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天下 > 割稻子、曬穀、耕田、插秧

割稻子、曬穀、耕田、插秧

七月,南方又到一年農忙的季節。記得小時候,每到農忙的時候,父母都忙得見不到人影;一大早煮好飯,就出去忙了。遇到田地距離家裡遠的時候,還要帶中午飯去;等到他們晚上回來的時候,天已經黑了很久很久。

如今,這些已成為回憶,父母不用再去農村種田地;但每年這個時候還會與父母談及農忙的事情。記憶中的農忙回憶起來,還是感到很親切的。

記得小時候收割稻子的是一種叫禾鐮刀的工具,禾鐮刀口是一排鋸齒,割稻子的時候,左手抓住禾蔸,右手用禾鐮順勢往禾蔸上一割,「唰」的一聲就把稻子割下來了。

如果是割稻子比較熟練的,只聽得有節奏的「唰唰唰」的聲音,一會兒就割到了一大片。不會割稻子的人會割到手指,因為我的左手小指至今還有一道傷痕,就是小時候割稻子割的,留了好多血,也嚇哭了。父母告訴我, 割稻子的時候,鐮刀口要向下斜,不然很容易割到手。

割稻子是有講究的,割下來的禾把要一束束放整齊,方便脫粒的時候好拿。

最早脫粒的是一種木製的打穀桶,記得那個東西很沉、很沉,據說有上百斤重。力氣小的人還背不動它。

打穀桶脫粒的時候,雙手捏緊作物莖幹後部,先向右上揚,然後往打穀桶的左內側用力拍打,拍打完成瞬間雙手還需稍作抖動,利於已脫粒的穀物全部撒落於谷桶內,防止穀物在再次上揚中拋撒。

到了後來,更為方便的腳踏打穀機上市,腳踏打穀機上面均勻的布滿了鐵絲彎制而成的倒鉤,這些倒鉤是用來脫粒的。使用時,用力踩動下面的踏板帶動滾軸高速轉動,緊握熟了的稻子放到磙子上就能完成脫粒過程。

等到割完了一丘田的稻子後,接下來還要把稻草一把把紮起來,用禾架子挑到岸上去曬。幾天後晒乾了,再利用中午或者是晚上的時間把稻草挑回家,用於耕牛過冬的草料或燒飯的燃料。

稻子收割之後,還要曬稻子;由於農村收割水稻時間集中,家家戶戶都有剛收割的稻子,稻子是新鮮的,水分很多,要晒乾以後才能儲存起來。於是,大家將能利用的空地都利用起來。有的曬在公路上,有的曬在村道上,可謂是見縫插針,有空地就曬。

這個時候最怕下雨,而雨季又正是這個時候;有時剛辛辛苦苦曬出去,天上烏雲密布,噼里啪啦下起了雨來,又要急忙中農田裡趕回來收稻子。

每年七月份是農村雙搶的時候,收割完上一季水稻,又要搶時間耕田種下一季水稻,這個時候是農民最忙,最累的時候。

收割上一季水稻之後,要搶時間耕種下一季水稻。在耕種下一季水稻之前,要將水田重新翻耕一遍。翻耕分別有耕、犁、耙等工序。

水田翻耕好之後,就開始拔秧,拔秧就是將下一季的秧苗,拔起來再栽種下去。記得有一次我去田裡拔秧,剛下去腳上就盯了兩條螞蝗,當場就把嚇得哇哇大叫。

最後就是插秧,會插秧的又快又整齊,不會插秧的人插得歪歪扭扭的。

現在好了,從耕田,到插秧,收割都是機械化操作,農民沒有以前那麼累,那麼辛苦;只是曾經那些古老農具逐漸退出了農村大舞台,只留在人們的記憶里。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不發芽的番薯 的精彩文章:

上海馬勒別墅的今生前世,頂級老洋房承載著一個傳奇故事
《我不是葯神》原型陸勇,從老闆到囚犯,帶給每個人的思考

TAG:不發芽的番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