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天下 > 一文讀懂英國和瑞典的關係,真是令人緊張

一文讀懂英國和瑞典的關係,真是令人緊張

(⊙_⊙)

據說地球人民都關注分享我局了(⊙v⊙)

NO.584-英瑞相親相愛

作者:貓斯圖

製圖:孫綠 / 編輯:棉花

在地緣格局無比複雜的歐洲,各國早就領會了「沒有永恆的朋友,只有永恆的利益」這句話的真諦。各國在歷史上不斷合縱連橫,很少有長期保持友好關係的。其中最突出的是號稱「離岸平衡手」的英國,幾乎和歐洲所有國家都爆發過戰爭,在全世界範圍內也只有20個左右的國家沒有被英國宣過戰。

出人意料的是,英國和瑞典之間的關係倒是一直很好。在古代和近代歷史上,英國和瑞典很少真正爆發衝突,在現代歐盟,兩者的表決立場也驚人地同步。主導歐盟的法德兩國會發現自己很難干涉這對哥倆好。

英國和瑞典的關係,怎麼就這麼鐵呢?

驚人一致的好哥倆

英瑞兩國的友好關係和在歐洲事務中立場的驚人一致性,來自這兩個國家相似的地緣格局。

英國是一個最為典型的島嶼國家,由於遠離大陸被海洋包圍,這個國家帶有強烈的海洋屬性。它不願意真正插手歐洲大陸上的事務,以海洋貿易為自己發財致富的手段,但也非常恐懼歐洲大陸上突然崛起一個整合所有力量的國家,因此經常間接干涉大陸上的戰爭。

由於英國孤懸海外

為了保證歐洲的均勢

就必須保證低地三國的獨立

以防止法德的做大和相互吞併

瑞典其實也差不多。

作為一個北方國家,瑞典國土雖大,卻有2/3是幾乎無法利用的冰雪地帶。這些地區並不能讓人類安居樂業,也不能讓陸軍和陸上商隊通過。正如英倫三島正北方從未出現過穩定的航線一樣,兩個國家的北方則是一塊死寂之地。

瑞典、挪威、芬蘭這北方三國

瑞典還算是有很多溫暖土地的

挪威芬蘭幾乎是一個城邦聯合體

而瑞典南方的約塔蘭和斯韋阿蘭地區很不錯,能夠為瑞典提供一定程度的經濟基礎。這主要得益於北大西洋暖流的最後一股能量,為瑞典帶來了發展農牧業的可能和北極圈以南最後的幾個不凍港。沿著芬蘭灣再往東去,或者沿著波的尼亞灣再往北邊去,俄國和芬蘭就沒有那麼幸運了。

如果沒有北大西洋暖流

北歐和半個英國估計要像俄國一樣冷了

南方受惠於被溫暖的海洋,北方則是無可通行的絕境,很容易讓位於瑞典核心區的人生出向海洋發展的念頭。而事實上,瑞典也正是一個海洋文明的國家。這一點,和英國就非常相似。只不過瑞典的海洋發展方向是在波羅的海這個半封閉的澡盆里,而英國可以把注意力轉向更浩瀚的星辰和大海。

同樣是海洋國家

方向和格局卻完全不同

(可橫屏食用)

兩個國家相對較遠的距離,也讓它們產生了一種天然的親近感。

瑞典和英國之間隔著整個歐洲大陸北方,當中夾著的國家不少,都能對雙方構成威脅,很容易讓雙方聯手對付這些對手。當丹麥崛起的時候,感到海上威脅的英國就和不服丹麥威壓北歐的瑞典合作過;等到荷蘭人崛起,瑞典人又出手相助;法國在拿破崙時期對北方的兇狠態度,也讓瑞典和英國走到了一起。畢竟「遠交近攻」是放之四海皆準的外交策略。

除了瑞典之外

英國也還有其他的幫手

一同阻止歐洲大陸的崛起

兩個國家之間的關係有多好呢?

