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家長為什麼選擇原諒?「上海砍人案」 遇難者追思禮拜有感

家長為什麼選擇原諒?「上海砍人案」 遇難者追思禮拜有感

為什麼選擇原諒?

這幾個月以來,傷害無辜孩子的案件不少了。先有米脂,後有上海。想必大家都知道近日上海發生的人神共憤的事了。我是好久不更公號了,早上上班在地鐵上,看了「黑門」的文,「上海砍人案」 遇難者追思禮拜:沒有責備,沒有仇恨;只有相信,只有愛。情不自禁地流下眼淚。想想自己最近的表現,認真去思考,那些失去孩子的家長,他們的內心,是有怎樣的大愛,才能選擇原諒?

1

以愛還惡

2018年6月28日,上海市世界外國語小學舉辦畢業典禮的日子。馬上要迎來暑假的孩子們,成群結隊地走出校門。

誰也不會料到,這時竟會有人拿著菜刀衝過來,對準他們的脖子砍去,砍倒了三個孩子,和一位媽媽。其中兩個孩子,因傷勢過重死亡。

嫌疑人被當場控制,是一個29歲的無業男子。

近日,上海世外砍人案的遇難者軒軒榮歸天家追思禮拜。(為尊重逝者,文中將全名隱去)

軒軒終是在花團錦簇中安睡了,安睡在天父爸爸的懷裡。追思廳的正前方,掛著一張他完成60公里戈壁挑戰賽的照片,從老師、家人的口中,無不能深切的感受到軒軒對生活的熱愛,對人的真誠善良。

軒軒不僅功課好拿獎學金,比賽獲獎,還是班上男生里的第一名,更是個愛照顧別人的小暖男。事發前一晚,軒軒日記寫著「時間太短暫了,說一句真心話都來不及,我渴望有一雙翅膀。」

追思禮拜全場洋溢著哀傷,但氛圍不失平和、溫暖,親朋好友靜默禱告,會眾唱詩《仰望天家》,牧師念讀聖經經文,上海國際禮拜堂詩班獻詩《八福歌》、《奇異恩典》,上海世外的老師分享了軒軒在校的軼聞趣事,軒軒的爸媽、姐姐也回顧了軒軒的成長。

追思禮拜中,軒軒的爸媽沒有義憤填膺去問責學校和社會,沒有要求兇手殺人償命,更沒有怒斥殺人兇手的罪大惡極,甚至沒有提及「兇手」二字,他們的回憶甜美而感傷。

身邊的弟兄姊妹都在默默啜泣、流淚,而軒軒的家人悲傷卻克制,謝禮中他們還反過來擁抱、安慰眾人,軒軒媽媽握著一位姊妹的手很自豪地說,軒軒短暫的一生見證了主的榮耀!

他們這樣「以愛還惡」的信仰精神,令人深深震撼和敬仰,不正是最真實的盼望,和最有力的見證嗎?

2

必須這麼做

正如文中所言,身為旁觀者的我們,都感到極其憤怒和悲傷,怎能想像,失去孩子的家庭,將要如何面對這樣的慘痛悲劇。

馬太福音5:44中,耶穌說:但是我告訴你們,要愛你們的仇敵,為那逼迫你們的禱告。

最近在生活中,因為有人說的話,不著我喜歡,我就要用言語反擊,還自認為是正當防衛。知道自己做得不對,還要為自己辯解說,如果別人不惹我,我是不會生氣的。但是耶穌的要求不止於此,他不讓我們「以牙還牙,以眼還眼」。我還一邊認罪一邊對主說:我做不到啊!

看到這樣的新聞,我在想,如果是我自己的孩子遇到這樣的事,我怎麼能夠去原諒?我連一句話的虧都不能吃,還能在這樣痛徹心肺的事上,原諒失暴者嗎?面對這樣的人,我是不是也要提刀砍他,或以一種更痛的方式置他於死地,才能解我心頭之恨?

軒軒媽媽所表現的剋制與信心,這樣依靠上帝的美好見證,我想有來自聖靈的力量,來自主的安慰,也展現了基督徒生命的不同。

我們有愛,因為神先愛了我們;我們原諒,因為知道神已經赦免了我們的罪。

聖靈啟示我們,讓我們看到自己身上有多少的罪惡過犯,主都已經赦免了。現實中,在環境中,我們卻還在計算別人的惡。

翻開聖經,主耶穌已經為我們做了榜樣。他受盡屈辱,只為讓我們得赦,他毫無怨言,因為他是愛我們的。在他受難釘十字架時,他還為那些行刑的人禱告,祈求上帝原諒他們的無知:「父啊,求你赦免他們,因為他們所做的,他們不曉得。」

