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招生季「山寨學校」出沒,「包就業」「對口安置」「就近安排工作」……廣告誘人,三大套路需警惕

招生季「山寨學校」出沒,「包就業」「對口安置」「就近安排工作」……廣告誘人,三大套路需警惕

首發:7月6日《新華每日電訊》調查·觀察周刊

作者:新華每日電訊記者何晨陽、溫競華

「包就業」「對口安置」「就近安排工作」……這些誘人的招生廣告背後,極有可能是陷阱

又到畢業季,拼完高考、中考的學子迎來難得的放鬆,但他們可能想不到的是,一些假大學、假中專也在蠢蠢欲動。

近日,因為與正規大學河北經貿大學的網站極其相似,一所名為「武漢經貿大學」的「山寨大學」受到網民關注。

這所「大學」山寨得並不專業,其簡介中竟有學校「圍繞湖北省委、省政府提出的實現河北『科學發展,綠色崛起』的奮鬥目標」等字眼。經查發現,所謂「武漢經貿大學」並不在教育部公布的大學名單之中。目前,這所「大學」的網站已被依法關停。

假中專也開始躁動。近期,寧夏一些自媒體賬號刊登了題為《××鐵路學校寧夏招生,簽協議包就業》的網文。這些「學校」打著「高鐵」「空乘」的幌子忽悠適齡青年,稱「包就業」「就近分配工作」。而據新華每日電訊記者了解,這樣宣傳並不可信,因為鐵路部門招聘一般都有嚴格的標準和程序,其臨時性用工需求則以社會用工為主。

敲敲鍵盤報個名就能讀大學?

西部貧困地區是假學校發起廣告攻勢的重點區域。新華每日電訊記者檢索發現,類似假學校的廣告在寧夏銀川、山西長治、甘肅平涼、甘肅民勤、內蒙古包頭等地均有出現。

記者搜索引擎中檢索「高鐵學校」時,在頁面顯著位置發現一個被以小字標識為「廣告」、名為「航空大學招生」的鏈接。點開後其首頁赫然寫著「2018重點大學官方指定報名中心」字樣,頁面羅列著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哈爾濱工業大學、華南理工大學等重點大學的簡介。

隨機點開題為「【華南理工大學】封閉式基地管理+養成學習模式+校企合作的完善就業保障體系」的鏈接後,網頁跳到了有華南理工大學校徽和校門圖片、左上角校徽旁標識為「華南理工大學繼續教育學院」的頁面。但該頁面除少量學院新聞外,主要展示招生簡章和報名鏈接。

點擊進入華南理工大學繼續教育學院官網發現,頁面與先前從「航空大學招生」頁面中鏈接進去的完全不同。華南理工大學繼續教育學院在官網顯著位置以紅色字體的「招生聲明」對相關情況予以回應,稱「一些不法社會機構假借高校名義以『輕鬆拿證、全程託管』等口號進行虛假廣告宣傳,誤導學生報讀……擾亂了招生秩序。」截至記者發稿時,諸如「航空大學招生」這樣的推廣鏈接依然在搜索引擎顯著位置出現。

在假學校真忽悠亂象之下,一些正規學校的招生也讓人有些看不懂。

近日,記者在網上看到一家名為「寧夏藍怡星職業技能培訓學校」的辦學機構在不少新聞網站、貼吧、自媒體上張貼「2018年寧夏高鐵乘務招生簡章」,其宣傳圖片上含有「陽光、體面、高薪就業」「100%保證就業」等字眼。但當記者添加宣傳頁面上聯繫人「趙老師」的微信號後,該聯繫人的微信名卻是「百果奇林藝術學校劉老師」。對方得知記者想諮詢高鐵培訓後,發來了一份更詳細的招生簡章,但招生單位變成了寧夏軌道交通技工學校。而寧夏軌道交通技工學校,確實是寧夏人社廳於2015年批准設立的民辦學校。

一些網民表示,假學校真忽悠,害人不淺。這些學校以中、高考分數不高但渴望改變命運的適齡青年為招生對象,既騙時間又騙錢,聲稱「網上報名就能就讀」,好像敲敲鍵盤報個名就能讀大學、上中專。對希望通過教育改變家庭命運的貧困地區學子而言,一旦被假學校忽悠,很可能影響到他們對社會的認知,影響個人以及家庭的未來。

