啦(《快雪時晴帖》,台北故宮藏),聽說姨媽去世深感悲痛萬分(《姨母帖》,遼寧省博物館藏),得知祖墳被刨真是悲催至極(《喪亂帖》,日本宮內廳藏)等等,都是生活心情寫照。對比起來,《蘭亭序》固然是極品。

那麼,這篇在書法史上佔有神位的文稿究竟寫了什麼?

一、「曲水流觴」玩得盡興!

東晉時,人們已經有了在農曆三月初三歡度上巳節的傳統。這一天的重要活動是到河邊行修禊(音細)之禮,其實就是在水邊嬉戲,有洗去穢氣的寓意。等洗乾淨了,還可以坐在小溪邊玩個遊戲。把酒杯放到水裡,讓它自由漂流,停在誰面前,誰就得喝酒,美其名曰曲水流觴(音商),觴就是酒杯的意思。文人雅士玩得更高級些,酒杯停在誰面前,誰就得作詩,憋不出來就得喝酒。看看人家,把高雅玩的。見下圖:

圖/文徵明《蘭亭序圖》局部,遼寧省博物館藏

二、「貴族斗詩」風雅極致

東晉穆帝在位時的永和九年,也就是公元353年的上巳節,王羲之組織了一次曲水流觴活動,地點選在會稽郡山陰縣(今浙江紹興)的蘭亭。有四十多位社會名流到場,其中兩位大家很熟悉:指揮淝水之戰的謝安和王羲之的小兒子王獻之。值得一提的是,同為大書法家的王獻之當天是一首詩也沒憋出來啊,有沒有覺得很丟面子?也難怪,畢竟他還不滿十歲呢!

這撥貴族名流事後將當天創作的新詩編成一部詩集,請王羲之作序,這就有了我們熟知的《蘭亭集序》,又名《蘭亭序》。

圖/《蘭亭序圖》中的王羲之

看上圖,這是明代畫壇巨匠文徵明創作的另外一幅《蘭亭序圖》,現藏北京故宮。畫中茅屋內的紅衣文人大約就是王羲之吧!

3

蘭亭雅集是山寨版?

有意思的是,隨著世事變遷,人們還真忘了這撥名流的詩作,只記得王羲之寫的序言了。據魏晉名流故事集《世說新語》記載,《蘭亭序》在當時就口碑極佳,有人稱讚此文可以媲美石崇的名作《金谷詩序》,甚至有相似之處,用今天的話來講,有山寨嫌疑。

故事的主人是大富豪石崇,西晉人,他最有名的事迹不是寫文章,而是炫富。為了跟皇帝的舅舅王愷比誰有錢,石崇家裡拿蠟燭當柴禾燒,又用錦緞在街面掛了五十里,就為了好看。客人在他家上廁所,剛進去就趕緊退出來,因為裡頭裝修太豪華,讓人以為是卧室。

圖/《金谷詩序》現場

石崇在都城郊外建有一座私家園林,名為「金谷園」,漂亮得難以形容。公元296年,他召集三十位社會名流在裡面遊玩作詩,大美男潘安也在其中。眾人事後出了本詩集,請石崇作序,這就是《金谷詩序》。

在今人看來,王羲之性情高潔,石崇鄙俗無比,兩人怎可相提並論!那麼王羲之本人怎麼想呢?按照《世說新語》的說法,王先生聽說有人覺得《蘭亭序》堪比《金谷詩序》、認為他的文采足以媲美石崇,便立刻「甚有欣色」—看把他美的!應該說,石《序》和王《序》分別代表了思想史上的兩個階段,石《序》代表的是魏晉時期人對生命的憂懼感,王《序》則代表了東晉人對這種憂懼一定程度的超越,所謂「後之視今,亦尤今之視昔」,已包含有「人生代代無窮已」的意思。

王羲之這樣的生命觀很明顯地具有哲學思考意味,也是他「仰觀宇宙之大,俯察品類之盛」而得到的啟悟。

來源:CCTV4國寶檔案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閑時說書 的精彩文章:

TAG:閑時說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