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亡國時刻看儒家

亡國時刻看儒家

「我國家三百年,待士大夫不薄。吾與嗣君遭家多難,爾小大臣不能出一策以救時艱,內則畔官離次,外則委印棄城,避難偷生,尚何人為?亦何以見先帝於地下乎?」

「我大宋王朝待你們文官不薄,現在國家遭遇磨難,你們不管官大官小的竟然沒有一個人能出一個計策救圖存亡,反而內部之間相互離間,對外投敵棄城,這是人乾的事嗎?你們有何臉面面對太祖的在天之靈?」

這段話是南宋謝太后說的。當時南下的蒙元大軍從西南西北東北三個方向向南宋首都臨安挺進,對皇城呈合圍之勢。然而就是謝太后嘴中的這群堅定不移信奉宋明理學的衣冠禽獸們能跑的都跑了。

當然也有像文天祥這樣的民族英雄靠著自己的微薄之力且戰且退到東南一隅的崖山。但可悲的是,崖山海戰宋朝參戰方基本都是軍官士兵和他們一起奮戰的軍屬。

此刻,理學大敗,儒家投降。

其實這只是兩千年儒家思想統治中國時歷代衰亡的一個縮影。大明王朝滅亡的時候,崇禎皇帝站在煤山也只不過是跟身邊的太監複述了一遍三百年前南宋謝太后的這句話。

歷史的巧合讓人毛骨悚然。

只是在疑問,那些朝廷供養的儒家大夫去哪裡了?

投降蒙元的宋朝將領張弘范,逼得宰相陸秀夫抱著小皇帝跳海自盡;投降滿清的吳三桂抱著不殺盡朱明皇室不封王的信念一路追殺永曆皇帝到緬甸……金軍包圍了開封,降,闖王包圍了北京降,清軍包圍了南京,降……

與歷史也很巧合的是,只要有儒家政治,就有沒有底線的投降。

相反,侍衛南明永曆帝的軍隊首腦,他們基本都不是士大夫,最後一個堅持保衛明朝的大將竟然是農民軍出身的「西賊」李定國。

現代社會很多人厭惡儒家,其實抵觸的不是儒家不好,而是儒家往往對人要求太高。就像大理學家朱熹所倡導的「存天理,滅人慾」。為了教條不惜與自己的私利相抗爭。

但是恰恰是這群從小鑽研四書五經,研究孔孟之道、程朱理學,擠破頭通科舉鞠翰林的儒者們很多時候又都是「嚴於律人,寬以待己」,表面上道貌岸然,背地裡蠅營狗苟,事到臨頭第一個躬著身子、伏在地上,迎接新的主人。

再比如後來的大才子——汪精衛。

問題出在哪了,是教育。所謂教育興國,亦可亡國。

歷史人物

政治風雲

思維邏輯

還有免費送你的書

官場思維在這裡等你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官場思維 的精彩文章:

TAG:官場思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