瑞典駐英國的大使館在倫敦,總領事館卻在千里之外的直布羅陀,以支持英國對這塊海外領土的所有權,剩下還有多達13個領事館設在英倫三島上,以方便兩國民眾。英國則把自己駐朝鮮大使館設在瑞典大使館裡,以示兄弟情誼。而且作為兩個君主國,兩國皇室的走動也很頻繁,互相出席幾乎所有的王室活動。

1956-2012 瑞典國王換了一茬

英國女王還是那個女王

這一點讓法德兩個歐洲大國都覺得很不舒服,英瑞兩國經常作為歐盟內部的分裂因素,對它們提出的提案表示反對。

瑞典在聯合國也要跟著英國走

誰交了壞朋友

雖然兩國的地緣格局和文化背景很相似,但畢竟還沒有到融為一體的地步。完全身處大洋之中的英國可以對很多事情置身事外,瑞典卻不可以。

對於瑞典來說,壓力主要來自兩個方向:東方的俄國和南方的德語國家。

崛起後的德意志和俄羅斯

瑞典是擋不住的

俄國和瑞典之間圍繞波羅的海的控制權之爭自始至終都是最讓瑞典人痛苦的事情。正如前文所述,大西洋暖流自西向東逐漸變弱,到了芬蘭灣深處,海水已經接近冰點,即使聖彼得堡也不算是非常令人放心的不凍港。所以瑞典人在俄國還比較弱小的時候能夠通過強大的海軍,完全控制住這一地區。

首先是瑞典人沿河流深入東歐

而後是東歐民族反推與擴張

公元十世紀之前,瑞典人沿著波羅的海的海岸線依次建立了大量的據點,甚至把手伸到了奧德河、維斯瓦河和第伯聶河流域,實際上控制了整個東北歐。現在已經和希臘、土耳其、沙特等國相隔甚遠的瑞典人,在那個時代,甚至能和中東帝國建立商業聯繫。

從斯德哥爾摩到君士坦丁堡

從哥本哈根到諾夫哥羅德

無人不知無人不曉

但當俄國經歷了不斷的政治改革,在沙皇時代完成國家整合之後,瑞典就被反殺了。瑞典有價值的國土面積只有1000多平方公里,比浙江省略大一些,比之俄國無遠弗屆的領土差的太遠。

彼得大帝最心愛的聖彼得堡就是在俄國擊敗瑞典之後建立的,並且很快遷都於此,為的就是看住不服氣的瑞典。

伸向波羅的海的聖彼得堡

(可橫屏食用)

而當俄國在北方擊潰瑞典之後,原先被瑞典通過海岸與河流徵服的德語區人民也揭竿而起了,並且在後來利用瑞典人對俄國人的恐懼,反過來控制住了瑞典。

總的來說,瑞典在歐洲事務中,對俄國的態度是激烈反對,而對德國的態度則是相對親善,希望能借德國之手制衡俄國。

而英國對這兩個國家的看法正好相反。

在歐洲大陸上,俄國是距離英國最遠的國家,而且一直對法國和德國懷有深深的敵意——很關鍵的原因是這兩個國家先後阻攔了它對中東歐的滲透,而俄國又是極度沒有安全感,想從西邊爭取更多緩衝地帶的國家。

雖然同樣是可以制衡法德

但俄國順便想吃掉整個中東歐

就不太好了

這個立場倒和英國有著異曲同工之妙,所以在歷史上總能看到英國和俄國聯手的紀錄:在拿破崙崛起的時候聯手打法國、在奧斯曼帝國崛起的時候聯手打奧斯曼、在德國挑釁的時候聯手打德國……甚至還有過為了限制瑞典在海上的發展而聯手打瑞典的紀錄。

而對於德國,尤其是將德語區大部分整合,甚至碾壓了法國的德國,英國人相當提防。自從工業革命之後,英國和德國之間的關係一直僵硬而緊張。最親近的一次,也就是英國公投脫歐之後,大批英國有錢人為了保住在歐洲的生意,改換了德國護照……

