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歷史上的司馬炎明明有26個兒子,卻為何要傳位給最傻的兒子呢?

歷史上的司馬炎明明有26個兒子,卻為何要傳位給最傻的兒子呢?

原標題:歷史上的司馬炎明明有26個兒子,卻為何要傳位給最傻的兒子呢?


史載,晉武帝司馬炎共有25個兒子。司馬衷是次子,是正宮楊皇后所生, 所以於武帝泰始三年被立為太子,時年9歲。


司馬衷一、兩歲時, 大家發現他簡直就是個弱智,是一個什麼都弄不清楚近乎白痴的低能兒。因長子已於兩歲時夭折,按封建皇族禮法只能立他為太子。但司馬衷實在讓老爹晉武帝瞧不上眼。武帝司馬炎見他痴愚異常,恐怕難繼大統,所以想在其他兒子中選個聰明能幹的當自己的繼承人。


武帝和楊皇后商議改立太子一事,楊皇后當然希望自己的兒子能繼位,就不厭其煩地嘮叨「自古立長不立幼」祖制 ,堅決要立司馬衷,武帝拗不過她,又不便擅改古訓,只好立司馬衷為儲君。


兒子眾多,而且二兒子秦王司馬柬一度人望很高,被很多人認為是更為合適的皇位繼承人,但是司馬炎仍然選擇了以司馬衷為繼承人,而拒絕了其他人的建議。這個事情確實看起來很奇怪,不太符合邏輯。


但是,如果從司馬炎的經歷來看,就會發現,這個選擇並不奇怪,而是合乎邏輯的結果。


司馬氏從司馬懿發動高平陵之變開始,基本上完全掌握了曹魏政權。但高平陵之變是一次政治逆襲,風險非常高。司馬懿之所以能夠取得成功,是因為他得到了曹魏政權的一大批功臣勛舊集團的支持,尤其是文官集團的支持,如蔣濟、高柔等人,都是司馬懿發動政變的支持者。



高平陵之變順利除去曹爽集團之後,又通過廢黜齊王芳、改立高貴鄉公髦,之後又弒殺曹髦,改立曹奐,這一系列廢立皇帝的舉措,逐步暴露並將仍然忠於曹魏政權的一批大臣邊緣化,而用忠於司馬氏的文武臣僚取代,才逐步完成權力轉移過程。而且,在這個過程中,出現了淮南三叛,都是以反對司馬氏專權為名義的。


相比之下,司馬師繼承司馬懿的權力是自然而然的過程,司馬懿一直是把司馬師當作自己的接班人培養。甚至司馬師的幾次婚姻,也完全是服務於司馬氏家族的政治利益的。發動高平陵之變前,在進行秘密策劃的時候,司馬懿也只和司馬師商量過,連司馬昭都沒有在事前得到消息。

所以政治才華平庸,氣度也不太寬的司馬炎最終選擇了死硬到底,再加上司馬衷運氣好,生了個聰明伶俐的兒子司馬遹,立刻就被立為皇太孫,司馬炎又多了一個擋箭牌「太子仁厚,皇太孫又聰明伶俐」,司馬家的皇位繼續在這一支流傳下去,當然是萬歲萬萬歲嘍。當然,後來的八王之亂到永嘉之亂,徹底證明了司馬炎的想法,是一廂情願。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視野鏡頭 的精彩文章:

歷史上的孝庄皇太后是一個怎樣的女人?為清朝做出了那些貢獻!
明朝時期嚴嵩專政,那麼嘉靖皇帝是怎樣一步步的把嚴嵩干倒的

TAG:視野鏡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