三種忽悠套路要警惕

新華每日電訊記者梳理髮現,騙子們忽悠大致有三種套路。套路背後,潛藏的可能是監管漏洞。

一是無中生有,公司變大學——明明是個公司,根本無學歷教育或非學歷教育資質,卻偏偏自稱「大學」「學院」。

記者幾年前曾採訪報道過西部一假學校坑害學生的事件。那個自稱「××學院」的機構以「與某醫科大學合作辦學」的名義招生,即將畢業時,學生才發現該校頒發不了相應證書。記者跟進報道發現,該「學院」其實是以公司名義註冊的。

以公司名義註冊辦學、未在相關部門備案還承諾發證的忽悠套路,對監管部門是一個挑戰。西部這所「××學院」的學生在3年學習中多次被調換校區,也有學生對學校真假產生了懷疑,但看到來年學校仍在繼續招生,便以為是自己多慮。

為何這樣的忽悠行為能持續近3年?記者當時採訪得到的答案令人意外。當地教育部門表示,誰審批誰監管,當時它是由工商局審批,屬於公司監管,由工商局管理。而工商部門則表示,該學院打著合作辦學名義招生,超出工商部門審核批准的範圍,應由教育部門監管。

二是穿馬甲,假借名校打擦邊球。這類李鬼「借殼」知名院校,主要圍繞高鐵、航空領域就業進行忽悠。

新華每日電訊記者通過搜索引擎搜索「航空大學」或「高鐵學校」,幾個醒目的廣告鏈接映入眼帘。隨機點開一個名為「航空大學,2018年航空大學報名開始啦」的鏈接,便出現含有「國家承認空乘院校、官方招辦」「名校就業雙保險」等字樣的彈窗。關掉彈窗,網頁上羅列著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四川外國語大學、大連海事大學、吉林大學等知名大學的相關專業介紹,每個學校簡介下都有「網上報名」按鈕。

但記者嘗試後發現,點擊不同院校下的「網上報名」按鈕,都會進入同一個頁面,這一頁面有「報名院校」「專業志願」「學生姓名」「出生日期」「身份證號」「聯繫電話」「聯繫地址」共7項內容。

三是瞎忽悠,交學費就行,不在乎分數、學歷。不法分子抓住一些考生和家長想走捷徑的心理,宣稱只要報名交費就能拿證、包分配。

正規學校不會、不能承諾的,這些「學校」張嘴就來,「包分配」「家門口就業」「就業後平均年薪10萬元—60萬元」「與名牌大學合作辦學」等宣傳語,再加上其網站上不斷滾動的「××省××市的××已報名」,或者「畢業生××在××就業」的圖文互動令人心動。

記者梳理髮現,這類套路一般是,先和適齡青年簽就業保證書,然後收取高額學費;再和外地一些承接地鐵、鐵路安保工作的私企簽訂培訓就業協議;臨近畢業時帶薪實習,從事安檢工作,但實習完工資可能只有2000元左右,很多人無奈離職。

天上不會掉餡餅

假學校是毒瘤,不早割、快割後患無窮。暑期升學季,辦假學校的大忽悠們紛紛露頭,這恰是最佳亮劍時機。

當然,要形成治理實效還需多方合力。在教育、人社、工商等部門協作嚴打假學校的同時,相關部門應對職業培訓、繼續教育類學校進行摸排梳理清理整頓,多措並舉提升管理水平,維護我國職業教育和高等教育的正常秩序。

一是要加強廣告監管。自媒體時代,人人都可以成為廣告發布者,但誇大其詞的招生廣告必須受到工商、網信等部門嚴管。對監管不力的部門要強化問責機制,對發布虛假廣告的從業者要嚴肅處理。

二是積極引導搜索引擎企業參與治理。搜索引擎的不當推廣會誤導公眾,在假學校治理中要重視搜索引擎企業的參與,引導其優化演算法、認真核實推廣信息發布方相關資質。

三是教育引導廣大學生和家長端正觀念。21世紀教育研究院副院長熊丙奇表示,天上不會掉餡餅,假學校正是抓住了個別學生及家長低分想讀好大學、不靠奮鬥卻想謀得好工作的心理施騙。「幸福生活都是奮鬥出來的,指望天上掉餡餅當然很容易被騙,而且這種心理反過來又成了假學校滋生的土壤。」熊丙奇說,引導人們樹立崇尚奮鬥的正確價值觀,是治理假大學的治本之策。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新華每日電訊 的精彩文章:

傷人事件屢屢發生!數量不斷增加!誰來管管城市流浪犬?
北京老街巷:騰退治理尋回了「京城范兒」

TAG:新華每日電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