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美文 > 原來「餓」也是一種養生,快來試試這套「輕斷食」法

原來「餓」也是一種養生,快來試試這套「輕斷食」法

原來「餓」也是一種養生

 行雲流水

金甲組合 

00:00/03:11

根據日本人的研究成果,如果一個人感到餓意後,只要一個小時後不進食,之後身體就會出現一種叫「長壽基因」的物質。這種物質,具有強大的修復功能,對身體益處頗多。在後續的跟蹤中,適當餓肚子的那組人,比餐餐飽食的人,平均壽命和健康指數都要高出很多。

其實根據很多國家的研究,在人類的長壽因素中,不可少的一個要素,就是適當餓肚子。

感冒後,如果清一清腸胃,適度餓肚子,反倒容易痊癒。若是一味想著補充營養,多吃點東西,好增加抵抗力,結果反倒會加重感冒。

再比如,大多數人都有脾胃虛弱的問題。脾虛胃寒,也都是飲食無度引起的。脾胃長期處於過勞的狀態,得不到適當的休息,功能自然日益消退。久而久之,就成了脾胃虛寒的狀態。

所以我們要想健康長壽,還需遵循古訓,做到『食飲有節』,五味清淡可養五臟。

什麼是「輕斷食」?如何做才科學?

輕斷食:也叫「間歇性斷食」,是指有時正常吃,有時少吃。目前,全球流行的輕斷食主要分為4個類型:

1、隔日斷食法,一天正常吃,隔天食量降到25%~50%;

2、5:2斷食法,一周中有5天正常吃,其他不連續的兩天為 斷食日,食量降到25%~30%;

3、果蔬汁斷食法,1個月內選擇不連續的2~5天斷食,只喝白開水、果蔬汁和蔬菜湯,每日攝入熱量控制在300~500千卡;

4、日內斷食法,一天的16個小時中不吃東西,其餘8小時正常進食。

輕斷食從何而來?

我國《黃帝內經》中就有食忌療法、飢餓療法的記載。起源於先秦的辟穀養生,禁食就是其中一個基本要求。只不過,辟穀中的禁食要求不吃東西、只能喝水,還要在禁食的基礎上進行服氣、導引等氣功練習。《紅樓夢》中也有針對斷食治病的描寫,比如第53回中寫道:「無論上下,只略有些傷風咳嗽,總以凈餓為主,次則服藥調養」。

現代醫學上的「禁食療法」誕生於18世紀的歐洲。

1820年,德國奧托布辛格博士把禁食作為獨立療法用於臨床,並在漢諾威建立了第一家以此為主要治療手段的醫院。

此後,德國、法國、義大利等相繼制定了禁食療法相關標準,並設立專門的禁食醫院。據報道,每10個德國人中就有1人接受過禁食療法。

近年來,輕斷食概念的流行離不開一個人和一部紀錄片。2012年,英國廣播公司將醫學博士麥克爾·莫斯利與600人共同實踐輕斷食的經歷,拍成了一部名為《進食、斷食與長壽》的紀錄片,獲得極高收視率。麥克爾·莫斯利趁熱打鐵,出版《輕斷食》一書,獲得眾多歐美明星的追捧,輕斷食隨即成為一個時尚風潮,席捲整個歐美。據報道,該書已發行36個版本,在80多個國家暢銷,成為義大利、丹麥、巴西、印度等地的年度暢銷書,全球6億人受其影響投身輕斷食。

輕斷食不等於什麼都不吃

有些人對「輕斷食」並不真正了解,以為就是「絕食」、「不吃飯」,那就大錯特錯了。

中醫禁食療法創始人秦鑒教授表示,「禁食療法」通常指:在一定時間內,除了適量飲水、通過進食少量低熱量攝取營養外,不吃其他食物,僅僅依靠體內的能量儲存保障生命活動的需要,以此來治療或預防某些疾病。

他的團隊在研究中發現,禁食療法能很好地緩解不少慢性疾病的癥狀,其中在治療便秘、脂肪肝、高血壓、脂代謝紊亂、肥胖和體重控制、骨性關節炎、風濕性關節炎、銀屑病、睡眠呼吸暫停綜合征等疾病時效果很好。

