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道德經》第五章:別幻想有什麼貴人,你只是個「芻狗」

《道德經》第五章:別幻想有什麼貴人,你只是個「芻狗」

這個世界上的人很多,大概50、60億;單是中國,就有13億之多。每個人小的時候,都是家裡的寶貝,如眾星捧月一般。當你成年了,踏入社會,才發現,並沒有人把你當回事。你如同撒入大地的草芥一般,與泥土別無二致。

有些人相信命運;算命先生說了,你命里有貴人;你遂而沾沾自喜,只等貴人的降臨。其實「貴人」這種說法都是寬人心的話,這個世界上的貴人少之又少。坐等貴人降臨的人,眼都望穿好幾回了;即使通過自己的努力,得到了所謂貴人的賞識,也只是你努力的結果,而不是貴人發了善心。

當然,這個世界也確實存在,不計回報,真心幫你的人;但畢竟是少數。這種人,才是你命里真正的「貴人」;由於太少,大部分人都不可能遇到。不能因為自己沒遇到,而自暴自棄、坐以待「窮」,更應該努力先行、「笨鳥先飛」。

老子在《道德經》第五章里,早就揭穿了「貴人」的謊言;所以大家也別幻想有什麼貴人了,這個世界一切的一切,還得靠自己的努力。

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聖人不仁,以百姓為芻狗。天地之間,其猶橐籥乎?虛而不屈,動而愈出。多言數窮,不如守中。——老子《道德經》第五章

譯文:天地是無所謂仁慈的,對待萬物就像對待芻狗一樣,任憑萬物自生自滅;聖人也是無所謂仁慈的,對待百姓也像對待芻狗一樣,任憑百姓自作自息。天地之間,豈不像個風箱一樣嗎?它中空而不枯竭,越鼓動風就越多,生生不息。政令繁多反而更加使人困惑,更行不通,不如保持虛靜。

芻(chu)狗:用草紮成的狗;古代專用於祭祀之中,祭祀完畢,就把它扔掉或燒掉。老子的這個比喻太恰當了,既說明了百姓的微不足道;又給百姓保留了最後一絲尊嚴,不是真的狗。以上可以看出,百姓在「天地」和「聖人」眼裡,就如芻狗一般。

在所謂的貴人眼裡,其實你和「芻狗」也差不多少。人家之所以用你,並不是因為你長得帥;而是用著你比較得心應手。如果你成功了,你可以感謝你所謂的貴人;但最應該感謝的是你自己,是你自己的努力,才得到了你應有的回報。

如果你出身貧寒,又毫無背景,絕不能坐等所謂貴人的降臨;因為,沒人會可憐你,沒人會在乎你,你愛貧貧,你愛寒寒。所以最好的做法,還是加強自己的自律性,張弛有度的奮力拚搏,努力跳出「芻狗」的行列。

(以上圖片來自網路,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喜文多見 的精彩文章:

老子和孔子的修行,誰更高?差幾個層級?
人家為何成功,你為何失敗?關鍵在於《道德經》里這38個字

TAG:喜文多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