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 > 我為什麼那麼討厭「陪讀媽媽」這個頭銜!

我為什麼那麼討厭「陪讀媽媽」這個頭銜!

哪個陪讀媽媽不期待娃爬藤?

最近忙到飛,忙著全職學英語,忙著搞點小事情,忙著偷閑去做義工。飛奔的路途中邂逅幾個新認識的富太太,得知我還有個11歲的女兒在家嗷嗷待哺,都打趣道,大陸媽媽來溫哥華就應該好好當「來溫司機」和「教育情報員」,把「陪讀「這項偉大的事業好好完成。我還來不及好好點個頭,對方已經用透視眼把我的內衣品牌都看出來了,然後緩緩說一句「你還年輕,忙點也好……」

此話有深意,我懂。

我更懂的是,全身心投入「陪讀」行列的大部分媽媽們,都陷入了「犧牲精神自動營造苦水機制」,只要一聊起自己孩子,無分階層,無分財富,說的第一句話就是:我都受了這麼多苦,只要Ta將來有出息(爬入藤校)就好!

一旦孩子不爭氣,不省心,陪讀媽媽們的憤怒簡直爆破天際!如果國內老公再不省心,那宇宙大爆炸都不夠用。

對啊,都犧牲了這麼多,沒有求到Happy Ending,誰樂意啊!

再說了,你都到了溫哥華,你沒有爬藤夢想,你不去私校溜達溜達,你逗誰呢!

陪讀就是陪著教育賽跑

我不是沒有體嘗過這種滋味。

去年春天,我和女兒一起到溫哥華,看著周圍媽媽3點前都悠悠閑閑地美美甲,逛逛店,喝喝茶,好像很是愜意,我仰天長嘯,終於來到人類最適合居住的地方了!

可是沒過幾日,我就發現這些清閑的媽媽一到下午三點就立刻腳踩風火輪,啪得一聲發射出門,不辭辛勞地把娃兒往各個遍布在大溫地區的所謂優質教育機構運送,三百六十五天颳風下雨無間斷,私校,藤校,AP、IB、SSAT、Leadership、機器人、各種新詞兒讓我google手不離機。

以各種方式成功的精英們到了溫哥華,對孩子的成功路線設計驚人的一致:爬藤!在這條路上,錢能解決的都不是問題,錢不能解決的才是真正的問題!

我看得目瞪口呆,對自己竟抱著來溫哥華散養+「平(貧)民」的教育憧憬羞愧不已。

我心想,成功人士們都把培養子女當成家族大事業了,肯定是有其成功的道理的,我也不能落後,必須把」陪讀「這項事業干好,讓孩子在海外功成名就,光宗耀祖。

陪讀媽媽比孩子更愛讀書

陪讀陪讀,古時書童陪太子,今日媽媽陪孩子。都是人中龍鳳,未來春藤,必須認真對待。

我擼起袖子,立刻開工。課後俱樂部三個不嫌多,五個剛趕上平均值,數學、英語、中文,科學、儀態、演講、運動樣樣都要抓。女兒不喜歡上課後補習班,沒關係,我來,誰讓咱還算讀過幾年書!陪讀,陪讀,你不讀,能對得起這職業嗎?

女兒早上一出門,我立刻打開Google研究學校的教育內容,翻看她的在校試卷,琢磨下次如何改進能從A到A+,又順便把她沒解出來的英語數學題……解出來,不容易。女兒一回家,我立刻把自己精心研究過,整理好的一摞學習資料往桌上一擺,讓她挨個兒自己挑,先後順序不管,只要做完就成,仁慈吧!

沒怎麼上過補習班的女兒起初很激動,很為媽媽老師這個角色興奮,可是新鮮勁兒不到三個月,她就毛了。

為什麼呢?

第一,她發現我要求很高!以前95分我就笑得裂開嘴,現在都A了我還會追一句,怎麼沒得A+啊!對啊,我都幫忙做了那麼多學習的基礎工作了,她不趕緊出點傲人的成績怎麼對得起我多年苦讀的文憑?

