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天下 > 「見鬼了!我每天計算卡路里,還是沒有瘦下來」

「見鬼了!我每天計算卡路里,還是沒有瘦下來」

對於很多減肥人士來說,「卡路里」絕對是他們的敏感辭彙。

他們都有過這樣的經歷:減肥過程中,總會被教練或指南要求每天運動多少卡路里,每頓飯必須控制計算好自己吃進肚子的熱量。

人們忙著買智能秤測每樣食物的卡路里,吃東西之前都要細心查看商品背後

的食品標籤。

總之,計算卡路里就是減肥路上的頭等大事,生活的一切都被它綁架。相信這麼忙忙碌碌的人,在宣告他們要減肥時勤快過一陣子。

一直堅持這麼計算下去?不可能。接下來的日子於是又暴飲暴食,開始新一輪的增肥。

那麼,每天斤斤計較卡路里真的有用嗎?

01

別被卡路里蒙蔽雙眼

曾有研究表明,洗一次熱水澡燃燒的卡路里和走30分鐘路消耗的一樣多。

既然這樣,那麼為什麼要運動,每天澡堂子里葛優躺不就好了?

人們吃東西用同樣的理論去換算的話,也犯了荒誕的錯誤。同樣300卡路里的甜甜圈和蘋果,哪個更健康,誰都知道。

很多人對攝入熱量和消耗熱量存在誤解,覺得減肥就是簡單的卡路里加減問題。

於是卡路里概念成了市場營銷人員欺騙大眾的手段:如果你通過運動把喝飲料攝入的卡路里消耗掉的話,那喝點可樂有什麼關係呢?

比如,可口可樂會舉行類似「快樂自行車」這樣的活動,如果參與者能夠消耗140卡,就會獲得一罐140卡的可樂。

市面上一些糖類食物標註「100卡路里」的噱頭來勾引你的饞蟲。

實際上,這些食物會讓你的胰島素飆升,影響營養的吸收,之後仍會讓你產生飢餓感。

卡路里是一個粗略的計量單位,它不會考慮你所吃食物的特性,它只是計算食物所包含的總熱量而已。能量計算方法沒有考慮到消化過程,而是假設營養成分被完全轉化為能量。

所以,吃飯這件事更不能被簡化為一個數字,也不能簡單當作是食物的堆積。

如果你是個健身黨,著迷於每餐都稱量食物,那麼有很多因素會影響你精心構建的控制熱量的膳食和每日的減肥計算。

/// 食品標籤

比如,食品標籤上的卡路里含量算的都是平均數,所列數字可能與實際情況相差20%至50%。何況每種食物都有獨特的消化方式,食物標籤卻無法計算。

還有我們如何準備食物(烹飪、切菜、混合等),也會改變我們身體吸收的總熱量。例如燉、炸、煎或其他烹飪方式對食物能量都有影響。

/// 因人而異

我們獨特的腸道菌群會影響我們從食物中吸收多少卡路里。

每個人的身體條件不同,燃燒卡路里的方式也不同。此外,睡眠不足或睡眠質量不佳,也可以減少卡路里的燃燒。

尤其是對女性來說,因為代謝水平會隨著月份的變化而變化,因此總熱量消耗也會變化。

簡單地對照運動熱量消耗表和食品標籤,高估運動的消耗熱量,低估吃進去的熱量,成了絕大多數人減肥效果不佳的問題所在。

02

讓人焦慮的卡路里

出道18年都在努力減肥保持身材的蔡依林,在試遍了所有減肥方法後,終於得出6大瘦身基本原則:

愛自己,不要和自己的身體為敵

「養瘦」是終身大事、不是百米賽跑

做個美人一定要氣色紅潤、元氣足

拋開卡路里、丟掉體重計

不要因為「吃」而影響情緒

尋求專業諮詢

但現代人往往急於求成,把運動和飲食純粹當成達到某個目的的手段(如手段),短時間內無法獲得大回報,就會出現焦慮情緒,要麼乾脆放棄。

很多苦於身材問題希望減肥的人都會有類似想法:

