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我不是葯神》背後,那些患癌的窮人

《我不是葯神》背後,那些患癌的窮人

| 01

如果不出意外,陸勇應該擁有人人羨慕的「主角」型人生。

1968年出生的他,自小成長在中國鄉鎮企業發祥地無錫,父親有自己的工廠,多多少少算個富二代。成人後自己創業,主營業務是針織品出口,也一直做得風生水起。

轉折點發生在2002年,一次身體不適到醫院檢查,最後收到的卻是慢性粒細胞白血病的確診通知單。

這算是個喜憂參半的消息。好的一面在於,和很多癌症不一樣,慢性粒細胞白血病算是一種已經被人類「半攻克」的病症,只要服用靶向藥物便能得到很好的抑制;而壞的一面在於,這種靶向藥物很貴,非常貴!

醫生告訴陸勇,瑞士諾華公司的「格列衛」抗癌藥可以幫助他穩定病情、正常生活,但是需要不間斷服用。

格列衛的價格是23500元/盒,一盒僅能持續服用一個月。算下來,一年光服藥費用便要近30萬。

可以說陸勇是幸運的,畢竟是當地的殷實之家,早在2002年家裡便有近百萬存款,不至於一下子陷入絕境;可陸勇又是不幸的,短短兩年時間他便在醫藥、檢查方面花了快70萬元,如果再想不出別的辦法,很快又山窮水盡。

| 02

絕望中的陸勇將目光投向了網路。

因為長期做對外出口業務,他的英語非常好。04年的時候,他在歐洲一個論壇得到了一條非常寶貴的消息:印度有生產一種格列衛的仿製葯,效果和正牌葯差不多,但是一個月的服用費用只需3000多元。

通過關係,陸勇買到了印度的這種仿製葯,發現果然有效。

從某種意義講,這件事改變了他的人生。

一方面,他的生命得到了延續,從經濟和續命的兩難謎題中脫身而出;另一方面,後面很多事情以詭譎的方式展開。

患病期間,為了加強消息流通,陸勇加入了很多同患慢性粒細胞白血病患者的「病友群」。當找到解決辦法後,他第一時間在這些群里分享了自己的經歷和經驗。

病友蜂擁而來,向他請教如何用藥,如何買葯。再到後來,再直接讓他幫忙買葯。

幾年時間下來,聯繫過陸勇的人最少有幾百個。而他自己也統計過,最少有80%的病友因為印度的這款仿製葯,病情得到了控制。因為熱心和無私的幫助,他漸漸在病友圈小有名氣,獲得了「葯神」的稱號。

如果沒有意外,這或許就是一個普通的江湖佳話故事。

連他自己也沒預料到,自己一直在做的「積功德」大善事,卻可能給自己帶來牢獄之災。

2013年11月,陸勇因涉嫌販賣「假藥」被警方帶走,後被取保候審;2015年1月,陸勇再次因「妨礙信用卡管理」和「銷售假藥罪」被警方起訴。

審理期間,一份有上千名病友簽名的求情信被遞交到法院,希望能對陸勇從寬發落。幸運的是,後來法院根據相關規定撤銷了訴訟,他避免了牢獄之災。

這是一次至今仍然存在「爭議」的審判,聚焦點主要有下面幾個:

1、陸勇到底有沒有犯法?

2、如果真的犯法了,法院難道真的可以這樣「酌情處理」?

3、如果真的犯法了,為啥法律不去懲罰制假藥的公司,反而打壓救命的善良人?

4、如果沒有犯法,為啥陸勇的行為被禁止了?

……

或許正因為有了這些疑惑,才有了後面的故事。

| 03

2018年下半年,以陸勇為原型的電影《我不是葯神》在國內上映,點映廠便口碑爆棚,被譽為很有可能是2018年國內最好的一部電影。

影片探討的一個核心問題是:在生命和法律面前只能二選一的時候,你會如何選擇?