雖然痛苦難當,但除了原諒,別無他法。因為不原諒帶來的苦毒,蠶食人心裡的喜樂平安,把人帶入到另一個痛苦的深淵。

美國電影《阿米什的恩典》,講述了一個不原諒的故事,改編自2006年10月2日發生於賓夕法尼亞州蘭開斯特縣阿米什社區一所學校的校園槍擊事件。當地送牛奶的卡車司機查爾斯·羅伯特持槍闖入學校,扣留了10名年齡在6-14歲的女學生,然後採用行刑隊執行死刑的方式,挨個兒朝這些女生射擊,並隨後自殺。共有5名女學生在槍擊事件中喪生。

阿米什是美國一個特殊的群體,為了持守信仰,不受世俗文化的誘惑,他們保守著18世紀的生活方式,不使用汽車,沒有互聯網和手機等現代的電器。阿米什人中的成年男子的服裝以黑色為主,黑衣黑帽白襯衣。女性衣著樣式統一,不佩戴任何首飾。所有宗教活動輪流在各家庭中進行,由年輕女性志願教孩子讀書。

片中的兇手因為認為阿米什敬虔生活,是上帝選民的代表,他要報復上帝,所以對這些阿米什孩子大開殺戒。令世人驚訝的是,阿米什社區的長老帶著受害孩子的男性家長去兇手家裡對他的家人表示原諒,說,如果他們有什麼困難可以找阿米什人幫忙。

當電視台記者採訪他們這一「不可思議的行為」時,長老說,因為兇手家屬也是受害者,因為他們也失去了親人。

但是其中一個孩子的母親,表示不能原諒。她說:「我的女兒太可憐了,作為母親,如果我輕易原諒了兇手,那是對女兒背叛。所以,我絕不原諒!」

為此,她怨恨原諒了兇手的丈夫,甚至要離開她生長的阿米什社區,離棄上帝。

不可否認,這位母親因為失去孩子受到的巨大創傷,令人心碎和同情。但是,她在仇恨的情緒當中,沒有平安喜樂,沒有盼望,沒有辦法換回她的孩子,也錯失了神的恩典。

這個家庭的小女兒受母親的影響,也說恨那個兇手。

父親紅著眼對她說:「我不會怪你恨他,他的確做了很邪惡的事。但是你告訴我,當你恨他時,你心裡的感受是怎麼樣的?你覺得好過嗎?恨會蠶食你的心,讓愛無處安置。我們是幸運的,因為上帝對這些都知道。他會施行審判,所以我們無需讓自己的心背負這些仇恨。

孩子父親對母親的解釋雖不近情理,卻更加直接和正確:「我也很心痛,但是你知道,我們必須這麼做(原諒)。」

這的確很難做到,但是,我們求主給我們原諒的力量。

主啊!雖然我從心裡不願意原諒他甚至恨他,但是因為你要求我們要赦免別人的錯,所以我也願意愛我的仇敵,願意真心的祝福他。這樣我們也得到你的赦免。因為你愛我,救我們脫離恨人的罪惡,使我們得享你的愛與平安。

最終,是因為母親從事發現場倖存的孩子口中得知,自己已逝的女兒在臨死前,犧牲自己保護了別人,並對兇手說,我原諒你。

這是一個愛上帝、愛他人的孩子,她的母親聽到這句話後失聲痛哭,明白了女兒的心意是要原諒兇手。她也釋然了,重新回到神的面前,也原諒了兇手的家人。

3

盼望那永恆的家鄉

基督徒可以原諒,不是因為基督徒比別人更善良,而是基督徒相信,死亡並不是終點。

今天世上不信基督的人很多,從物質的角度看,信主的人生活並不一定比別人好,並且可能有因信仰而來的難處。是不是更會有人說,為什麼信主的孩子還遭遇這樣的事呢?

「我們若靠基督,只在今生有指望,就算比眾人更可憐。(林前15:19)

若只在今生有指望,那真是比眾人更可憐,沒有什麼好處,若不是為著眼不看到的好處,又何必信呢?

自古以來的聖徒都是羨慕一個天上更美的家鄉(來11:16)。人信主就是為的不至滅亡,反得永主(約3:16,36)。我相信神在我們每個人心裡,都是放了一個永恆的盼望的。我們每個人都本能地想要尋求永恆。當我們要尋求安慰的時候,若沒有永恆的觀念,又何來任何安慰可言呢?

就是因為死亡不是終點,將來有天堂,有地獄,在這地上的不公,最終也有一個終極的公義。

軒軒的媽媽在朋友圈發文說:我的孩子去了天堂。……不要慰問,只要記住這個好孩子,我們愛他,他也愛這個世界。

這就夠了。

這樣的生死觀,是我們所應有的。無須仇恨,也不審判惡人。我們來過,我們愛過。這就夠了。

最後,如楊太太所說,生命逝去讓我們敬畏,敬畏生命讓我們感動。然而若不認識和敬畏那創造生命的主,這敬畏最終也只能歸於虛空。

求神親自安慰受害人的家屬。也求神使用我們去傳揚這生命的福音。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葡萄園的恩典 的精彩文章:

TAG:葡萄園的恩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