禁食療法最主要的作用是減重,體重每降低3%~5%,對血糖、血脂、血壓等指標的控制都有效果顯著。可以說,禁食療法的確有助於預防某些代謝性疾病。

內分泌專家、江蘇省中西醫結合醫院副院長劉超是斷食的體驗者:體重下降,血糖血脂有改善

從2012年開始他研究「限食療法」,研究前他自己先體驗了一把。這次體驗分為3個階段:緩衝期2天、限食期5天、恢復期2天,不是不吃,而是限制熱量攝入。一般來說,成年、輕體力勞動的男性每日推薦攝入熱量2250千卡。在緩衝期和恢復期,劉超每日攝入600千卡熱量,而在限食期,僅為300千卡。劉超告訴記者,飢餓感是最大的考驗,從緩衝期開始,他就想念各種美食。到了正式限食的第一天,他喝完杯里的米糊,還要用水再衝下杯子,不捨得浪費一點食物。從嚴格限食的第4天起,劉超開始覺得精神煥發,對食物不像之前那樣急不可耐。9天堅持下來,他體重減了4公斤,腰圍減了8公分,原本略高的血糖、血脂恢復正常。

輕斷食對身體的好處

1、減輕體重

研究表明,每周堅持2天輕斷食,可降低肥胖者的體重、體脂率、腰臀比。多數男性在科學合理地限制飲食一周後,體重會下降5~7公斤,女性下降3~5公斤。

2、促進血液循環

輕斷食有促進血液循環的作用,利於增強全身組織血氧供應。

3、幫助控制血糖

輕斷食在短期內不能有效降低血糖,但可提升胰島素敏感性,利於防治糖尿病。

4、降低「壞膽固醇」

輕斷食可降低「壞膽固醇」和甘油三酯水平,卻不影響「好膽固醇」水平。

5、預防老年痴呆

每周堅持兩天輕斷食,控制熱量攝入,會對大腦產生積極影響,預防阿爾茨海默症(俗稱「老年痴呆」)和帕金森症。

6、疏解不良情緒

國外研究發現,52例患有慢性疼痛的患者,在經歷為期兩周的斷食療法後,超過80%的人抑鬱、焦慮程度得到緩解。

7、減少患癌風險

輕斷食利於降低身體氧化應激水平,而氧化應激水平和糖尿病、心臟病和癌症等慢性病的發生、發展密切相關。

英國南曼徹斯特癌症預防中心研究發現,每周堅持2天輕斷食可降低乳腺癌風險。

適合中國人的「輕斷食」法

中國人的飲食是煎炒大於蒸煮,所以一般油脂都比較多,調味料也比較豐富,容易造成血脂升高和體重上漲,此時大家不妨試試短期輕斷食,比如一周中的周三和周六實行輕斷食。

斷食當天,只吃清爽的果蔬或米粥。也可以吃點不加油和糖的煮水果、蔬菜湯,無油的稀粥稀糊等等。

若感到飢餓,可以加喝一小碗雜糧糊、蔬菜小米粥等,但不要加鹽和糖。可進行散步等輕體力運動,保證每日3000~3500毫升飲水量,此後,進食逐漸從軟到硬,從少到多,從清淡到正常,盡量維持低脂的健康飲食狀態。

輕斷食不是簡單的忍飢挨餓,而是改變生活方式的一種契機,也是和身體交流的一種方式。

輕斷食時,不僅要創造一個健康、安詳的生活環境,遠離不健康食物,調整情緒和睡眠,還要調整人際環境,給自己更多正能量。

輕斷食應注意以下幾點:

1、輕斷食不是不吃東西,斷食期間也要保證低熱量的營養攝入;

2、輕斷食要與運動結合,可進行散步等強度較小的運動,避免劇烈運動;

3、輕斷食不能只考慮熱量不考慮營養。

輕斷食比較適合肌肉較壯、身體超重、腰圍過大、血脂升高、胰島素敏感性下降,且控制食量能力較差、工作忙碌沒時間調整飲食的人。

孕產婦,抑鬱症和晚期腫瘤患者,身體過度消瘦、營養不良的人,年齡在 18 歲以下、70歲以上,患有嚴重心腦血管、精神障礙、慢性感染疾病的人,不宜貿然嘗試輕斷食,應諮詢醫生。

來源:綜合網路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詩羊羊 的精彩文章:

六大生活壞習慣容易使人衰老,你有幾個呢?
73歲的瑜伽奶奶,堅持瑜伽13年,從身材到心態完勝18歲少女

TAG:詩羊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