看似簡單,實則沉重。

看似遙遠,實則隨時都可能發生在我們身邊。

根據2017年一份報告顯示,中國已經是當之無愧的世界癌症第一大國。每天約有1萬人確診癌症,平均每7分鐘就有一個人。

早在2013年的一則數據顯示,該年度中國新增癌症病例368萬例,佔全世界新增病例的1/4。

事實上,不僅在中國,就算在全世界範圍內,癌症都是普通人生命最大的威脅之一。

都說死亡面前人人平等,這句話對癌症來說卻是個例外。

事實上,癌症早已經不是絕對的「不治之症」。在醫學界和科學界多年攻關下,不斷有新的治療手段、特效藥推向市場,很多癌症只要不是發現的太晚,都已經有了比較完善的治療方案。

唯一的問題是:貴!

根據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的一則數據,今年中國人的平均購買力還不到2萬元/年。而大多數面向市場推出的新的癌症特效藥,花費都在1-5萬元/月不等。

也就是說,不吃死得快;吃了死得慢,但很快你就吃不起了。

以大部分普通家庭的收入,即便傾家蕩產,也不過續命一年到幾年而已,在人均壽命已經達到70-80多歲的今天,毫無意義。

所以,我們才在新聞上看到那麼多案例,很多人患了癌症,明知道吃藥可以穩定病情卻還是拒絕。不是說不想活下去了,而是不想為了短短的幾年,就毀了還活著的家人的未來。

世間最艱難的選擇,莫過於此。

很多人會問,難道就沒有別的解決辦法了嗎?比如說為什麼那些製藥公司如此黑心,要把特效藥賣那麼貴呢?便宜一些賣,不就皆大歡喜了嗎?

遺憾的是,在人類目前的科技條件下,這還真可能是個無解的難題。

| 04

為什麼製藥公司不把特效藥賣便宜一些呢?

唯一的答案是,他們很可能做不到。

這得從製藥公司的生存模式開始談起。

製藥公司生產藥物,無非有兩種:一種是生產別人生產出來的藥物,另一種是自己研發新葯。

前者,要麼拿到研發廠的授權,一般價格就便宜不下來;要麼等研發廠的專利過期後,生產同類葯。可一般來說,新葯都擁有長達幾十年的專利保護期,根本沒法實操。

後者,則面臨著巨額的資金投入和風險。

根據Tufts公司2014年的一份報告顯示,製藥公司研發一款新葯平均耗時10-15年,資金投入為13億美元。最主要的是,新葯研發成功率極低,平均只有18%。平均算下來,研發成功一款新葯最少需要幾十億美金。

在最為難以攻克的癌症方面,這些數字還要再高許多。歷史上,很多大型的製藥公司巨頭都是因為研發新葯失敗而破產倒閉。

所以製藥公司研發新葯一般都是這樣的,自己出一筆錢,有可能政府扶持一筆,剩下的缺口,則由一些基金公司以項目投資的方式注入。本質上,是三方聚在一起進行的一場豪賭。

新葯研發成功上市後,製藥公司必須以比較高的價格在市場上快速銷售,才有可能讓自己緩過氣來,進行下一次研發的投入,以及給基金公司投資回報。任何一個環節出錯,都有可能給公司帶來滅頂之災。

只有等成本慢慢收回來之後,才有可能慢慢降價,乃至全面開放生產。

從患者的角度看,當然希望救命葯越便宜越好,畢竟人人都有活下去的權利;但從製藥公司角度看,新葯卻必須賣貴,這樣公司才能延續下去。

從一開始,這就是不可調和的矛盾。

| 05

既然此路不通,便只能另想他法,比如說:

1、生產仿製葯

2、通過醫保覆蓋等政府手段,減輕患者負擔

所謂仿製葯,就是指藥廠未經研發商授權,用同樣的配方生產出來的藥物。從效果上看,因為配方和原廠幾乎一樣,是可以保證的。但是因為省去了巨額的研發投入,仿製葯通常可以以極低成本在市場上銷售。

比如說印度,便是世界範圍內最大的仿製葯生產基地。在TheWaxman-Hatch法案保護下,生產仿製葯幾乎是「合法」的,也因此產生了如ranbaxy這樣的仿製葯生產巨頭。據估計,單印度一個國家生產的仿製葯就佔到了全世界近五分之一的份額。