第二,她發現我比以前容易生氣,學習節奏一沒跟上我就急!沒錯,我有期待啊!我把噴香的飯菜準備好,我把課桌整理收拾好,我把一切的一切都準備好了,我只要她回來好好讀書,可是她一轉身就拿著ipad或者干閑事去了,誰見誰不想滅啊!

第三,她發現我很愛跟她叨叨大道理,「人生少年志要遠」天天掛嘴上!難道不應該嗎?我背井離鄉,我語言不通,我體察在異國不易,一不小心開車出門拐個彎沒處理好都會被種族歧視,我不趕緊激勵出她發奮圖強的上進心,將來怎麼混入西方主流社會?

一句話:扔個石子兒下水都要泛個泡兒,我這都扔金子了,孩子你總該開竅了吧!

陪著陪著,陪成孩子最近的敵人

有一天晚上,因為她不願意背英語,我們爆發了一場戰爭,我脫口而出:我為了你跑這麼遠,啥也不幹,你就這麼氣我,我值得嗎?正在抽泣的她突然停住,看著我說:媽媽,你不是說你也想要來溫哥華嗎?難道你只是為了我嗎?我不要你為了我做你不想做的事情。我不想要這樣的媽媽!

我好像被一盆冷水從頭澆下。

「我不要你為我做任何你不想做的事情」,年輕的我,也這樣朝父母、朝愛人、朝朋友們吼過。因為當我體察到其它人為了我,做出了他們不情願或不能承擔的事情,我就會壓力倍增,用勁兒逼自己,讓自己努力去追逐到可以與他們付出形成對等關係的結果,這樣我才甘心,我覺得他們也才會甘心。一旦那個壓力進入臨界點,我就想吼,我也會被別人吼。我們還把這稱為「最親密的愛人,就是你吼我我不介意,我吼你你也不介意」。但,這是一種真正健康的親密關係嗎?

而這種使勁吼的能量還驅使著我好像永遠停不下奔跑,因為我不僅僅是為自己而活,還為他人的期望而活。我們小心翼翼,生怕不成功,又生怕太成功掉下來,不敢上去,更不敢下來,卡在中間晃晃悠悠,這很難受,不是嗎?

陪讀,因為我們想給自己找個職業

我回想周圍朋友之前與我倒過的各種苦水,總結起來竟驚人的相似:陪讀之路多麼辛苦,在處處需要自己動手還要張口說Changlish的國家,人到中年要學修下水道,要自己除草,要驅車十好幾公里才能買到老乾媽!這些都忍了,可是整個家庭都說:我們把未來託付給你了!而你一出門一抹黑,發現個個私校都後門深似海,有錢你都捐不出去,你壓力不大?你不焦躁?那你就見鬼了!

可被託付給我們的「未來」呢?他們的焦躁和壓力誰來管?如果我們的幸福與成功指數是靠孩子的成績單,那孩子的成功和幸福指數的衡量標準是什麼?

我明明從女兒生下的第一天就承諾,我不要她為我而活。我明明說過,我不要她也小心翼翼的為別人活。

當我在她幼小需要日夜陪伴時,我沒有嫌她給我增添了麻煩,把她變成讓我無法在事業上大施拳腳的借口。如今她已經比小時自立一百倍,努力一百倍,我為什麼反而卻開始計較自己所謂的「犧牲」,硬要她通過各種努力參與各種資格考試來為我的「犧牲」買單呢?

難道是因為「陪讀」這項偉大的犧牲,讓我們內心裡已經開始計算這項投資的回報收益了嗎?又或者說,在異國無法再無法重新開始的中年我們,選擇讓「陪讀」成為新家庭事業女性們新的職業戰場?所以我們才要分秒必爭,大幹快上,急於一把就把孩子推到人生巔峰?