今天的德國人有20%是有移民背景的

這在幾十年前的德國幾乎是不可想像的

免不了的矛盾

英瑞兩國雖然關係好,但大家都在歐洲,難免會有爭端。挪威的控制權就是這兩個國家明裡暗裡會有些矛盾的地方。

挪威的地理位置正好在英國和瑞典之間,兩個國家都有機會向挪威滲透,並設法控制之。表面上看起來,挪威和瑞典在陸地上相連,而且有著漫長的國境線,瑞典在控制挪威上有著更好的機會。但事實上,由於國境線中北部被貫穿北歐的斯堪的納維亞山脈所阻隔,而且位於高寒地帶,並沒有什麼價值。

總之東西溝通很困難的

兩者之間在北方唯一可靠的陸上通道,是沿著斯徹達爾河的一條缺口。而這個缺口的兩端,也正是挪威第三大城市特隆赫姆和瑞典北方大城市厄斯特松德。兩國在南方的接觸多一些,挪威最重要的城市,也是現在的首都奧斯陸,就靠在瑞典邊境上。

由於距離歐洲大陸遙遠,海面又寬,挪威幾乎所有從陸上連接歐洲大陸的公路鐵路線,都要借道瑞典赫爾辛堡。交通命根子被瑞典捏在手裡,瑟瑟發抖的挪威本土很少對瑞典產生敵意。畢竟只要一有風吹草動,瑞典就能切斷挪威的對外交通,並通過南方平原快速攻入奧斯陸。

如何從挪威前往歐洲大陸

但挪威並不是一個單核國家,在它國境的西側,還有第二大城市卑爾根,和首都奧斯陸可謂勢均力敵。在大航海時代,由於卑爾根的港口位置更外向,而且附近有豐富的鱈魚資源,這座港口城市在挪威的地位更高。

伸向北海的卑爾根

卑爾根和奧斯陸之間由舍倫山脈隔開,兩者溝通並不順暢,事實上至今兩地的居民還有互相看不起的現象存在。從東邊來的瑞典人,雖然可以輕鬆拿下奧斯陸,卻無法穩定控制卑爾根。而和其位置相對應的,卑爾根和英國的關係就會親密一些。

相當於一個峽灣城邦聯合體

挪威作為英國和瑞典之間的夾心餅乾,也就成了兩國之間偶爾發生矛盾的導火索。

18世紀初的大北方戰爭,俄國人和瑞典人打得不可開交,英國則在兩者之間首鼠兩端,不斷更換立場。瑞典戰敗後,失去了東方的領土,於是想到了「東方不亮西方亮」,打算完全拿下挪威壓壓驚。國王查理十二世大軍開向挪威,英國便立刻向瑞典宣戰了。

二戰期間的情況也是如此,英國在戰前實際上控制了以卑爾根為核心的挪威西部,這讓瑞典非常不安,生怕成為英國進入北歐的跳板。於是他們向納粹德國隱秘地開放了自己的鐵路,把英國人趕到了海上。

瑞典就是我的比利

差點忘了說,兩者之間的鬥爭史有過一次有趣的插曲:拿破崙在海上敗給英國之後,要求大陸各國與英國宣戰,瑞典只得照辦。但雙方從未爆發過真正的戰鬥,英國海軍散步瑞典控制海域的時候,瑞典軍官還邀請他們到港口赴宴……

瑞典海軍司令聽說沒事就往英國跑

學習一些人生的經驗

不過隨著歐洲的落寞,歐洲國家間的熱戰已經不再會爆發了。兩者的恩怨,被轉移到了足球上。但相對於戰場和外交場上的失意,瑞典人在球場上倒是找補回來了不少。翻開兩者的歷史戰績,瑞典是贏多輸少,而且越是靠近現在,瑞典的戰績就越是比英國更好。

兩隊的上一次比賽

伊布一個人灌進了4個球 女王哭嘰嘰

這一次,會不會是英格蘭代表英國復仇的好機會呢?

據說地球人民都關注分享我局了(⊙v⊙)

地球知識局微信公號:地球知識局

END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地球知識局 的精彩文章:

開齋節已到,吃貨有什麼好吃的可以選擇?地球知識局
美國官方擬增加2019年國防經費,他們要想更多的飛機和部隊

TAG:地球知識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