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廣汽豐田肖寧:汽車行業的創新永遠離不開頓悟!

廣汽豐田肖寧:汽車行業的創新永遠離不開頓悟!

在剛剛結束的2018中國汽車技術發展國際論壇上,廣汽豐田汽車有限公司副總經理肖寧對汽車頭條APP表示,華為出過一本書叫《研發的窘境》,大量的技術投入得到了回報,以及對未來方向的把握,這是需要一個頓悟的過程,就是一時間突然想明白了很多的事情。

作為較早進入廣汽集團的肖寧,在廣汽曾經經歷過三次飛躍:其中一段時間在珠三角從事工業設計,後來回到廣汽集團搞籌備和研發,最後來到了合資企業進行了一些創新。

在肖寧看來,創新體現在企業最薄弱或者最邊緣的地方。而技術的頓悟也是要從這點回歸到本源去思考,那就是用戶究竟需要什麼!

一、未來10年,人們如何出行?

事實上,工信部對未來汽車進行了三方面定義:一是智能的硬體;二是數字化空間;三是移動的儲備單元。肖寧表示,對於未來出行豐田做了10多年的探索,提出了一站式的解決方案,所有的出行需求都可以一站式進行解決。包括公共交通、私人汽車、租賃汽車等,實際上,未來的出行是按需出行,用合適的工具去完成你的出行,這是一個美好的願景,適度的交通按需出行和適合的工具。

肖寧接著說道:「在未來汽車上可以完成各種各樣的活動,如看電影、家務等工作,這些都是可以看到的未來,但前提是自動駕駛。在自動駕駛的未來,加上共享,整個城市的交通方式會產生大的變化。」

眾所周知,發改委也在今年1月5日提出了「智能汽車」的發展戰略,人們在乘坐智能汽車出行時發生的經濟活動,包括移動辦公、數字消費、在線教育等一些新的領域,這樣把出行本身變成了經濟模式,這是一個很重要的轉折點。

肖寧形象的把「智能網聯」新技術比作經濟圈或者是生態圈的核心技術,「因為在這個技術外包含了各行各業,這樣整個商業模式就有了,我們的技術會產生源源不斷的商業價值,而不僅僅是現在投入研發,讓我們智能網聯成為一個新的經濟模式,這是我們的願景。」

在肖寧的心目中,谷歌和蘋果真正意義上做到了突破。「其實柯達是教材,很早就實現了突破,但是沒有頓悟到技術的意義,比如說數字攝影沒有投放到市場,最終還是失敗了。蘋果推出很多個東西都顛覆了泛式的產品,谷歌就更加超前了。沒有頓悟就會死在科技創新的路上!」肖寧激動地對汽車頭條APP表示。

二、如何在汽車技術發展中頓悟?

作為廣汽豐田分管技術的副總經理,肖寧對技術的創新總是孜孜不倦。他首先提出了用現有的技術如何做立竿見影的效果。他表示,你用今天的技術馬上創造今天沒有的應用,就是明天的創新。還有你始終研發和技術都要頓悟,就像柯達一樣,有沒有意識到終極的意義是什麼?我們要不斷做明天的創新,然後把方向指向後來。在這個過程中要認清楚什麼有意義,這本身就是一個頓悟。

「我們經常是把外面定義好,但是產品的定義是基於現有的產品,所以我們一般做的是市場漸進式的創新,都沒有做過突破性的創新,因為我們沒有回到用戶的本源。而真正的是由內往外,最後的結果才是產品的定義。基於美國和義大利人的突破創新,我們廣豐也提出了自己的理念。」肖寧如是說。

誠然,現在企業最擅長的都是做產品化的設計,基於現有市場的產品做迭代式、漸進式的開發,然後做出更好的產品,但始終只是一個改善的產品,並不是突破的產品。而蘋果和特斯拉恰恰相反,為了整個社會的價值,做到資本會最大化。

在談及網約車使用過程,肖寧表示,我們經常約了車,也定好了街頭地點,車牌與車型都知道了,但是往往認不出這輛車,或者在夜晚、下雨天很難辨認,或者是大家都在打雙閃,這就是痛點。「實際上,現有的技術完全能解決這個難題,只需要一個街頭暗號或者是一段音樂就可以實現。」

在談及汽車技術創新時,肖寧告訴我們:「現有技術司機和乘客之間有連接,但是司機車的軟體與車沒有連接,所以車不會有街頭暗號,也不知道乘客的街頭暗號,如果我們打通了連接,車到人旁邊就會自動播放街頭暗號,這就是一個創新,就是明天的創新。」

三、如何實現汽車的技術創新?

汽車頭條APP了解到,在去年的廣州車展上,有一個不到300人的研發團隊,也不具備核心技術,它們就是來自廣汽和豐田的團隊,並有一個突發性的創新:他們拿到了自己的發明專利,實現了合資企業自有技術的研發。他們可以定義燈光、顏色、燈光閃爍方法、視頻,也可以有文字、音樂、聲效的街頭暗號,在概念車上也實現了創新。

回到「技術頓悟」,肖寧表示除了明日的創新,未來的方向也是通過這樣的方法,利用場景進行的「技術頓悟」,我們找到了很多技術方案,我們找到了120個有痛點的場景,有4個商業模式的解決方案。

肖寧把自己比作吃貨的人生,「實際上很多上班族其實很忙,要吃飯、化妝、坐車,如果把化妝和吃早點在車上,大大提升了效率。過去關注太多是物質的設計和創新,實際上忽略了非物質的創新,也就是意義的創新。實際上真正引領這個創新,能夠讓我們技術研發的事半功倍的是非物質的創新。」

肖寧說:「我們有互聯網,人人互聯,人機交互這種界面,還有物聯網,就是萬物互聯這些技術基礎,關鍵是能產生什麼意義。所以它其實要改善或者是突破的是人與人的關係、人與物的關係、物與物的關係,歸根到底是通過人與物之間改善環境,所以非物質突破才是我們引領我們技術的捷徑,這才是意義!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汽車頭條 的精彩文章:

全新寶馬3系假想圖曝光,看後大吃一驚
沒錢也能上頭條,這才是賈躍亭最可怕的地方

TAG:汽車頭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