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我不是葯神》的三觀正嗎?

《我不是葯神》的三觀正嗎?

如果看過《達拉斯買傢俱樂部》,那麼影片的前半段對於很多人來說並沒有太多出彩的地方。

這也使得我在觀影的時候產生了疑惑,這片子有大家吹的那麼牛逼么?

直到節奏逐漸加快,各類元素有條不紊呈現,以及影片的後半段,煽情煽到四周抽泣聲不斷,再到最後徐崢在囚車上望向四周的白血病人群時的悲涼感(這一段和前邊去印度時的一個對比,算是其神化的演繹),才漸漸讓我覺得,《我不是葯神》也算值得上人們的誇獎。

雖然是故事片,但是裡面集結了情慾、背叛、救贖、警匪追逐等等元素,而且安排的緊緻簡潔毫不齣戲。可以說,從敘事節奏,到劇情轉折,再到情感的挑動把控,影片都在優秀線以上。而且除了徐崢之外,幾乎所有配角都讓人印象深刻——導演調教人的功力勝過很多老炮兒,這尤其難能可貴。

所有配角都讓人印象深刻

誇的影評已經挺多了,不多贅述,聊一下片子三觀的問題。當時朋友還沒看影片的時候,和我討論故事大綱里,覺得說葯企要價高、盜版葯等問題可能涉及到三觀不正的問題,包括今日上映之後,盜版葯也引起了一些爭議。

看完影片,個人認為影片里也的確存在一些小聰明式的引導。基本上藥企高管是影片中最大的反派,《我不是葯神》把其塑造成了一個奸商的形象,我覺得這個行為是反智的,但很遺憾,卻也是一種符合網路鍵盤俠心智的討巧行為,而且也很符合大眾心理:誰家還沒過個病人?窮人面臨的是生死問題,你們為什麼還要把葯賣這麼貴?

算是電影的大反派,但其實道理都在他這邊

但是企業也是要逐利的,這個道德的帽子,不應該扣在企業身上。如果換個角度,比如說拍一個葯企研發的紀錄片,其背後的艱辛與投入也是超過很多人想像的。

《我不是葯神》主人公的原型陸勇是慢性粒白血病患者,其需要的高價葯格列衛為瑞士諾華製藥生產的,而格列衛從研發到被批複生產,耗費了整整五十年,諾華的投入更是超過 50 億美元——50年,50億美元,換做誰也不願意剛生產出來的葯就被仿製吧?如果如此大的成本沒有利潤,誰來支撐葯企繼續的研發?

公安局長和葯企高管之間的曖昧、與刑警隊長之間的對手戲也使得局長看起來像一個反派,但是好在最後一句「法大於情」,基本就收了回來。位置不同,思考的問題也就不同,在公安局長的位置上,他沒有像刑警隊長一樣任性的資本。

局長說的話其實都沒毛病

其實局長和葯企高管做得沒錯,但是在電影里表現出來就讓人覺得不舒服。其一這是商業電影的必須,沒有這兩個人,就會少很多衝突;其二這些衝突的本源,或者說本身就是最真實的社會現實(可以去了解一下徐崢的原型陸勇,以及GQ去年的報道《令人生疑的中國「葯神」》),面對生死人情,誰還能顧得上那麼多法理制度

但是無論是這種反派與類反派的設立,還是影片最後連續不斷的煽情,都讓我覺得裡面有一些刻意的小聰明。這也是我沒給滿分的原因,我看到很多朋友打了四星,相信不少人對此也有同感。《我不是葯神》為了平衡商業與討民眾喜歡,犧牲了一些可能存在的更宏大語境的討論,這也是其和很多優秀韓國電影的差距。

影評人Look在豆瓣的觀點比較直接:

比較反感這類戴著批判現實主義帽子的電影卻使用了大量討好大眾的商業片常用媚俗技巧(重點表現在笑點與哭點的有意設計),劇作方面最大的問題是徐崢的轉變缺乏說服力缺乏震撼力度,人性惡看不到,人性善很牽強。2.5

應不應該討好大眾其實也是一個值得探討的話題。個人認為,我們已經有太多訴說苦難、展現社會的文藝片和紀錄片,但是如果《我不是葯神》不是現在這個樣子,它一定不會有現在這種全民討論級別的熱度。所以商業化的意義之一,其實也在於讓更多的人看到了背後的社會問題。

影片三觀正不正,也很難脫離開社會現實來討論。討厭這部影片的小聰明,自然可以說它三觀有些不正,但是它的確也反應了當下的現實,並且在其中做出了妥協。

這樣的題材,誕生之前就會遭遇多方刁難。我知道的是,即便是定檔之後,影片還一度有過一些意外,導致出品方焦頭爛額去處理,擔心影片無法上映,要知道,前不久的《中邪》才剛剛在上映前三天被突然下映。

好在《我不是葯神》最後還是有驚無險。

在中國當下的政治語境里,《我不是葯神》最終能拍出來並且過審上映,是一項了不起的成績,也算是一種在遺憾中艱難前行吧。

無論如何,它值得所有參與這部電影的人自豪。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東哥廚房 的精彩文章:

TAG:東哥廚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