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軍情 > 戰前夜間行軍訓練有多嚴苛?墓地驚魂考驗偵察兵強大內心

戰前夜間行軍訓練有多嚴苛?墓地驚魂考驗偵察兵強大內心

作者:復和老兵

聲明:「烽火南疆」授權發布,未經許可請勿轉載

偵察兵測距機訓練

孟子曰:天時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講的是決定戰爭勝負的因素首先是人心的向背,士氣的高下,其次是山川地理的影響,地形地貌的利用。這裡講的地利,就是軍事領域裡最重要的軍事地形學。

軍事地形學的核心是「軍用地圖」。以下簡稱地圖,地圖在戰爭中的作用非常大,無論行軍進攻,還是防禦作戰,都離不開地圖,可以說沒有地圖,仗就不好打。軍用地圖是各級軍事幹部必修課,必須熟練掌握、運用。做到「人在地上走,心在圖中移。」

炮兵部隊使用的地圖,一般是1:5萬,1:10萬的地圖,常用的是1:5萬的,最早用的是二色圖,以後使用的是四色圖。我主要講一下炮兵偵察兵軍事地形學的一個小的方面。

炮兵偵察兵需要學會的專業技能很多,包括器材使用,班協同訓練,識圖用圖,即軍事地形學。偵察兵僅單兵考核項目就有33項,沒有兩年的歷練,不能成為偵察方面的全面能手。炮兵部隊的各級軍事主官,大多數是偵察(計算)專業出身。

地圖的使用,包括:在地圖上量距離、角度、坡度,座標、查高程。在圖上定站立點,定目標點,按地圖方位角行進,也叫:「找點」、「摸點」。按地圖夜間行軍。

本文主要介紹一下偵察兵夜間找點和按地圖夜間行軍。

偵察兵找點,一般是在夜間進行,事前有連、排長到野外備課,選擇好地點,拿一個紙條,寫上X號點,然後把紙條壓在石頭下面,一般一個晚上設置三個點。到了夜間。兩、三個人一組,班裡戰士多的話,分成幾條路線向不同的方向找點。出發前連、排長給一張紙,上面畫有出發點,三個目標點的位置,到達每一個目標點的方位角,距離。只有找到了第一個點,拿到了紙條,才能站在第一個點上測出下一個點的方位角,判斷行進方向。

連、排長給出的已知條件,方位角可以用指北針測定,距離是直線,要根據地圖的等高線,判斷坡度,判斷實際距離,將距離換算成行走步數,一般一步為0,75米,根據行走步數,按每分鐘120步,約合大概行走多少時間。這個計算,只是一個大概數字,如果道路條件好,還是基本符合的,如果道路條件差,相差較大。

夜間訓練開始,拿上指北針,地圖,連、排長給的方位、距離簡易圖出發。出發後,要求燈火管制,摸黑行軍,這就靠平時走夜路的經驗,「明水、暗道,黑泥窩」,看到前面明晃晃的一片,一般是水塘水溝,需要特別注意了。如果兩邊有草,中間色暗,一般是道路。如果走在道路上,看到前面很黑一塊地方,一般是泥坑,需要注意了,在南方水鄉,鄉村道路上,經常有這一片那一塊的泥坑,不注意掉進去摔個嘴啃泥。

根據方位角和行走的時間,判斷已經到達目的地了,這就需要找尋紙條子,一般紙條都放在顯眼的位置,找到紙條後,收藏好,再找下一個目標點。找到了所有目標點上的紙條子,拿回來交給連、排長,就算完成任務了,這項訓練內容,主要是鍛煉偵察兵夜間判定方位、找到指揮、觀察所等目的地的能力。為了鍛煉偵察兵的膽量,有時連、排長設置的目標點在墳場裡面,紙條子就壓在墓碑上面。

下面說一下夜間按地圖行軍的趣事

1977年9月,炮兵第一師舉辦預提班長集訓隊,時間半年。26團一營共有17人參加,集訓隊訓練非常嚴格,師里有抗日時期入伍的老副師長坐鎮,各專業有五個團的團長、政委任連長、指導員。這一批人經過嚴格的隊列、軍體、輕武器、專業訓練,都成了各個專業的佼佼者,78年任班長,經過一年基層鍛煉,剛好79年對越作戰,多數都在戰鬥中表現突出,戰後大部分都成了部隊的骨幹。

77年11月1日,偵察分隊進行夜間按圖上道路行進訓練,下午用卡車把學員拉到韶關市大塘公社湯溪大隊附近,先是進行在圖上定站立點,隨後進行定目標點,定點訓練結束後,大家都在休息,天色還早,我從地圖上看到公路附近有個溫泉,距離休息的地方很近,我就去找溫泉,走了幾十米就找到了,看到在公路邊的地里,有幾處地方從地下往上冒熱氣水泡,四周都是淤泥,我找了一個稍微乾淨的水坑洗了洗手,水是熱的。當時我就想,這麼好的溫泉。靠近公路,沒有利用起來可惜了。四十多年過去了,現在從衛星地圖上看,已建設成多處溫泉賓館,發揮巨大經濟效益了。

