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長平之戰時,為什麼楚國沒有去偷襲秦國呢?

長平之戰時,為什麼楚國沒有去偷襲秦國呢?

原標題:長平之戰時,為什麼楚國沒有去偷襲秦國呢?


在戰國這一歷史階段,長平之戰是秦國、趙國之間的戰略決戰。在長平之戰中,趙王怕再拖下去對趙更加不利,遂棄用偏於防守的名將廉頗,而起用趙括代替廉頗;趙括遵照趙王意圖,組織進攻。秦國暗中換帥名將白起,白起針對趙括急於求勝的弱點,採取了佯敗後退、誘敵脫離陣地,進而分割包圍、予以殲滅的作戰方針,最終獲得戰爭的勝利。經此一戰,山東六國再也沒有誰能夠單獨和秦國抗衡。那麼,問題來了,長平之戰時,楚國為什麼沒有趁機進攻秦國呢?



首先,在長平之戰時,魏國、韓國、燕國因為自身國力的緣故,難以對趙國進行支援,與此相對應的是,當時的齊國則因為和趙國之間的戰爭,加上秦國的策動,所以也沒有支援趙國。在此基礎上,楚國則成為當時的一個變數。在秦國和趙國僵持的時候,楚國如果派遣大軍進攻秦國後方的話,很可能導致秦國腹背受敵,進而改變長平之戰的最終走向。對於楚國來說,之所以在長平之戰時按兵不動,筆者認為原因主要歸結於以下幾個方面。其中,第一個原因就是楚國對秦國的畏懼。



在長平之戰前,楚國和秦國打了一場鄢郢之戰。根據史料記載,此戰是秦國名將白起率軍伐楚,攻破楚國別都鄢(今湖北宜城東南)、都城郢(今湖北江陵西北),重創楚軍主力的大規模作戰。鄢郢之戰後,秦國獲得了楚國大量國土;楚國被迫遷都,國力受到極大削弱。由此,在長平之戰前,楚國因為被秦國重創的緣故,不僅在國力上受到了嚴重的損失,在心理上自然也對秦國大軍產生了恐懼。




在長平之戰時,周邊各個諸侯國基本上都抱著隔岸觀火的態度。雖然從後續的結果來看,是秦國最終一統天下,促使秦始皇嬴政建立了秦朝。但是,如果長平之戰的勝利一方是趙國的話,那麼最終剪滅六國的很可能就是趙國了。由此,對於楚國、齊國、魏國、韓國、燕國這五個諸侯國,基本都有希望秦趙二虎相爭,然後大家坐收漁翁之利的意思。換而言之,對於楚國等諸侯國,希望長平之戰可以實現同時削弱秦國和趙國的結果。從結果上來看,即便趙括被殺,但依然給秦軍帶來了重創。



最後,總的來說,楚國在戰國時期最強盛的時期是楚悼王變法之後至楚威王時期左右,長平之戰時期的楚國早已沒有了之前那麼強盛了,往前推一段時間楚國還被秦軍攻入了都城。所以長平之戰時,楚國已經不是巔峰時期的存在了。並且,更為關鍵的是,因為秦國和趙國在前期處在打打停停的狀態,也即有和談的可能,這促使楚國更加不敢輕易出兵了。如果楚國此時對秦國出兵的話,萬一秦國和趙國講和或者不打了,那麼楚國顯然就要陷入到危險之中了。基於以上原因,不僅楚國在長平之戰時坐山觀虎鬥,其他幾個諸侯國也保持一個相對中立的立場。

文/情懷歷史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情懷歷史號 的精彩文章:

江蘇巡撫在蘇州,兩江總督在南京,這兩個官職哪個大?
古代歷史上,為什麼把軍隊叫做「三軍」?

TAG:情懷歷史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