說到底,還是因為窮,居民根本支付不起合法專利葯的費用。再加上政府某方面的「放任」,才讓印度成為仿製葯的天堂。

問題在於,這樣做的代價,是在摧毀以新葯研發為核心的傳統製藥模式。相當於印度成全了一國之私,卻在緩慢摧毀全世界的新葯研發進展。

到目前,印度一國的仿製葯銷售規模便達到500億美元之巨,背後損害的,是專利持有廠商的利益。仿製葯越肆虐,研發方的日子便不好過。而一旦所有廠商越來越不願意研發新葯,仿製藥廠商便成了無源之水,遲早沒落。

只能說,仿製葯在某種程度上能解決部分問題,卻不是根本的解決方案。

另一條,是政府參與進來,用醫保調控的方式減輕患者的負擔,然而這條路同樣不好走。

現在中國很多地區,已經把越來越多昂貴的特效藥納入醫保覆蓋範圍(這也是《我不是葯神》電影給出的解決方案)。

以杭州為例,按照「6+6」購葯模式,購買格列衛可以買6個月送6個月,此外買的6個月藥物費用還可以報銷60%,這樣已經可以大幅度降低治療費用了。

問題在於:醫保的總池子是有限的,這裡消費多了,別的地方消費就只能減少。

在現有老齡化嚴重的基礎上,政府已經很難通過人口紅利來增加醫保的總池子了(畢竟老百姓的負擔已經夠重了),而醫保面向的絕對不僅僅是癌症,還包括孕婦生產、感冒發燒,以及無數種其他疾病。

這就意味著,如果把昂貴的癌症特效藥納入醫保覆蓋範圍,則其他常規疾病、急救搶險方面的費用就會急劇減少。

有網友對此提出過一個非常尖銳的問題:

如果你父親患了癌症,你兒子得了一種慢性病,可是國家醫保只能覆蓋他們兩人中的其中一個,你會選擇先給誰治療呢?

看似荒誕,實則是人人都有可能面臨的問題。

那麼只剩下一個方式,就是提高居民的社交繳納比例,來擴大池子。

問題在於:首先,現在老百姓的五險一金、個人所得稅負擔已經夠重了,還要再增加,估計都要跳起來反對;其次,提高到多少才合適、才足夠呢?

依舊是個兩難的問題。

| 06

設想這樣一個問題:

某一天你患了絕症,而特效藥的費用遠遠超過承受範圍,這時候你只有兩個選擇:一是吃仿製葯續命,但傷害的是整個人類的未來;二是安心等死,放棄治療。

你會選擇哪個呢?

我想,大部分人都會毫不猶豫地選擇第一個吧?

畢竟我們只是想要活下去而已,至於遙遠的未來會怎麼樣,那已經不是普通人可以考慮的問題了。

活都活不下去了,還談什麼國家、法律、尊嚴、可持續發展呢?

活在21世紀,我們經常會有種錯覺,人類已經無所不能了。只有在生死之間,我們才能發現人類的渺小。

即便集合了這顆星球所有智慧的頭腦,加上財團、政府,也沒法針對「癌症」給出完美的解決方案。

而一旦不幸真的來臨,我們每個人都會遭受這樣的拷問,到最後被剝去一切社會屬性,直面血淋淋的人生。

或許這也是《我不是葯神》會讓我們產生那麼多感觸的真正原因吧。

| 07

最後,給所有人一些小建議:

1、力所能及範圍內,多購買醫療方面的商業保險

誰也不知道,成功和意外哪個會先到來。真到了那一天,你會發現能挽救你的或許只有你自己。

2、多鍛煉

財富重要,也得有健康去承載。工作之餘,多鍛煉身體。只有等你生病了,才發現健康真的很貴很貴。

3、少熬夜

球賽精彩,晚一天看也不會死。每一次的熬夜和過度勞累,我們的身體都在付出代價。

祝所有人都健康、幸福、快樂!

歡迎在下方留言評論

別忘了分享點贊支持阿何哦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阿何有話說 的精彩文章:

俞飛鴻:如何活成中國女性最該有的樣子?

TAG:阿何有話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