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崇禎自縊前,曾秘密安排四人逃命,卻為何安排皇后做這種事?

崇禎自縊前,曾秘密安排四人逃命,卻為何安排皇后做這種事?

「朕自登基十七年,雖朕薄德匪躬,上干天怒,然皆諸臣誤朕,致逆賊直逼京師。朕死,無面目見祖宗於地下,自去冠冕,以發覆面。任賊分裂朕屍,勿傷百姓一人。」

崇禎帝的這一句臨終遺言,雖難免有些許怒言之嫌,但「諸臣誤朕」這四個字可謂字字誅心,講的一點也不差,身為一國之君,崇禎在最後國破家亡的時刻,竟然號令不動一個臣子,反而成為人人拒之的災星,實在令人唏噓。

公元1644年,李自成信心滿滿地率領大順軍向北京進發,一路聲勢震天,浩浩蕩蕩。為何信心滿滿?因為李自成知己知彼,所以有底氣。他早就將農民軍安插在北京城的大街小巷搜集情報,監視京城的一舉一動。

崇禎亦有特務,但是他安排情報人員混進農民軍中,不僅沒有得到軍情,反而朝廷特務都被李自成策反。所以崇禎那邊得到的都是假特務反饋的假情報,而李自成則成功地策划了這一次信息戰的較量。

李自成覺得時機成熟,所以親率大軍進京,一路上的明軍和明將明官大都不戰而降,而百姓們更是夾道歡迎,為農民軍喝彩。這的確反映出了明廷之腐敗,但其實也僅此而已,對於崇禎而言,他不應該是被審判的對象,畢竟以一人之力是拉不回一輛重度腐朽的馬車的。

勢如破竹的農民軍讓崇禎坐立不安,有些慌了的大明皇帝開始病急亂投醫,搬出一些虛有其表的將軍抵抗李自成,但都失敗而終。隨後,崇禎又號召王公大臣們為國捐款軍餉,結果很尷尬,誰都不肯為大明奉獻個人財產,導致這最後的一招也敗了。

李自成順利攻破紫禁城,亡國在際,崇禎也曾嘗試著尋求庇護,他想暫找個外戚的府第躲避一下,可這個昔日的天子無人願收留,崇禎連吃了幾頓閉門羹,無奈只得返回宮中,等待命運之神的降臨。

回到宮中,崇禎召集了皇后、嬪妃和兒女們,他的思路很明顯:男走女留!崇禎命人將四個兒子分別送到勛戚家避難,並叮囑成國公朱純臣誓死輔佐太子。然後崇禎帝開始了一場痛並不舍地生死離別。

崇禎對周皇后說:「國母也,理應殉國!」周皇后含淚而縊亡;袁貴妃被賜與皇后一同而去;他又召來15歲的長平公主,說道:「何苦生在帝王家!」隨後遮臉轉身,亂劍砍去,但未砍死;崇禎最後面對自己年僅六歲的昭仁公主號啕大哭,後揮劍刺死。

親人們都已經安排妥當,崇禎又親手砍死了嬪妃多人,後宮女人幾乎死光。崇禎帝下此狠手的目的,是為了不讓心愛的女兒和妃子們落入賊人之手而慘遭侮辱,不過這其中也包含了崇禎的些許自私心理。

諸臣誤朕,四個字交代了崇禎帝對大明王朝最後的憤慨,君非亡國之君,而臣皆是亡國之臣,每每讀至此處,眼角不免泛起淚滴。有人說崇禎剛愎自用,猜忌多疑,然而爭論這些有什麼意思呢?不論真相如何,至少現在,崇禎帝是光明的。

參考書目:《明史》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解憂歷史 的精彩文章:

三國首席野心家,差點改變三國格局,他的死令曹操後悔不已
武松反對招安,宋江說了八個字,武松啞口無言,兄弟情就此破滅

TAG:解憂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