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朱棣為何要遷都北京?

朱棣為何要遷都北京?

原標題:朱棣為何要遷都北京?


朱棣遷都北京的原因


1、北京是「龍興之地」,根基穩固


永樂帝認為,北平風水好,成全了他的皇帝夢,而南京有鬼魂犯駕,風水對自己不利。朱棣在北平經營20多年,基礎深厚,而南京則遍布前朝遺民,人心不穩,所以,還是回大本營北平為好。



2、北京是雄險之區,位置重要

北京「北枕居庸,西峙太行,東連山海,南俯中原。沃壤千里,山川形勝,足以控四夷、制天下,誠帝王萬世之都也」。當時的故元勢力,「控弦之士,不下百萬」,嚴重威脅明朝北方安全。都城設在北京,「天子守國門」,利於北邊防務。



3、北京是居中之地,交通便利


古代交通不便,四方入貢,道里均勻,為聯通九州八方,都城位置宜居天下之中。盛明疆土,北到黑龍江入海口和庫頁島(今薩哈林島),南達曾母暗沙,北京的地理 位置,約略南北居中。那時候沒有汽車、飛機、高鐵,交通主要靠陸運和水運——京杭大運河貫通海河、黃河、淮河、長江、錢塘江五條大江河,北京則為這條大運 河的起點。


4、北京是帝王之都,積澱豐厚


北京自遼南京、金中都,到元大都,作為帝都,已綿延400多年。北京歷史文化積澱豐厚,有大氣象,有帝王氣。所以,永樂帝遷都北京,從當時或從後來看,都是正確、重大的決策。


定都,對於一個政權、一個君王來說,是一件頭等大事。當年明太祖朱元璋成 了氣候,要決定都城,在鳳陽、金陵(今南京)、開封、洛陽、西安、北平(今北京)之間猶豫不決。一天,他讓群臣寫詩表示自己的意見。儒士鄧伯言獻詩說: 「鰲足立四極,鐘山一蟠龍。」這詩契合了朱元璋定都金陵的意向。朱元璋在金鑾殿上拍案高聲朗讀這首詩,鄧伯言誤認為皇帝震怒,自己小命完了,當堂嚇得昏 死,被抬出東華門時才蘇醒過來。



遷都,也同樣是驚心動魄的。歷來遷都,都極艱難,前朝經驗,歷歷在目。北魏孝文帝以爭戰為名,脅迫貴族從大同遷都洛陽;金海陵王也是毀掉上京(今哈爾 濱市阿城區),逼迫貴族遷到中都(今北京);努爾哈赤從遼陽遷都瀋陽,八大貝勒反對,他獨自行動,諸貝勒們看老爺子走了,也只好跟著走。

從決意遷都北平,到正式定都北京,經過了18年。這是一個很長的過程:永樂元年(1403年),朱棣下詔以北平為北京;永樂四年(1406年)閏七月,朱棣詔建北京宮殿;永樂七年(1409年)以後,朱棣多次北巡,長期住在北京,而以太子朱高熾在 南京監國。永樂十八年(1420年),北京宮殿建成。爾後,朱棣下詔:明年正月初一日,以北京為京師,正式遷都北京,舉行慶賀大典。從永樂十九年 (1421年)正月初一開始,北京繼元大都之後,再次成為中國的政治中心。北京在元、明、清三代,是全中國的政治中心,而今又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的首都。



5.抑制南人,平衡南北雙方實力


朱棣打進南京是殺了不少的人,但是在朝堂之上還有很多南方派系的官僚,如果長此居於南方,必然導致派系勢力的做大,因此遷都北平也可以一定程度上打擊南方派的氣焰,平衡派系勢力。


6.朱棣尚武,遷都北京有利威懾蒙古


朱棣尚武很多都知道,但是到底朱棣是多尚武呢?


永樂四年(1406年),朱棣派出大將朱能出征安南(今越南),滅胡氏,改安南為布政司。


朱棣放棄太祖戰略防禦戰術,變守為攻,主動打擊蒙古,分別與永樂八年(1410年),十二年(1414年),二十年(1422年),二十一年(1423年),二十二年(1424年),五次出征漠北,打的蒙古人不敢進犯。最後於永樂二十二年駕崩於榆木川的行軍大營里。



7.靖難之役使朱棣失去南方民心


「靖難之役」是叔叔造侄子的反,和玄武門之變無異。為了鞏固地位,朱棣在打下南京後對建文帝的大臣進行殘酷的屠殺,是謂「瓜蔓抄」,同事嘉獎「靖難」功臣。這樣的屠殺與封賞雖然震懾了建文帝的人,同時也失去了南方士族的擁戴。加上常年在北平生活,不適應南京的生活。建文帝也隨時可能回來,自己隨時可能會完蛋,同事北方蒙古還不老實,這一切的一切都促使朱棣儘快遷都回到熟悉的北方。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一眼流年 的精彩文章:

諸葛亮全部家底的最後一戰:悲情五丈原之戰
岳飛被奸人害死,岳家軍為什麼不救岳飛,也沒人反抗?

TAG:一眼流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