你要麼選擇重新出發

要麼讓孩子輕裝出發

這怎麼辦?時時刻刻自我按摩緩解焦慮,可又時時刻刻心生新的焦慮。

很困惑的時候,我認識了一個球友。

她說:芳芳,你在這裡做什麼?我隨口就答:我在這兒陪女兒讀書,你呢?也是陪讀媽媽嗎?她笑咪咪的看著我說:芳芳,我不喜歡當「陪讀媽媽」,這個給孩子壓力多大啊。我來這兒,是因為我喜歡溫哥華這個城市,不是為了陪孩子讀書,而是我為我的家庭選擇了這裡,我得感謝孩子們順應了我的選擇,和我一起在這裡生活和學習!

我後來才知道,她已經移居溫哥華十年,是我所居住地區的小政府管理董事會主席,是唯一的一張華人面孔。普通話NL不分的她卻通過和一個英國老太太學英語8年達到如今能流利的在小鎮議員大會碾壓各種老外。忙於公共事務的她還養育了兩個出色的孩子。

我說你這麼忙,孩子平日學習沒人管怎麼辦?她說:我就做好一個媽媽應該做的事情,不需要過分強調,也不失職就好。

那一刻,我被震了一下。

這是多麼不同的價值觀。她沒有為自己中年的艱難而找一個責怪他人的借口,她也沒有給孩子硬壓上一個必須成功的理由。改變一個新環境,接受一種新生活,這是整個家庭的共同選擇,如果有人做出了犧牲,也是心甘情願的我願意,而不是忍辱負重的我委屈。

我還是一個陪伴孩子的媽媽

但我有了自己要去的方向

好像就從那天開始,我忽然對陪讀媽媽這個詞產生了厭倦,或者說,我對自己被別人定義的角色產生了反感。女兒的需求還是排在我在加國生活的第一優先順序位置,但我開始不圍著她轉,我也放下了對她的那些暗暗隱藏著的期待。我等待著,她找到對自己的期待,從而去為那個期待發力。

我開始忙碌於自己的英語學習。我跟女兒說,我們已經決定生活在這個國家,這個地方,我想張口就能買我想買的奇怪東西,我想和歪果仁朋友開玩笑也是上下牙一碰就有,我還希望我的深度,我的趣味,我的幽默能讓別人懂,我也希望懂別人。只有把英語變成我的母語,我才會生活得如魚得水,自由自在。女兒點點頭,說,我也想這樣,所以我們一起來學習英語吧。

我也開始折騰自己的小事情,我又對女兒說,我們在任何地方,不是為了來索取資源,而是為了讓這個地方變得更好。我有幸經歷過不同的國家,接受過不同的教育,看過不同的科技發展和表現,如果我能把這一些不同的東西,帶給我在的任何地方,這應該是好事吧?女兒又點點頭,媽媽,我也想這樣,以後我也想為我生活的地方做貢獻。

從我脫離「陪讀」身份之後,女兒開始自己走路去上學,偶爾我跑去學校接她,她也說,媽媽,下次請不用來了,我沒問題的!

和好朋友一起每天穿過森林,走路回家,竟變成了她每天很愉快的一段小時光。是啊,和在汽車上從一個課後補習班挪到另一個補習班相比,確實很不一樣。格子人生,限制了孩子在叢林奔跑的生存能力,更毀壞了孩子的審美能力。

我不再想成為「美國、加拿大、英國、德國等聯合國陪讀媽媽成員之一」,我更不想用"陪讀"的犧牲壓力來綁架女兒,給她建立另一個無形的框架。我想要打破它,我想要力量平等的陪和伴,我想要做一個心甘情願的和孩子成長著,生活著的媽媽,努力把我們來到的這個地方,變成我們真正的家,不去想何日歸去,只想如何心安即家,卸下孩子的重負,讓Ta就像一棵樹,慢慢的紮下自己的根須,然後自由地往天空發展。

願無論在哪兒陪伴孩子成長的你們,也和我一樣幫孩子卸下這個「我為了」的重負,讓孩子為了自己而成長。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美國留學媽媽圈 的精彩文章:

勸70歲的父母工作,罰考95分的孩子,高凈值人群究竟在想什麼?

TAG:美國留學媽媽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