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匡胤在位16年為何不立太子?這才是真正的原因
趙匡胤在位16年為何不立太子?這才是真正的原因。
當時趙匡胤的兒子們都還太小,自己又要忙著平定各方,於是,讓弟弟來當京兆尹就成了即是無奈的選擇,也是最優的選擇。
等到趙匡胤騰出手來,趙光義已經在開封形成尾大不掉之勢了,隱隱還有架空趙匡胤的威脅。這時候趙匡胤如果下斷然措施,當然趙光義是擋不住的,只是趙匡胤不願意罷了。你想啊,一個連功臣大將(也是悍將)都不願意殺的人,怎麼會願意手足相殘呢?如果趙光義沒有露出明顯謀反的跡象,做哥哥的是斷然不會對弟弟下殺手的,甚至連逼反這種陰損的招數他也不願意做,真那樣的話,不就跟對淮南李重進一樣了么?宅心仁厚又對自己超自信的趙匡胤相信自己假以時日肯定能妥善處理好這個問題,根本不屑於對親弟弟使用那些陰險伎倆。
親王尹京即是皇儲身份,不需冊立太子的慣例已沿襲數十年,成為世所公認、十分明確的意思表示,就連趙光義傳位給自己的親兒子,也要先廢了趙廷美這個皇儲,然後封趙恆為王,再任開封府尹,最後才名正言順冊立為皇太子。
至此,趙匡胤十餘年不立太子的原因,和趙光義為皇儲的意思表示就十分明確了。
當時就沒有順順噹噹讓兒子繼位的。要麼是義子,要麼是自己剛死繼位人就被人幹掉,要麼乾脆自己就被人幹掉,讓侄子繼位還是不錯的了。因為當時亂成一鍋粥,你不夠狡詐,不夠狠毒,不夠經驗豐富,你全家都要被別人砍死。
所以,趙匡胤剛奪得帝位,都不知道自己的這個宋會不會成為「六代十國」的「後宋」,自己的兒子還年幼,讓他即位,想都不敢想。所以,內定自己的弟弟趙光義作繼位人,任開封府尹。這個官職,既能通上,也能通下,在五代就是儲君的代名詞。


※水滸分兵時盧俊義和宋江的軍隊相比,誰的更厲害?乍一看,盧俊義實力更強,實際上呢?
※為什麼很多人對清朝都是仇視態度?其實原因很簡單
TAG:千秋萬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