40年前的溫泉周圍,沒有任何建築物

現今衛星地圖上十多個溫泉賓館

天漸漸黑了下來,集訓隊教員召集大家訓話,然後下發了老版地圖,我們原來攜帶的地圖,往東1公里就走出了該地圖,下發的地圖我們都沒有用過,地圖所顯示的地域也是陌生的,是1954年航拍的老版二色圖。每個人都領到地圖後,教員在地圖上告訴大家,今晚要到達的目的地是「小坑公社」,學員們都用紅鉛筆標註好行走路線,我用指北針的滾輪在地圖上量了一下,大概16、5千米,教員講完後,然後分組,每三人一組,我和黃元忠(湖南永州人,76年兵),柳正球(湖南汨羅人,77年兵)為一組。每一組走後,等半個小時,下一組再走,

等到我們小組走時,前面已經走了多個小組了,我們是倒數第二小組。1977年的11月1日,是陰曆九月二十,有月光,道路不是很暗。

我們小組拿著地圖,指北針,按地圖上方位,順著圖上有一條鄉間小道行走,大概走了三、四公里,一個房子擋在路上,房子左邊,另有一條新修的大道。房子右面沒有道路、我們認為是道路拓寬了,就從大道上行走,可是,走了一段路,越走越覺得不對,從地圖上等高線看,小路是平路,可是這條大道明顯上坡,再用指北針在地圖上量方位,也與現地行走的方向不一致,我提議往回返,這時黃元忠突然發現前方不遠處有一個燈光,說:「我們去有燈光的地方找人問問吧。」我和柳都覺得有道理,就直奔燈光走去。

可是誰也沒有想到,夜間曠野里的燈光,最騙人的,感覺近在咫尺,緊走慢走也到不了,大概又走了兩、三公里,才走到那個燈光處,原來是一處小礦井,那個燈是值班人員的住處,我們問他:「這是啥地方?」,他回答我們:這個地方叫「雞鳴坳」。我們一看地圖有個「雞鳴坳」的地方,偏離我們要走的道路很遠了,只好往回返,返到原來的小房子跟前,從小房子右邊轉過去後,鄉間小道赫然出現在眼前。看來教員備課是下了一番功夫的。

我們繼續往前走,因為耽誤時間了,所以走的挺快。走了五、六公里後,道路沒有了,眼前出現了一條水渠,但是,地圖上沒有水渠。有鄉間小道。因為前面出了差錯,這一次我們特別慎重,在現地分析,地圖是老版的,資料陳舊,不能以地貌為主,因為地面上的植被,建築,道路會改變的,但是,地形不容易改變,山的高低,山脈的走向、地勢的起伏,沒有重大建設,一般是不會改變的,利用定站立點的方法,把水渠定在地圖上,和小道重合,小道是順著兩條山脈之間的走向通行,和水渠同樣,我們判斷水渠佔用了小道的位置,應該從水渠上走。用指北針測的方向也符合我們的判斷,走到水渠跟前後,果然發現有通向水渠邊沿的斜坡,有被人作為道路走踏的痕迹。

走上水渠外沿後,看到水渠上沿寬不到50公分,右邊是渠水,左邊是斜坡,往下是山溝,渠水的內壁是山體,走著走著,水渠比左下面的山溝越來越高,到高差最大的地方,可能有十幾米,陡崖絕壁,稍不留心,掉下去粉身碎骨,我們只敢看腳前,不敢看左邊,如果是白天,有恐高症的人絕對不敢走。

越走越累,又餓又困,因為沒有吃晚飯,但是,咬牙堅持著。大概走了個把小時後,聽到遠處巨大嘩嘩的流水聲,走到近處一看,是一個水庫溢洪道往下游流水,我們爬上水壩後,在地圖上應該是目的地的地方,看到一片明晃晃的水庫,哪有小坑村,目的地小坑村在水庫的水底下呢!地圖上並沒有這個水庫。這時我們不知道該往哪裡走了,正在猶豫時,教員在不遠的地方喊我們:「快過來,在這邊呢,就剩下你們了」。走到教員跟前一看,大家都在卡車上打瞌睡,已經是半夜了,我們最後到達,走錯了道路,時間超時,成績不及格。車輛回到營房,吃完飯後已經是凌晨三點了。

1977年11月1號日記:今天外出沿道路前進。夜裡三點了才吃完飯,最累,但我沒有怕。一直堅持著到最後勝利,步行山路16,5公里,收穫不小。

通過這一次夜間按道路行進,學到了不少東西,永遠記住了出發地:湯溪村。走錯的地方:雞鳴坳。到達的地方:小坑村。

現在衛星地圖上的小坑鎮,圖右側是水庫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兵說 的精彩文章:

德軍護衛艦發射導彈「啞火」,熊熊烈焰為何沒有燒爆導彈?
「向我開炮」的王成來自起義部隊,「六十熊」變鐵血「五十勇」

TAG:兵說 |