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丞相這一官職在這明朝怎麼樣了

丞相這一官職在這明朝怎麼樣了

原標題:丞相這一官職在這明朝怎麼樣了


「一人之下萬人之上」這句話,想必大家都很清楚,不錯,他說的就是我國古代一種官職——丞相。宰相最早起源於春秋時期。管仲就是中國歷史上第一位傑出的宰相。到了秦朝時,宰相的正式官名為丞相,今天我們一起來聊聊丞相這一官職在這明朝怎麼樣了。


明朝建立初期,沿襲元朝舊制,建中書省,設丞相;在地方,設行中書省。這只是為保持局勢穩定而實行的權宜之計。隨著明朝在全國的統治逐步確立和鞏固,1376年改行中書省為布政使,全國分設十二個布政使司,並把民政、刑罰和兵權分於布政使、按察使和都指揮使,實行「三司」管理制度。1381年朱元球藉由丞相胡惟庸「謀反」一案,廢丞相併裁撤中書(罷中書省,廢丞相制),分其權於六部,由皇帝親自決斷國事,總攬政事,進一加強了中央集權統治,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相權已成為歷史。



1398年朱元璋去世後,建文帝朱允炆即位。燕王朱棣於1399年以「清君側」的名義誓師起兵,史稱「靖難之役」。1402年,朱棣的軍隊攻入南京,建文帝不知所蹤,以至於他的下落問題終成明史一大懸案。藩王出身的朱棣在當上皇帝之後,在鞏固其統治的同時,中央集權的專制統治進一步強化。


繼朱元璋設立錦衣衛之後,朱棣置東廠並由宦官掌控,宦官的政治作用進一步增強。朱棣死後,仁宣時期出現了政局穩定、經濟發展、四海太平昌盛的局面,史稱「仁宜之治」。後皇帝以不勝庶政之繁,設內閣大學士協理文書。起初,內閣大學士只具有顧問身份,皇帝為最終決定的權力,而大學士很少有參決的機會。到明世宗中葉,夏言、嚴嵩等人執掌內閣,地位赫然為真正的宰相,亦可壓制六部(地位等同宰相)。


然而,雖然首席內閣大學士(或稱首輔)有票擬的權力,但卻不得不依賴於內部太監送達批紅 。首輔大學士的職權如同以往的丞相,但必須與宦官合作,才能執掌大政,如張居正結合馮保。


內閣制度正式確立,權力高於六部之部權,這標誌著從丞相制到內閣制的轉換,也標誌著「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相權的消亡……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一笑春風 的精彩文章:

明朝都有哪些大太監,他們有著怎樣的人生經歷和結局呢?

TAG:一笑春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