「為什麼我練了兩星期還沒有瘦?」

「按計算的熱量吃了3天,體重還沒有降怎麼辦」

「3個月了,體脂好像還沒有什麼太大變化?」……

另一些嚴控熱量導致身體出現問題的減肥黨則會有:「恢復熱量吃了兩個月了,姨媽怎麼還沒有來」……

其實這些問題都是因為斤斤計較卡路里而來,這些寢食不安只是無關痛癢的情緒作怪。

美國斯坦福大學Walter Mischel博士,在1966年到1970年代的幼兒園裡,曾舉行過著名的「棉花糖實驗」Stanford marshmallow experiment。

他們邀集一群小孩發給每個人一顆棉花糖,小朋友可以選擇馬上吃掉,或是選擇靜待15分鐘等工作人員回來,若15分鐘後棉花糖還在的話,就可以獲得另外一顆棉花糖(多一倍的獎賞)。

實驗人員數年後追蹤當年做過棉花糖實驗的小孩,發現當時能夠忍耐不吃,最終獲得兩顆棉花糖的小朋友,不管是在學校的課業、與人相處,還是處理日常生活的表現,都比當初吃掉棉花糖的小孩還優秀。

因為他們做事更有規劃,不為眼前利益所動,明白暫時的忍耐和付出,能換來更長遠的成功。

減肥,說到底就是「延遲享樂」,每天的忍耐和堅持慢慢讓身體習以為常,才能保持最好的身體狀態。

只有徹底明白「健康=好好吃飯+好好運動+好好休息+好心態」這個道理後,才能真正做到蔡依林說的「養瘦」的境界。

瘦是常年健康生活的積累,是身體整體保養得當帶來的外在體現。靠餓、靠算,絕非保持身材的長久之計。

03

好好吃飯

吃,被人們賦予了各種各樣的意義。

食物不僅是人與人聯繫社交的紐帶,還承載了文化精神內涵,不同的食物在不同時候吃都有不同的意義。

對身體而言,吃的意義就只有一個:生存。

身體不會管你端午吃粽子,中秋吃月餅,它只在乎通過食物得到能量維持人體運轉。

甚至在極端情況下,身體可以捨棄某些功能,如「懷孕」,來保證集中有限的能量供給。

當你節食時,身體以為饑荒來臨,它只會向你意願的反方向使勁,盡一切可能存儲脂肪,度過饑荒,確保身體這台機器不停運。

這就是節食減肥瘦不下去,還會吃一點東西就胖更多的原因。

美食每個人都喜歡,但懂得如何吃得飽、營養夠、吃得開心又減肥的人卻少之又少。

真正健康的飲食不會讓人變得不會吃飯,而是能把精神需求和生物本能很好地結合在一起。

真正能長久堅持下去成自然習慣的飲食,肯定不是無糖無油的水煮菜,而是經過改良的家常菜:少油鹽、品種豐富、減少攝入量。

盡量少在外就餐或者叫外賣,盡量不吃加工食品,日常多吃粗糧,避免精細碳水化合物,水果蔬菜為主,適當攝入有益脂肪,保持高蛋白飲食。

這些健康飲食的關鍵點很多人都知道,但就是難以堅持,因為在理念上他們沒有理解,行動上還在違背身體規律做事,試圖與身體為敵。

關於吃,無論是迫切減肥的人,還是減肥過度的人,都應該知道以下基本原則:

不要長期吃不夠熱量,一切節食和變相節食都不可取;

不要少吃東西的同時還加大運動量;

不要吃很多低熱量站肚子的食物或者只嚼不咽,試圖欺騙身體;

不要畏懼熱量,熱量高不一定會讓你胖,只有攝入超過人體所需熱量才會長胖;

卡熱量缺口減脂最多不要超過兩個月,即使有經驗的人也不要超過三個月。

如果能真正領會健康飲食的原則,那麼親友聚會之類的場合,根本不必擔心逃避。放心開懷吃一頓,也並不會怎麼樣。

即使節假日,也無需因為多吃一頓而內疚。

///

健康減肥

必然是一項長期綜合的系統工程

不必太在乎他人眼光

只有樹立一以貫之的生活觀

才能真正把健康進行到底

- End -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發現紐西蘭 的精彩文章:

「紐西蘭太坑!」投了1000份簡歷,卻沒一個面試
女子吃蛋炒飯中毒索賠100萬;奧克蘭老人因電熱毯喪命;澳洲招人才3年轉PR

TAG:發現紐西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